爲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高成兒 時拾史事 3天前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也許,你聽過這樣一句話:

“金疙瘩,銀疙瘩,比不上咸陽原上的冢疙瘩”。

也許,你還聽過:

“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

小說《紅樓夢》第一回,空空道士說:“三劫後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生居蘇杭,死葬北邙,洛陽城外的北邙山早已成為古人理想的生命終點。曹丕、司馬炎、元宏、狄仁傑、李煜等帝王將相,最終都埋在那裡,因此,北邙山也被稱為“東方帝王谷”。其實,在洛陽的西邊,長安城北,也有一塊類似的地方:五陵原。

那裡同樣是功臣貴戚、帝王嬪妃的埋骨之處。咋聽“五陵”二字,可能會比較陌生。但是,想想白居易,想想琵琶女,想想“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頓時,又會感覺似曾相識。其實,五陵原就是咸陽原,在唐詩中經常被提及,五陵少年更是富家子弟的代名詞了。比如青蓮居士李白的《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再如韋莊的《憶昔》:

昔年曾向五陵遊,子夜歌清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裡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咸陽原為什麼會有帝陵?五陵具體是哪五座陵寢呢?既然是墳地,為什麼當時中國的有錢人、有權人大多住這裡?是什麼原因造成?讓我們一一解析。

為什麼是咸陽原?

首先,“五陵”指的是五座西漢帝陵,他們都在咸陽原上,距離不遠,因此合稱“五陵”。具體為: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漢高祖長陵)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漢惠帝安陵)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漢景帝陽陵)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陽陵陪葬品)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漢武帝茂陵)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霍去病墓雕刻《馬踏匈奴》)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漢昭帝平陵)

既然是西漢皇帝的墳墓,為什麼只有“五陵”呢?稍有常識的都知道:西漢不止五位皇帝呀!比如漢文帝的霸陵、漢宣帝的杜陵怎麼不算在裡面呢?

因為這兩座陵寢沒有在咸陽原上,要單獨提起,班固《西都賦》:“南望杜霸,北眺五陵”。那漢元帝、漢成帝也是西漢的皇帝呀,為什麼他們的陵寢沒有算進去?稱“六陵”或者“七陵”?這就涉及到

西漢王朝的陵邑制度了。從漢高祖劉邦到漢宣帝劉詢,每位皇帝都要在陵寢附近建造城市,並遷徙人口充實,好比在長安周邊規劃了一座座衛星城。等到漢元帝時,這項貫徹百年的制度終於壽終正寢。永光四年九月,朝廷宣佈:“今所為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鹹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吧!不要遷來遷去了!漢成帝上臺後,一度想恢復陵邑制度,但最終失敗了。因此,咸陽原上只有“五陵”,它不僅代表了帝王陵寢,還有陪陵的城市。

周武王、周成王、漢高祖、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一位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安息在咸陽原或者附近的山脈上。因為他們的特殊身份,順帶著把蕭何、衛青、霍去病、董仲舒、鉤弋夫人、李夫人、霍光、李靖、尉遲敬德、程咬金、長孫無忌等著名人物也陪葬到這裡。咸陽原究竟有何魔力,可以贏得漢唐兩朝皇室的青睞?

首先,咸陽原的地理位置靠近政治中心。宋朝皇帝、明清皇帝會把陵寢建在咸陽原上嗎?當然不會了,因為咸陽原離開封或者北京實在太遠了。一座帝王陵,不是說建好就算了,還要考慮送葬的時長,後人祭掃的便利性。如果埋在太遠的地方,送葬隊伍就要走很久,屆時,先帝的遺體早就爛了。

郭沫若曾經懷疑,成都的惠陵地宮並沒有劉備的遺體,因為昭烈皇帝崩於白帝城,此處距離錦官城過遠,不方便移靈,他估計是就近下葬了,當然,這只是種推測。把陵寢建在首都附近,還有個好處是方便新君謁陵,皇帝日理萬機呀,花費過多時間在上墳的路上,明顯不合適。而咸陽原就在長安城北,只要過了渭水,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是個節約時間的好地方。像鞏義宋陵、紫金山孝陵、昌平十三陵、遵化清東陵、易縣清西陵,都是在首都的周邊地區,沒有例外的。

第二:咸陽原土層深厚,利於建陵。既然是帝王的陵寢,規模自然小不了,尤其是漢武帝的。史書記載:“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劉徹在位五十多年,把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來建造茂陵,眾說周知,當時西漢王朝剛剛經歷文景之治,正處於鼎盛時期,每年投入如此之大的財力,茂陵地宮得有多大?想都不敢想了。既然要大,要窮奢極欲,封土之下就得有相應的空間呀。如果挖了沒多久,地下水冒出來,那就尷尬了,總不能把棺槨泡在水裡吧。咸陽原土層深厚,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大家到西安旅遊,可以去陽陵博物館看看,參觀孝景皇帝的陪葬坑,震撼震撼。

第三:景色秀麗,風水極佳。古人對於風水十分看重,認為好的萬年吉地可以庇佑子孫,使家族興旺發達。有的人事業不順,還會想著遷葬祖墳,期盼時來運轉。咸陽原南臨渭水,北倚九嵕,正好處在山的南邊,水的北邊,山南水北為陽,所以叫“咸陽”。帝王將相們發現首都北郊的土地依山傍水、視野開闊、風景迷人,自然趨之若鶩,想要長眠於此。千年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五陵原還有封土八百多座,看起來特別壯觀。雖然由於種種原因,封土數量在不斷減少。但是開車經過咸陽原的話,還是看到一些的。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漢長安城圖)

權貴富豪的天堂

好啊,既然劉邦等漢朝皇室喜歡這塊地方,他們葬這裡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把富商巨賈、地方豪強也遷到這裡呢?害怕死後寂寞、空虛,無人陪伴?當然不是了,在背後,其實有深刻的政治原因。

陵邑制度,不是劉邦自己想出來的。提出者,是一個叫劉敬的人,仔細一想,西漢初年好幾個重大決策都出自這位“國師”。比如首都問題,當時有人建議定都關東,有人建議定都長安,劉敬和張良勸劉邦建都關中,最後被採納了。與匈奴的和親政策也是他的手筆,白登山之圍後,劉邦為匈奴的問題而頭疼,劉敬認為楚漢戰爭後,中原王朝國力衰落,絕非冒頓單于對手,眼下之計,應該用和親穩住匈奴,密切雙方關係,劉邦以為然,准奏,想把魯元公主嫁到塞北,呂后堅決不幹,捨不得寶貝女兒,劉邦沒辦法,嫁了個宮女過去。這回在長陵周邊建造陵邑,也是劉國師的意見。他主要有三個目的:

1.備胡。當時匈奴在黃河南岸的兩個部落距離長安只有七百里地,要是派輕騎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達。關中太危險了,如果把其他地區的人遷過來,可以增加人手,增強有生力量,多一個人就是多一份希望。

2.削弱地方勢力。劉敬對漢高祖說:當初反秦鬥爭,如果沒有齊國、楚國的殘餘勢力相助,是很難壯大起來的。現在北有匈奴,山東地區又有六國的後裔,一旦天下有變,陛下豈能高枕無憂?不如把齊國、楚國、趙國、燕國等王室的後裔,還有那些地方上的豪強一併遷入關中,咱們來個統一管理。等這批地頭蛇離開了本鄉本土,他們還能猖狂嗎?還能對中央的統治構成威脅嗎?不能!這樣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將大大加強,而潛在的敵對勢力會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3.恢復關中經濟。三年反秦鬥爭、四年楚漢戰爭,關中地區經濟凋敝,人口減少。原來一個地方有3萬人,戰後僅餘五千,漢高祖依然誇它“繁榮”。儘管朝廷多次出臺利好政策,比如讓士兵復員從事生產,可仍然不夠。把地方豪強拖家帶口遷到長安附近,可以帶來社會發展急需的資金、勞動力。財富增加了,物質豐富了,國庫才能殷實,政府掌控的資源才能更多。關中地區是劉家的根本所在。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劉邦聽後,非常認可“國師”的建議,准奏。後來的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延續這項政策。朝廷有時候強制要求地方豪強、富商巨賈遷入陵邑,比如漢武帝時:“徙郡國豪傑及訾三百萬以上於茂陵”,有時候溫和一點,改為招募,比如漢景帝“募民徙陽陵,賜錢二十萬”。兄dei!你願意到“陽陵新區”發展嗎?可以獲得一筆二十萬的安家費哦!漢昭帝本始元年春,“募郡國吏民訾百萬以上徙平陵”,可見劉弗陵在位時,家產沒有達到一百萬的,平陵邑都懶得要。因此,五陵原盡是皇親國戚、達官顯宦以及資產百萬以上的富商,這就好比帝都郊外某個衛星城,馬雲、王健林、許家印、李彥宏等人都住在那裡,其繁榮程度、奢華之風可想而知。據班固《漢書》記載,西漢滅亡前夕,長陵邑有人口十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茂陵邑有二十七萬七千二百七十七,僅這兩座陵邑的人口就有四十多萬,若算上安陵、陽陵、平陵、長安城,渭水兩岸的人口總數得上百萬了。

非富即貴,是五陵原居民的真實情況。“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指的是五陵地區的富家子弟爭著搶著送財物給琵琶女,每彈一曲,獲得的紅綃不計其數。五陵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線城市,那裡的富家子弟什麼女人沒見過,什麼“演唱會”沒聽過,如今看到才貌雙全的琵琶女爭相打賞,可以側面襯托出她高超的顏值、技藝。要是哪天穿越了,琵琶女在網上開個直播,肯定能大賺特賺。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西漢帝陵分佈圖)

有錢,任性

由於顯赫的家世、高貴的出身,五陵原的部分居民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有錢,一個是“任性”。

怎麼知道他們有錢呢?通過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就可以瞭解。杜甫《秋興八首》寫道:“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小時候和我一起讀書的同學大多混得不錯,他們住在五陵原,穿輕裘,騎肥馬,過著富裕的生活。崔顥《少年渭城行》:“秦川寒食盛繁華,遊子春來喜見花。鬥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章臺帝城稱貴裡,青樓日晚歌鐘起。貴里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鞍白馬誰家宿。可憐錦瑟箏琵琶,玉臺清酒就君家。小婦春來不解羞,嬌歌一曲楊柳花。”用金鞍、騎白馬,閒來無事,鬥鬥雞,賞賞春色,好不快活。上班?工作?不存在的。晚上乏味了,再到青樓過夜,與美人共度良宵。王安石《鳳凰山》有言:“ 願為五陵輕薄兒,生在貞觀開元時。鬥雞走犬過一生,天地安危兩不知。”臨川王荊公自嘲:我還不如當個五陵少年,整天吃喝玩樂,鬥雞走犬,什麼煩惱都沒有。

“任性”又怎麼體現呢?原來呀,五陵一帶有很多江湖大俠,他們經常殺人,用暴力手段違背律令,挑戰政府權威,使統治者頭疼不已。比如郭解,郭解幹這行是子承父業,他的父親就是位俠士,因為犯罪過多,漢文帝時被官府處死。郭大俠年輕時非常狠毒,心裡不爽就殺人,有時候還為兄弟兩肋插刀,幫他們報仇。後來年紀大了,行為檢點了許多,變得仗義疏財、以德報怨,深受家鄉父老欽佩,賢良、豪傑都喜歡與他結交。漢武帝下令:遷徙富戶充實茂陵邑,郭解就在其中。

在茂陵邑不遠的陽陵邑,也有一位大俠曾經活躍,他叫朱安世。不知犯了什麼重罪,漢武帝長期通緝朱大俠,但屢屢不成功。某日,丞相公孫賀的兒子犯了法,被逮捕下獄,為了給兒子贖罪,公孫賀就請求讓自己抓捕朱安世,武帝批准了。一個大俠,需要大國丞相親自來抓,也是6的可以。公孫賀歷盡艱辛,總算把朱大俠逮住了。臨終前,朱安世放大招:告發丞相之子與公主私通,並用巫蠱詛咒皇帝。此次舉報,引發了政壇大地震,“丞相公孫賀父子,陽石、諸邑公主,及皇后弟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班固因此感慨:“巫蠱之禍起自朱安世”。

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富豪都曾住在這裡?是誰謀劃的?

(漢景帝陽陵、陽陵邑分佈圖)

唐玄宗天寶十一年秋,岑參自安西歸來述職,邀請高適、薛據登臨大雁塔。望著五陵原上的累累荒冢,詩人百感交集。世界上沒有永遠的輝煌,曾經的五陵邑,人煙阜盛,雕樑畫棟,如今只剩下斷壁頹垣。曾經的常勝將軍,封狼居胥,轟轟烈烈,現在卻化為一抔黃土。什麼鐘鳴鼎食,什麼功名利祿,終究是過眼雲煙。喧囂以後,曲終人散,一切迴歸沉寂。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作者高成,一個熱愛歷史的孤寡“老人”,喜歡創新,擅長搞怪

往期目錄

中世紀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書為何稱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脩金字塔,中國人在做什麼?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被邀請出席新中國開國慶典的幫會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

死人是怎麼結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怎麼失去南京的呢

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有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