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这4种行为,看似是疼爱,其实是在“坑”孩子,中了赶快改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贝,虽然二胎政策开放了,但是大多数的家庭还是一个孩子的居多。所以家中只有这一个孩子,父母肯定都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孩子的身上 ,由于过于着急的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些家长用自己所谓的“爱”将孩子你伤得体无完肤,最后自己还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尤其是这4种行为,看似是在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宝宝,中了的赶快改!

父母的这4种行为,看似是疼爱,其实是在“坑”孩子,中了赶快改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当然家长的这种想法是好的,为了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以后可以生活得更好。但是如今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世界,让孩子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在宝宝更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去上早教班,以免输在起跑线上就去上补习班和兴趣班,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喜好和特长。除此之外,孩子还会生活在家长的“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的阴影里。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像别的孩子学习,但是孩子会认为父母觉得自己不好,压力会更大,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现在的孩子真的是非常累的,本来最轻松的年龄,却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建议父母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也给予孩子一定的私人时间,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

父母的这4种行为,看似是疼爱,其实是在“坑”孩子,中了赶快改

二、替孩子规划好各种事情

一些家长总是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什么事都要自己亲子去帮孩子做好。这些看似是家长的关心,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但是也会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个惯性思维:我不做,爸爸妈妈总能替我做好。这样会导致孩子自日常生活中变得自私,习惯让别人帮助,并且不知道感恩别人。现在很多的孩子都上完大学结完婚什么都还不会做,都是父母娇惯的结果。这样只会毁了自己的孩子,对于他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没好处。

父母的这4种行为,看似是疼爱,其实是在“坑”孩子,中了赶快改

三、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

很多的家长在有了孩子后,他们会把自己的心愿强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不管孩子们喜不喜欢,就像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爸爸一样,将自己年轻时候未完成的心愿、目标转移到孩子的身上,给他们制定了一些列的成长训练计划,孩子完成了就欣喜万分,孩子出了点差错就暴跳如雷,忧心忡忡,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电影的最后两个女孩子都成了国家队的摔跤手,为祖国赢得了的荣誉。但是这是建立在这两个女孩子最后喜欢上摔跤的基础上的。但是现实中,很多的孩子并不喜欢父母给予他们的期望,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好。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的喜欢一项事物才能去把它做好。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并不喜欢自己的期望,最好要放弃,以免孩子对于自己有成见,孩子完成不好自己也会失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

父母的这4种行为,看似是疼爱,其实是在“坑”孩子,中了赶快改

四、满足孩子的虚荣心

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即便是家庭比较拮据的家长也会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在孩子不断的要求种,家长满足的只是孩子的虚荣心,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很可能造成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不知感恩,一旦父母满足不了孩子,孩子可能还会埋怨自己的父母。以后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甚至会没有底线。

父母的这4种行为,看似是疼爱,其实是在“坑”孩子,中了赶快改

你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没有这4个看似“疼爱”的行为呢?这样在学习上把关,生活中尽量满足,精神世界的不闻不问,不仅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还可能让孩子的心理变得畸形。真正的孩子应该有个快乐轻松的童年,家长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互相懂得体谅和尊重,不应该让孩子背负家长自己以为对孩子好的事情。让孩子一直保持天真和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未来,而不是在家长给予他们一个看似光明的未来。与其这样爱孩子,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相比较成材才先成人才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