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翡翠B貨最準確實用的方法

B貨翡翠是採用天然翡翠原石進行後期人工處理的產品,它的本質還是翡翠原料,只是因為其質地不夠好,以及部分雜質較多,而商家為了達到銷售的目的對其進行美化處理的產物。沖洗過的翡翠統稱“B貨”,“ 漂白貨”。翡翠的沖洗當然不是用水,而是用強酸浸泡,腐蝕和溶解雜質、汙點,使之清透明亮。

鑑定翡翠B貨最準確實用的方法

翡翠B貨的製作工藝越來越高超,目前有種高檔B貨是用鈉米級的充填材料製作,其光澤,透明度足以亂真。因此,對翡翠的鑑定就顯得非常重要,以下列出翡翠B貨的鑑定特徵。

鑑定翡翠B貨最準確實用的方法

透射光下觀察結構:翡翠的"翠性"關鍵在於結構,其結構特徵是顆粒具有鑲嵌、定向、連續的結構,而經過淨化處理後的翡翠表現出結構鬆散(鑲嵌結構的破壞),長柱狀晶體的錯開、"折斷",晶體定向排列的破壞,晶體顆粒邊界的模糊等。有人認為,翡翠結構有沒有被破壞是鑑定翡翠是不是B貨的關鍵。

水中透射光鑑定:將翡翠放在玻璃杯中,加水沒過翡翠,用聚光手電從玻璃杯下往上射光,此時若樣品邊緣有亮邊的是翡翠B貨,有暗圈的是翡翠A貨。另外,翡翠B貨在空氣中看透明度較高,在水中呈微透明乳白色蠟狀物;而翡翠A貨在水中比空氣中清澈,能見到內部紋絡。

鑑定翡翠B貨最準確實用的方法

光澤:翡翠的光澤與翡翠的拋光程度有關,而翡翠的拋光程度又與翡翠的質地有密切關係。翡翠A貨呈玻璃或亞玻璃光澤,翡翠B貨由於質地變差和充膠,光澤變暗,靈氣不足,呈現帶蠟狀的玻璃光澤,甚至呈蠟狀光澤。

顏色:翡翠A貨的色與底配合協調,觀之大方自然。而翡翠B貨經過漂洗,其綠色往往異常鮮豔,但因色根受到酸的破壞,邊沿變得模糊不清,有時有色塊、色帶的邊緣令人有不自然的感覺,綠色中偏黃,顏色"發邪";還有,當綠色與白色同時存在時,翡翠B貨的綠色與白色過於截然分開,令人感覺異樣。

反射光下觀察:翡翠B貨因被強酸浸泡,從表面向內部出現由大變小的喇叭狀溝槽。經環氧樹脂充填後,由於兩者的折光率相近,若垂直表面觀察,溝槽現象不明顯,若從45°角觀察表面,可見較明顯的溝槽,人稱"桔皮現象"。

鑑定翡翠B貨最準確實用的方法

反射光下觀察表面龜裂:環氧樹脂是有機化合物,使用一段時間後,往往出現老化。有機物在空氣中隨著時間的增長產生固化,在固化過程中因體積縮小形成許多不規則的裂紋,稱為"龜裂紋"。行家可以根據樣品表面龜裂紋的大小及其對顏色與水頭的影響,較準確地判斷翡翠B貨製作的時間。

紅外光譜測定:環氧樹脂充填的翡翠B貨用紅外光譜測定時,將出現碳氫化合物特徵吸收峰。如果充填物不是有機化合物,此方法則不能判斷。

測密度:由於翡翠B貨在強酸中浸泡時去掉的物質比充填的環氧樹脂重,所以翡翠B貨的密度應比翡翠A貨的密度小。但翡翠A貨本身由於結構的不同,密度有一個變化的範圍,沒有一個絕對值作為標準,所認,此方法只能與同一個翡翠種比較。另外,翡翠B貨在二碘甲烷中上浮於液體表面;但此項指標僅供參考,因為有的翡翠B貨在二碘甲烷中仍是懸浮狀。

紫外線熒光分析:在紫外線照射下,翡翠A貨通常不發出熒光,有時見到局部有熒光,那是由裂隙中的一些雜質引起的;翡翠B貨由於充填了環氧樹脂,在紫外線照射下,將發出乳白色的熒光。如果翡翠B貨是深綠色的,由於含鐵,鐵對熒光有淬滅作用,故可能看不到乳白色熒光。

鑑定翡翠B貨最準確實用的方法

天然翡翠手鐲——

聽聲音(適用於手鐲):用一根細線將手鐲吊起來,用另一隻手鐲敲擊它,翡翠A貨發出清脆的金屬聲,翡翠B貨聲音發悶而且混濁。

熱針試驗:將燒紅的鐵針觸到樣品的裂隙處,翡翠B貨由於有環氧樹脂的緣故,會出現熔化點和往上翻的喇叭口現象;翡翠A貨的初熔點高達920℃,不會出現上述現象。

加熱試驗:翡翠B貨充填有環氧樹脂,放在火上燒約3 min後,可出現黃褐色的網狀結構,這是環氧樹脂加熱後變焦前的特徵。繼續加熱,會冒白煙和氣泡,再加熱時冒黑煙和燃燒,最後樣品變白色,一折就斷。以上屬破壞性試驗。也可用有機試劑溶解環氧樹脂,一旦環氧樹脂被溶去,會露出鬆散的結構,色澤完全變樣。翡翠A貨經上述試驗均不會變化。

查爾斯濾色鏡檢驗:在強光源照射下,用查爾斯濾色鏡觀察翡翠A貨的顏色不變,翡翠B貨呈白色,比原來的顏色明顯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