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理由证明,P2P行业存在巨大价值!

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一直是银行、证券等正规金融机构,而近几年来P2P平台已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热词。即便行业洗牌仍在继续,但仍有许多人相信大浪淘沙、千帆过尽之后,P2P行业将更加公平、阳光。

为什么那么多人依然看好P2P行业,以下10条理由或许可以为您解答。

国家政策是支持P2P的

10条理由证明,P2P行业存在巨大价值!

前几年,有关“P2P合不合法”的讨论很多,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P2P被定义为网贷信息中介,也就有了合法的身份。

2016年8月,四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网贷平台信息中介的本质。

2017年2月和8月分别下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和《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引导P2P不断向规范的道路上前行。

P2P被定位为传统银行的补充,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地方。国家是承认并支持P2P网贷的,这点必须肯定。

其实,国家对于P2P的态度,是在监管的条件下规范发展,通过控制P2P的规模来降低风险,就像对余额宝限额一样。新华社、央视多次正面报道过P2P,近期新华社发文评P2P:“不能因短期内出现的问题就否认”。

如果现在还有人说P2P不合法,国家要取缔之类的话,只能说他完全不看政策、不了解金融。

P2P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小微企业普遍受到“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狭窄,获得的信贷资金较少。

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倾向将信贷投向大企业。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遍获得银行贷款难。因为当信息不对称导致欺诈风险上升时,银行在心理上会采取“避险”行为,宁可少出借也不能冒风险。

但小微企业也需要融资,光靠银行的力量肯定不够,所以要发展民间金融,P2P正好通过自身优势服务这些小微企业。

借20万的个人,大多都是个体工商户,借款100万以内的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这些用户平常很难在银行借到钱。

P2P正好利用对碎片化资金的有效整合,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窗口。

P2P能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国家一直倡导的政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

普惠金融的目标人群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而这正是P2P平台的服务人群,P2P平台出借人的钱主要借给了中小企业主、蓝领、农民。

这部分用户借款金额小、分散,光靠传统金融的力量肯定不够,需要P2P去补充服务。

可以说,P2P的发展与国家的普惠金融战略高度一致。P2P具有高效、便捷、低成本、低门槛、个性化等天然特点,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长尾人群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是国家要支持P2P的原因。

通过P2P规范民间金融

10条理由证明,P2P行业存在巨大价值!

随着P2P行业对民间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平台操作的市场化、阳光化、规范化、群众性等特点,使借贷关系更加透明公开,在逐渐推动民间金融利率市场化。

其实,在P2P发展之前,民间金融市场更乱,充斥着各种高利贷、暴力催收、不透明、严重缺乏监管等。

以前的民间借贷,大多通过朋友介绍,直接在借条上签字,除了借条,没有其他的证据。有些甚至没有见证人,出现了很多法律纠纷。

而P2P通过互联网,让民间金融在阳光下运营,有利于国家的监管,P2P比民间金融好监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普遍比较高。

P2P网贷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经过十年的发展,P2P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1836家,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7万亿元,总体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3170.47亿元,贷款余额稳步增长。

而截止到2018年3月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471家,贷款余额9630亿元,P2P的贷款余额显然已远远超过小额贷款公司。

所以P2P已成为社会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解决小微企业借款和给出借人提供稳定出借回报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P2P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

近年来,科技金融热潮席卷全球,像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科技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模式,服务传统金融的缝隙市场,有效补充了传统金融的不足。

P2P平台以技术为金融创新,利用自身互联网技术,降低信息成本,扩大信息来源,加速信息传递,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

一些平台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针对特定行业的“SaaS+金融”方案、精准营销方案等技术,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P2P有助于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10条理由证明,P2P行业存在巨大价值!

中国信用体系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有信用纪录,国内的信贷市场以传统的银行服务为主。中国号称有征信的人有7亿多人,但是真正有借贷记录的人只有1亿。

P2P主要服务小微客户,利用技术降低了信用成本,从而弥补了国内银行体系对小微客户服务的空白。

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供人们对个人信用的重视,降低征信成本,使得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P2P是回报较高且稳定的出借方式

对普通人而言,P2P依然是当前回报较高且稳定的出借方式。在P2P平台出借,只要不贪心,选择合规运营的平台,绝大多数人是赚钱的。

股票被称“七亏二平一赚”,大多数人进去被割韭菜。看一组数据,上半年,A股各大指数全线下挫,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3.3%,深证成指下跌15.04%,中小板指下跌14.26%,创业板指下跌8.33%,据说上半年股民人均亏损5.19万元。

而各类基金中,货币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最高,为1.98%,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1.89%、-4.73%。

同期余额宝的回报不到4%,P2P相比银行存款、信托,在回报率、进入门槛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P2P规范普通人的财富管理市场

这一条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都说P2P风险大,怎么还规范财富管理市场?

就算没有P2P平台,也有很多骗子平台,P2P只不过是骗子进行诈骗的一个工具。实际上那些借助P2P来诈骗的平台,都不是P2P。

除了P2P,市场上还有很多线下出借平台、外汇期货野鸡交易所、出借传销、消费返利骗局、实体项目非法集资等。

也就是说,其他形式的骗局也很多。这些骗局宣称能短期获得高回报,实则贪婪吞噬着出借人的财富。

为什么感觉风险很大,依然有很多平常百姓受骗?其实对于普通百姓,以前除了银行存款,很难有其他的财富管理渠道,本身又缺乏金融知识,见到比银行存款高几倍的方式,很容易上当受骗。

而余额宝、P2P等互联网出借平台给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渠道,门槛低、回报稳定、出借透明。在P2P平台出借,就算发生逾期,还能通过平台找到借款人。而出借一些线下平台,都不知道钱去哪了。

随着P2P在普通老百姓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骗子出借平台难以生存。

P2P让金融更加亲民

本来金融就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

但一直以来,提到金融,很多人都会跟“高大上”的形象挂上钩,对普通人来说,融资、借款,甚至财富管理都似乎离自己的生活太远。

在过去,借钱难是许多人的共同心声,如果去银行借,手续非常繁琐,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增加了。而银行出借产品大多5万起投,其他的一些方式,要么风险太大,或者回报太低,所以很多人仅把银行作为一个储蓄的地方。

这不仅使得大部分人与金融服务无缘,也没能将闲置资金充分利用起来。

P2P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平常百姓,从业者需要真正站在用户需求角度考虑,如何在拥抱监管、合规运营、明确定位、把控风险的条件下,给用户提供便利,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生活场景,这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