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德经》中未出现易或易经?

兴文192025802


纵览《道德经》全篇,不仅没有看到《易》或《易经》,也没有看到其他先秦著作的名字。《道德经》是以非常凝练的散文诗的形式,阐发哲理和见解,没有展开余地,去论述其它思想和著作,为我们追寻其来源提供线索。更不象今天这样,处处也都要注意著作权,或者标上自己的思想来历有据,先借前贤的威望为自己树立权威。

但是,这并不表示《道德经》没有利用和传承在它之前的《易经》文献和思想。

其实,《道德经》显著受到《易经》的影响。在周代使用的解易著作,据记载有三部,一为《连山》,一为《归藏》,一为《周易》,认为《周易》是周初形成的,其它两部是周代以前的著作。它们都是由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的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难于定论,这里不纠结了,可以肯定的是,三本书的内容是有较大差异的。其中《归藏》首卦为坤,基本思想是崇尚静虚一类的观念,而《周易》首卦是乾卦,清晰地主张刚健有为的思想,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道德经》的思想,更多的可能是受《归藏》的影响,吸取了崇尚阴柔虚静的观念,同时,也继承了成书之前的已经形成的其它哲学思想、尤其是易学思想。

通过已有资料可以看到,《道德经》的形成,是有历史积累作为基础的,这个基础,包括《易经》各书,而不仅是《归藏》。

据我们阅读《道德经》和《易经》,发现两者有直接的概念和观念的联系。相对于已经看到的《归藏》的材料,两相比较,感到《周易》的影响也是十分直接和显著的

一、《道德经》的道论里包含着阴阳互变与和合思想。《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万物生成的原理,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五十四章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显然“”的形成来自阴阳中和,又是事物的常态,或者叫一般的系统关系。《易经》所表达的各事物,都是由阴阳和合交变而成。所以《道德经的阴阳天道论,和《易经的易道观,意义是一样的;对“和”的理解有发展,但和《易经》的和合观也是一致的。

二、《道德经》的道的性质,和《易经》坤卦、阴爻阴位以及相应的卦爻辞基本一致。坤卦和阴爻阴位属性是柔、静、顺、承、隐、不争等,这些在《易经》里是等于与“天相对的“地”的属性

,相对于与阳相对的阴的方面的属性。在《易经》里是处于从属地位,和天的性质同样重要,但在事物的性质和变化中,天的阳性起着主导作用。到了《道德经》里,则刚好相反,是“柔弱胜刚强,“柔者道之用”,“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主张道的本质属性和坤相近,是阴的一方面的属性起着主导作用。虽然对待刚柔、阴阳的立场不同,属性认识上是清楚和一致的。

三、《道德经》的重要概念和《易经》一样,内涵也有直接的联系。如:“复”,老子“观复”思想中的“复”的意义,明显借鉴了《易经》的《复卦

》、《小蓄卦》等卦意,继承了《易经》卦中普遍表现的尚中趋中思想。“损”,“益”,和损卦、益卦显然有继承关系。

四、《道德经》里的辩证法和《易经》内含的辩证法因素一脉相承。关于“变化”的观点,老子的“道论”和“易道”是一致的。《道德经》相反相成的思想,“反者道之动”的辩证运动规律,“不欲盈”的长生久视之道,都在《易经》有明确表现。

所以,《道德经》里有《易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没有注明是来自《易经而已。

《道德经》和《易经》在后续的发展中,一直保持着亲缘关系。用于解释《易经》的《易传》,其中包含大量的道家概念和用语,多数论题也是道家所关心的和善于研究的问题,部分学者干脆认为《易传》本身就是道家著作。陈鼓应先生提出,在《易经》发展史中,《易经》和道家的关系,开始是“引易入道”,引出的成果就是《道德经》等;后来在继续研究和解释《易经》的过程中,则是“引道入易”,引出的成果就是《易传》等。虽然情况还要复杂一些,但是,《易传》中包含的道家的贡献,比起儒家来,只多不少,确实是比较突出的。

《易传》中含有大量的道家贡献的思想和概念,反过来,也证明了,《道德经》确实吸收了《易经》的思想,所以从对它的后续研究中,继续了这种继承关系,因而才会衍生出大量的对《易经》的研究成果,从而为《易传》的编纂提供了高度哲学性的原理、分析和说明。后来魏王弼注《易经》,就引入了许多道家思想,为提炼《易经》、《易传》的哲学义理,树立了研究范例。

《易传》是由孔子传承和传播下来的。孔子为保留《易经》的成果,提倡易经哲学化,对此做出了关键贡献。孔子和他的后学是《易传》的主要编纂者,编者的态度,则是兼容并蓄,门派不是分得那么清,显现出百家合流的倾向。所以,《易经》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代表性著作,尊为中国文化的顶尖之作,是有其特殊的思想历史成因的。

《道德经》里不言有《易经》,但《易经》俨然隐居其中。有不少人主张,读易一定要读《道德经》,是有一定道理的。理解了《道德经》,再去琢磨《易经》、《易传》,理解能力和视野都会扩展许多。


热带雨林的午后



null108161361


道德经里没有出现“易经”二字,但是还是有出现多次“易”字的,当然道德经里的易字肯定不是特指《易经》的易,所以问题还是成立,道德经里确实没有出现明显特指《易经》的易字或者易经二字。为什么?小编只是对传统东西有业余爱好,所以思考分析这类文化人的问题也用业余方法来推推。道德经里没有出现易经或者易字,有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易经被称为易经,是因为孔子(或者其弟子们)整理出《十翼》后才被统称为《易经》,在此之前只有《易》,而不是《易经》,老子早于孔子,那道德经里没有易经两字纯粹时间差,不可能出现易经两字。


第二,至于也没有出现特指《易经》的易,《易》在孔子前,《易》里只有卦象、卦辞与爻辞,是没有《象》《篆》《文言》等这些内容的,而且《易》的主要功能仍然是以占卜为主,老子肯定读过《易》,老子作为这么伟大的思想家,也能从《易》中读出哲学的思想来,但是老子在成书《道德经》的时候,不会用“易”字去专指某一种思想的内涵,也因此《道德经》自然不会出现特指《易》的“易”了。

第三,虽然《道德经》里没有特指《易》的“易”,但是其内容中还是可以读出《易》的哲学思维的,最明显的比如《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如下: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而

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是否因为读了《易》而得出这种对大自然规则的思考,还是与《易》无关,无从有绝对的考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尤其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辩证思维,尤其能体现出《易》里卦象所蕴含的哲思。


第四,从《道德经》与《易》的内容方面来讲,两经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有本质的区别,即使孔子对《易》进释注后,两者在内容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差别。老子所生活的时代春秋一直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虽然思想内容各不相同,但其实目标几乎一致:那就是为诸侯们提供治国的方法以及建议。从老子的《道德经》内容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大篇幅在阐释如何为君为臣以及治民等。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而《易》的内容,仅是《周易》中文王所作的非常简练的卦爻辞(至于《归藏易》与《连山易》是否内容上与《周易》有很大区别,今天的我们就无法去论断了,从文风上,春秋时期的文章用字跟《周易》里的卦爻辞用字差别还是挺大的),由此,老子除了能吸取《易》中的一些思想,也难以将《易》中具体的文字内容引入到《道德经》里。


总结:《道德经》与《易》在成书目的以及功能上就完全不同,虽然在深层的思想中是具备相通的部份,但是老子著《道德经》时也无法如问题所表述的直接将《易》里的文字内容引用到《道德经》里。


帅八叔



手机用户宣德


《道德经》和《易经》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宇宙生成的论述是一致的。《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天文训》综合二者解释:“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认为“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其实,得出这个结论并不难,看过《道德经》和《易经》都会这样看,四象和八卦皆为“阴阳合和”的三,八卦是宇宙的八个基本状态,用六十四卦以示万物,而六十四卦出于“三”之八卦。

万物生成以后,《道德经》和《易经》通过研究这个世界的发展规律,对人们的行为得出了不一样指导意见,《道德经》认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们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有为,解决了人们现在怎么办的问题,不研究事物发展

前瞻性;而《易经》则是把你将要面临的状态先告诉你,解决人们将来怎么办的问题,它研究事物发展的前瞻性。《道德经》和《易经》对人们行为阶段的研究是不一样的,所以,《道德经》中当然不会出现《易经》的东西了。


四一翁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本书之一,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却不能说它是最最古老的书。《诗》《书》《礼》《易》《春秋》等被后世称为五经的书,其实都是周代的官方书籍,他们是周代的统治者命令专门的官司修订的,其实周代以前是没有私人著述这回事的。商代及夏代的书籍至今还没有见过。所以,我们认为《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籍,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易》在五经中是最古老的一部。

时间上出现的早,那就一定能够意味着这些书所包含的内容或思想是后世所出现的书籍与思想的源头吗?我对这个问题是持异议的。有人说易是后世诸子学说源头,认为诸子思想都可以从易的内容里推导出来。可是我却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论点。如果我们的确能够从易经的内容里找到论述诸子思想原则的内容,那我们就可以说,后世诸子是学习了易之后,才发展出各自独立的思想的。可以,《周易》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呢?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将它说清楚。试想一个根本就没有被充分理解了的东西,如何能成为后世诸子思想的端絮呢?学者为了神话易,假想若干头衔,假想了若干内容,强加到易的头上。可是所以这些东论点都不能得到经文内容本身的说明。比如,有人说易包罗万有,但是在它的内容里我们却无法找到相关证据。

《道德经》里没有出现易或易经,其实是因为《道德经》里所包含的思想与易没有半点关系。老子不是因为学习了易经才写出《道德经》的,我们可以设想老子曾经读过易或根本就没有读过易,但是我们并不能够证是有老子的思想是来源于易经的。自古研究易的,多数学者将易看作来神话来对待,宣称它博大精深,包罗万有,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从易内容里导出任何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来。对于易,人们只知道它是神圣的,但神圣在哪里呢?却没有人能够回答。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读懂这本书所讲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国学新逻辑


老子做周王室守藏史、柱下史(史官)期间,可能浏览过《归藏》、《连山》和《八索》、《九丘》等早已失传的上古经典,但那时还没有《周易》。严格地说,《周易》是由《易传》和《易经》两大部分所组成,相对来说,《易经》比较抽象、唯心、难理解,幸好在儒家撰写了《易传》之后,才申明了其中的哲学意义,与此同时,又吸取了一些道家、阴阳家的论点和术语,是孔子及其后学们共同创作整理的成果。不过,《易传》成书年代已至战国后期,距孔子问道老子的时间已过百年,老子肯定没有机会去领略《易经》哲学思想,尤其是“简易、变易、不易”等法则之类名词

与儒家学说不同的是,《道德经》作为道家理论总纲,主要讲宇宙本源及形成,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特点,而且更侧重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运用等,是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当然,在某些思想上,《道德经》和《周易》是相通的,例如:与“筒易、变易、不易”相同的说法就有“要言不繁、为无为,则无不治、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见素抱朴,返本归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行者有志,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等


来取笑


易经是大道之源。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篇。流传下来的易经专指“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周易。是根据阴阳变化发展而来的体系。是人类与大自然斗争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是具有哲学思维的生存法则。易经在前道德经在后,易经号称群经之首。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博学多识的老子李耳在前学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怀忧国忧民之心感悟天地之道。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思考和生存智慧的再次升华。从道和德的角度深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的本源!推允顺其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要求人要善养其德遵循其道!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化学说。

易经是阴阳变化之中的模式推演。把规律分为简易变易和不易。用辩证思维分析和判断天下万事万物!

道德经以天地之道生生不息的功德倡导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回归道法自然的心性。修身养性无为而治然后天下太平!

易经是自然科学的起源。道德经是养性修身的经典!

易经更贴近现实,道德经更贴近理想。所以有句话说以道养生,以佛修心,以儒治世!


居士恒光火炎焱燚


朋友们你们好。关于【道德经】中未出现过易和【易经】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是【老子】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其中只有他的道理,大家请听【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慢慢道来。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人。他是一个胸有成竹、满腹经纶的人,还有一点刚愎自用,虚荣心太强的人。
老子


说起【易经】大家都知道,她始于伏羲,盛于西周,终于春秋。是研究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一部筮书,让人怎样预测这万物之道。西周文王时期就基本上定型了。到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著《易传》阐述了她的哲学精华。

而老子又著《道德经》,是认人们怎样去顺应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精华。


【易经】讲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天地万物。

《道德经》讲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地万物。

朋友们,看见没有,《易经》在前,《道德经》在后,《道德经》本是《易经》同跟同生的作品,《道德经》应该是《易经》精华的延续品。

所以,由于老子虚荣心的作怪,在《道德经》中从来没有提到过《易经》来的。如果他提到过《易经》的话,那么,他就不是传说中的老子了。

朋友们,要知道更多关于《易经》的知识,请关注一下【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吧!


地丁老师60838848020


《周易》书籍的产生是在中国文化的起始就有了,也就是中国智慧文明文化的起源,一切社会自然的科学文化,即天文,地理,人事,医药,战争,管理等等还有不知名的所有世界智慧都包括在里面的了!因此,这个《周易》两字就解释得通了:如果谁精通了乌龟背壳上的八卦知识,他对于世界上的天文,地理,人事,医药,战争,管理等等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一切社会自然的科学文化的产生解释和掌握就“周到而又容易”的了,简称之为“周易”。

《道德经》是周朝的老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文化,从奴隶社会的顶盛时期开始向封建社会的萌芽,这时的社会开始有了百家争鸣的智慧文化开始,也就是开始起于老子《道德经》的智慧社会思想的哲学!若谁把《周易经》和《道德经》的产生同步来理解就离题万里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