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中国亲历|跑步杂志主编有话说

  作者:陈明,《跑者世界》主编,百马俱乐部成员,已经跑过41个全程马拉松。


  CCTV-2“财经人物周刊”近日播出了《任文:奔跑的心》,我没有来得及看到电视台的直播,之后我认认真真、前后拖拽着看了两遍视频。

  我的感触是:说得非常好,非常感人地归纳和表述了中国跑者们和马拉松从业者们的心声,直白地点出跑步的关键。非常可贵。

奔跑中国亲历|跑步杂志主编有话说

  我正式进入跑步领域是在2012年11月24日,那一天我们将全世界最权威的跑步媒体《RUNNER'S WORLD》引入到了中国。在这之前的一周,即2012年11月18日,智美组织了广州马拉松。2012年的深秋,一项运动、一个产业的时间节点。

  我的第一个马拉松是2013年北京马拉松,在那之前最远只跑过16公里,但无知者无畏,首全马居然也完赛。2014年的广马,是我第一次跑智美的赛事。从北京飞到广州,只为跑一个马拉松,我开始逐步理解了马拉松的本质。

  目前,我已跑了40个全马,《奔跑中国》的比赛也跑过很多站。如今,我管理自己跑步生活的方式很简单:一张时间表,上面有我报名的每站比赛的时间;一张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我跑过的地方。把表和地图填满,就可以了。我决心在未来两年半的时间里,跑完100个马拉松。

  任总在节目里的话,越听越有感触,值得拿出来细品。

  【如果我们国家低头玩手机的人越来越少,跑步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是人民健康、社会幸福的一种表达】

  以前老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跑马拉松,我的回答正是:“只要每周有四五个小时你专心跑步,不玩手机,你的幸福指数就会提高很多。”

  玩手机,和跑马拉松,是中国人生活这两年来最大的两个变化。玩手机当然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手机提供的便利。其实爱跑马拉松的人,都爱玩手机,这是因为手机能带给马拉松跑者的便利太多了。从跑步的里程和轨迹的记录,到跑群里的社交,再到交通出行的便利,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便利的飞机和高铁,中国马拉松发展不了这么快。

  不再沉迷于手机,而让手机成为马拉松的服务工具,这是完美的。多跑马拉松,不但能提高你个人的健康指数,也能够减少社会的医保支出、提高社会的整体指数。哪怕是最低限的例子,你把原来每年感冒的时间都用来跑步,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极大的优化。

奔跑中国亲历|跑步杂志主编有话说

  【应该让我们更多的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也能感受到马拉松的魅力,让这些城市也能动起来】

  中西部地区需要更多的跑步赛事和活动。这两年,我所在的跑团做了两次长跑活动,从河南跑到了北京,从长沙跑到了蒙自。中西部地区,大好河山,但缺少体育赛事。但跑团的力量总归有限,需要更多的头部赛事。

  【衣食住行解决之后,人类应该就是希望活得更长久,活得更健康。所以运动应该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这句是至理名言。人为什么要跑步?归根到底,是因为人就是这样设置的。人体结构和化学反应,决定了只有跑步和运动才能带来健康,只有跑步和运动才能带来愉悦。饱食终日,静止不动,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最大的伤害。运动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指的不仅是每天要运动,而是要用运动员、运动家的习惯和精神,来处理自己的生活日常和工作日常。

  【最后36小时查缺补漏,再努力一把。我们今晚还有时间吃顿饭,明天就没有时间吃饭了】

  我跑过很多马拉松,也参与过很多马拉松的工作。组织一场马拉松的辛苦程度,远大于完赛一场马拉松。但最后36小时,最后一搏的劲头,办赛与跑马都是一样的。我虽然已经跑过40个全马了,但真要到了想拼成绩的时候,最后36小时还是会紧张。跑马拉松和组织马拉松一样,平时要讲科学,关键时刻要拼一下。

奔跑中国亲历|跑步杂志主编有话说

  【成就我们的是风雨时刻的选择】

  风雨时刻的选择,成就人的生活。如何在风雨时刻做好选择,就是要多经历风雨时刻。没有一个42公里是容易的,每一场马拉松就是一个风雨时刻。习惯了风雨时刻,你生活的能量级提升上来了,生活中面对各种任务,就轻松多了。

  2018年的一场《奔跑中国》,因为工作太忙,等我从首都机场起飞时,已经距离比赛开始只剩下9个小时了,等到了酒店睡下,距离比赛开始只剩下4 个小时了。我在脑海里已经给自己找了几十个理由退赛,但丰富的马拉松经验告诉我,“最难的,永远是起床穿鞋走出门去的这短短一瞬间。” 结果,闹钟响起时,我硬生生起床了,这场比赛,我跑出了今年的最好成绩。

  其实类似的选择,就是我们的日常。

  没有一个42公里是容易的,就像不是每一段奔跑都是惬意的,这些“不容易”“不惬意”恰恰成就了生活中其他非奔跑时间的“不平凡”“不畏惧”。因为你每天都处于备战马拉松的状态中,身体健康,精神饱满,那么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那些小难题又算些什么呢?

  再热爱跑步的人,也有厌跑的时候。跑步,无非就是用每天1个小时的痛苦,换23个小时的惬意;跑马,是用4个小时的痛苦,换一周的惬意。主动去找风雨时刻,反而就没有了风雨时刻。

奔跑中国亲历|跑步杂志主编有话说

  【《奔跑中国》这个大主题下,每个城市的特色显示出来。每个人把各自的马拉松文化、城市的理念,在大的理念平台上,把自己的文化提炼出来】

  我的目标是在全中国的省级区划单位,都要跑一个马拉松,有很多人有与我同样的目标。跑得多了,会发现跑马本质上是自然之旅、文化之旅,是发现中国的壮丽河山、多样人文。《奔跑中国》则是承载这一切的最大公约数、最高表现级。

  【这件事是有未来的,因为只要老百姓参与,它就有一个价值】

  这里有几个时间点的感悟。

  01、

  1981年,中国有了北京马拉松,只有87人参加,100万人夹道观看。

  02、

  2011年,中国马拉松只有22场。

  03、

  2012年开始,马拉松开始井喷式爆发。

  04、

  2014年,中国马拉松有51场,2015年134场,2016年328场,2017年1102场。

  1981年到2012年的这30年,中国马拉松实现了从0到1,而从2012年到了2018年,这五六年的时间,中国马拉松实现了从1到N。

  智美是中国马拉松从1到N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而《奔跑中国》则是在n的基础上的一次归纳、提炼和升华。

  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每个中国人的美好生活,这就是马拉松的价值所在。

奔跑中国亲历|跑步杂志主编有话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