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元老,21歲擔任軍團長,22歲時未尊方志敏軍令,不幸犧牲

粟裕是開國十大將之首,有“戰神”之稱,但很少有人知道曾與粟裕大將一起共事的紅軍名將,雖然在歷史舞臺展露的時間不久,但卻讓國軍名將王耀武敬畏一生,此人就是擔任紅十軍團的軍團長,尋淮洲,他曾是粟裕的直屬領導,如果不是因外過早犧牲,建國後,名列元帥之位絕對沒有問題。

時隔多年,王耀武還能清楚的回憶起那一場血戰,譚家橋血戰,王耀武曾親身經歷,並清楚的記得那場血戰中犧牲的一位卓越戰將——尋淮洲軍團長。

紅軍元老,21歲擔任軍團長,22歲時未尊方誌敏軍令,不幸犧牲

尋淮洲在21歲的就被任命為了紅七軍團的軍團長,比開國元帥林彪還要年輕,是我軍歷史上最年輕的軍團長,沒有之一。在尋淮洲擔任軍團長的時候,粟裕則是參謀長。當時的王耀武怎麼也想不到,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參謀長,在多年以後替自己的軍團長報了血仇,而且聲名遠播,一步步成長,成了整個國軍的勁敵,這是當時的王耀武遠遠沒有想到的。

尋淮洲軍團長小小年紀就當上萬人之首的軍團長,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不僅僅是資歷,在人才濟濟的紅軍隊伍裡,能力更是非同一般。能力如此卓絕的軍團長為什麼會被當時還是旅長的王耀武所擊敗呢?這個責任與當時共產國際的顧問博文等人有很大的關係,再加之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自然免不了小人的排擠,尋淮洲的心理、指揮受到影響,由此也造成我軍歷史的一大慘劇,對紅軍造成了極大地損失。

紅軍元老,21歲擔任軍團長,22歲時未尊方誌敏軍令,不幸犧牲

紅七軍團最初是由紅十一軍所改編的,也就是粟裕的老部隊,改編後尋淮洲擔任軍團長一職,軍團參謀長則有粟裕擔任,同時兼任二十師師長,軍團政委是樂少華。樂少華曾在莫斯科留學後歸國。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其中之一。他雖然留學莫斯科,但是缺乏實戰,沒有行伍經歷,而且姓氏蠻橫霸道,看誰不順就一頂大帽子扣過去,對內的政治工作,他擁有最後的絕對權,沒人敢與反對。為了打擊尋淮洲和粟裕,也為了維護自己的威望,不斷刁難和為難二人,也是導致戰場失利的一大原因。

在1934年7月的時候紅七軍團又被調到瑞金,並讓紅七軍團編為北上先遣隊,讓他們吸引國民黨主力,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是博古、李德等人的瞎指揮。

表面上來看,紅七軍團作為先遣部隊,紅軍的部隊會接踵而來,但是朱德總司令後來表露到:派紅七軍團作為先遣隊北上,只是讓他們吸引國民黨部隊主力,從而掩護紅軍大部隊南下。換言之,紅七軍團是被拋棄的棋子,中央主力與紅七軍團恰恰相反。

從字面上看,紅七軍團是“先遣”,主力紅軍會隨後跟進,但按照朱德後來提供的說明,派線先遣隊北上,只是要讓他們“去做個引子”,以便掩護中央紅軍南下。話句話說,中央紅軍和紅七軍團的行動方向完全相反。在“福建事變”的之時,毛主席就提出過建議:派遣紅軍主力向蘇浙皖贛等等地區進駐,但未被批准。這個時候對於紅軍來說,又貿然決定讓紅七軍團北上已經毫無意義可言了。

紅軍元老,21歲擔任軍團長,22歲時未尊方誌敏軍令,不幸犧牲

另一個方面:就在紅七軍團準備郭閩江,然後北上進入浙西的時候,計劃又突然改變,中央軍委命令先遣部隊停止北上,佔領福州。對於缺乏重武器、人員不足的紅七軍團來說,無疑是萬丈深淵。此時在閩東蘇區的領導人是葉飛將軍,葉飛將軍意思到問題的嚴重性,便大力支持紅七軍團,從而幫助紅七軍團起死回生。

歷經艱難,紅七軍團終於在1934年9月30日到達贛皖邊界。鑑於紅七軍團北上後的種種失利,且損失慘重,與第十軍整編為紅十軍團,尋淮洲的軍團長一職被撤了。但是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紅七軍團在北上之後的幾個月裡,一直都是尋淮洲和粟裕直接指揮的,整個紅七軍團除了尋淮洲的軍團長被撤,降至師長,劉疇西任軍團,其他人都是原職調動。

因此,在譚家橋戰役時,劉疇西指揮失誤,作為師長的尋淮洲分外渴望能夠反敗為勝,以至於沒有聽從方誌敏的命令,孤軍深入敵營,最後雖然拿下陣地,贏得局部勝利,但是此時部隊傷亡慘重,這場勝利也毫無意義了。

在這場戰鬥中,尋淮洲被衝鋒槍擊中腹部,收了重傷。在轉移過程中因為失血過多而去世,就這樣紅軍一代奇才隕落了,去世時才22歲。此時方誌敏命令剩餘部隊向閩浙贛地區進軍,從而導致了紅十軍團的覆滅。

紅軍元老,21歲擔任軍團長,22歲時未尊方誌敏軍令,不幸犧牲

英雄戰死沙場,何須馬革裹屍還。尋淮洲作為我軍歷史最年輕的軍團長,能力出眾,只可惜在譚家橋一役中隕落,如果不死,以他之資歷、戰功,建國後必是元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