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的有关研究表明:2岁-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3岁到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4岁到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岁到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小学一二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三四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整个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

小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梦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抓住黄金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众多家长必备的功课。

有专家研究发现,从幼儿期开始到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矫正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个性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反之,如果错过这个“教育关键期”,即使付出十倍努力,也极有可能是无效的。而小学教育应该从六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一、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考100分!”这句看似教唆青少年不求上进的话,却是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多年前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句题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先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100分而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不要考100分!”这句话实在值得家长、学校和社会思考。

因此,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知识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因此,小学教育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让孩子从小拥有良好的习惯。

二、要让孩子写一手好字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每一个人的心愿,也是每个现代人步入社会的最基本、最直接乃至最重要的自我推介和名片。中考、高考,优美整洁的书法可以享受加分的奖励;工作求职,一手漂亮的字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于无形中赢得优势,也许就此便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好汉字是国人接触中国文化的开始,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

早在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具体到小学生来说,“正确、端庄,行款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书写的统一要求。练习写字,要从小开始,从一写字的时候开始练起,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要让孩子从小学开始练就一手好字。

三、要让孩子有浓厚的读书兴趣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大量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童年。在小学阶段,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必须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任何东西,有兴趣才能持久,才能深入,才有积极性。因此,学校与家长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读书兴趣,让读书伴随孩子的一生。

四、要让孩子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儿童时期,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学校要创造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让孩子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贺之章在《回乡偶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中可以看出,在小时候学会的语言,会伴随其一生,孩子在儿童时期说好了普通话,那他在未来社会的交流中会占尽先机。

五、要让孩子掌握一门流利的外语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学习外语的年龄问题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根据科学研究,人类语言学习有一个关键期。错过了这个时期,语言学习就会很困难。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作为教育部门,应该抓住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关键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充分学习一门外语,并对外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潍坊市教育局实行了“农村小学校校新进一名英语教师计划”,应该是对英语教学的最好推动。

六、让孩子保持一颗好奇心

小时候,孩子们都爱问个为什么。正是由于千万个为什么,孩子们认识了大千世界。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可能是对事物的认识多了,也可能是标准化的答案太多了,孩子们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好奇心。有些人则不然,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保持着自己的好奇心,无论是见到什么事物,也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他们都会努力地深思,正是这样,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创新,才会诞生一个又一个科学家。

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小学阶段要精心呵护孩子们的每一次提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一颗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我们创新的源泉,也是我们改变世界的力量之源。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我们成人世界一样,多少人掉进“辛勤工作”的大坑,自己把自己感动得哭了,但实际上在能力上没有提升,在资源上也没有积累,只是每天重复的简单的体力透支罢了。孩子们也一样,成长的路上有大坑在等着。

第一个大坑:“阅读无快感”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阅读,它是理解力的基础,它是思维力的养分,它是高考语文的定海神针,它甚至是学好数、理、化、政、史的前提。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阅读能力不好,可能你连数学题、物理题的题意你都看不懂,更别说解题了。

阅读能力哪里来?我相信绝不是从絮絮叨叨的语文课堂上来,也绝不是从东拼西凑的课文上来,更不可能是从弱智的阅读题上来。获得阅读能力的唯一渠道,恐怕只能是从如痴如醉、全心投入的“海量阅读”、“深度阅读”中来。

然而要想全心投入的“海量阅读”,前提就是:你要有“阅读快感”。

现在,很多学校还是依照“大纲”按部就班,每年学几百个字,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带孩子进入“自由阅读”哦。如果“阅读无快感”,就没有自觉的读书动力,也就缺少了一个自动的知识输入渠道,更不可能拥有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基础,6年的成长就缺少了底蕴,到了中学,进入疯狂的应试时候,就没有潜力可挖了。

时间才是创造奇迹的造物,因为真正的实力都是日积月累训练出来的。一个6年驾龄天天开车的老司机和一个拿了驾照但6年没摸车的人,可以想象他们在驾驶技术上的差距。

同样,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深化着智慧深度;另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被压着完成阅读任务和作业之后,其实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懈怠着脑细胞。一天又一天,经过6年以后,哪怕他们以“同样的成绩”进入初中,其实他们之间早已形成巨大鸿沟。

第二个大坑:可能是“计算太抽象”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数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描述世界万物运动发展的精美而抽象的语言。

小学的时候,它是世界万物的多少、长短、厚薄、远近、快慢……

中学的时候,它是世界万物的曲面、抛物、碰撞、摩擦、集散……

大学的时候,它是世界万物的万能扭曲、无限转换、有序演化……

不管怎么样,不管到哪个阶段,它都应该是可以“看得到”的,也是可以“画得出”的。

没错,数学是一门“抽象”科学,但它所有的抽象理论、抽象概念、抽象方法,统统来自于世界万物的“具象”变化。没有“具象”,就没有“抽象”;脑子里如果勾勒不出一个具象的图象,任何抽象的“数学知识”你都别幻想能够理解。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了,越是喜欢数手指头和摆弄数学玩具的孩子,抽象思维发展得越好;越是使用五彩“具象”教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就越好。也就是说,要想发展“抽象思维”,就越是要学会“具象化”学习。

学校通常会布置一大堆数学计算题的作业,你就拼命计算吧。他们以为,也许练得多了,孩子的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就会越来越好。——也许会好起来,也许不会好!这恐怕要取决于孩子脑子里“具象”想象力的基础很多牢固。

越是数学“差生”,越是说明他的脑子里对数学“没概念”,或“没理解”。实际上就是脑子里无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你想啊,如果他能想象出来,又怎么可能无法理解呢?如果他能“画”出来,又怎么可能无法学会呢?。

对,那就练习“画出来”的本事吧!必须学会把所有的数学题都画出来,这就是从“抽象”到“具象”的最好途径。也是爬出“计算太抽象”这个“大坑”的最好的梯子。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训练这个技能,直到有一天,看到数学理论或数学题目时,孩子的脑子里自然出现“虚拟的图形”,也许在面临中考或高考的激烈竞争时,就有了“逆袭”的本钱了。

第三个大坑:可能是“英语学得慢”

小学阶段育娃要鸡血还是佛系?正确方式是怎样的?

必须承认,外语学习的“敏感期”是存在的:12岁以前学第二语言有着巨大的优势。所有的语言学研究或实际事例都表明:过了青春期的成人再去学第二语言,发音、听力、语感或者阅读能力都很难达到“类似母语”水平。

而青春期以前的孩子,只要真的进入了第二语言的环境,几乎都可以在几年内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期,它分泌的激素,不仅让孩子们疯狂地长高、发育、变成成人,也让孩子们脑子里的那个语言学习区变得僵硬了。

当然啦,人的大脑有巨大的可塑性,任何时候学外语都可以,也可以达到很高成就,但是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呢?非要等到大脑的语言学习区开始僵硬了才开始死磕外语?就象体操选手,难道非要从那些已经满18岁、肌肉都硬了的成人中去选材,然后再去刻苦训练,再去拿奥运体操冠军?

所以,学外语还是越早越好,只要不掉进“大坑”里就行。但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在我看来就是掉进坑里了。因为他们在“听、说、读、写”一起教,结果每一项技能都学不好,都用不上。用不上的知识,就必须耗费巨大的记忆成本去“死记”,稍一松懈就忘光光啦。

我们学了汉字,很快就可以拿起绘本和精彩的故事书来读,越读越开心。

我们学了数学,马上就可以计算零花钱与礼物价格的差距,越算越开心

但是我们学了英语的几个单词、句型、或语法,又有什么用呢?根据教学大纲,整个小学阶段的单词量不会超过1千,就算是6年级了又能读懂哪一本英语故事书呢,像看中文小说一样通读英文版的《哈利·波特》更是做梦。

因为学得慢,所以用不上。既然用不上,那些零零碎碎的外语知识几乎肯定会在一次一次寒暑期的游乐中忘得一干二净。反过来,这些年来看过太多的“牛娃”和“小榜样”,从开始“英语启蒙”到进入“分级阅读”和“听懂英语动画片”,基本都在2-3年时间,不管他们用了什么技巧和方法,我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快!

就象滚雪球,滚得慢的,边滚边剥落,越滚越小;滚得快的,边滚边增加,越滚越大。正因为快速学会大量的“听力词汇”,英文绘本、动画、故事书才会有意义、有意思、有趣味;因为有趣味,所以孩子就有动力学会更多的“听力词汇”。随之而来,就是英语单词和短句的顺利拼读,一步一步就踏进了“分级阅读”的门槛。

中国的英语教育就是制造大规模的“英语弱智”,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把“熟练掌握 2500 词汇”当作自己的能力上限,把自己从普通儿童变成了弱智青年。小学生也一样,如果慢吞吞地学,除了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教育的古怪之处在于,如果把学生当作天才去教育,学生不一定成为天才,但是,如果把学生当作弱智去教育,那学生肯定会变成弱智。

在此,不是告诉家长鸡血养娃有多好,也不是全盘否认佛系养娃有多不好,养娃切勿过于极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孩子安排学习任务,和培养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大家如果想获得更多教育相关信息,欢迎关注我的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