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公司出現這種信號你就要慎重點了!

医药公司出现这种信号你就要慎重点了!

近日隨著“我不是藥神”的熱播,人們對於中國製藥現狀展開熱烈討論,而接下來的“造假疫苗”更是引得群情激奮,如同千萬頭神獸在心頭狂奔,醫藥行業近期風起雲湧。

因為對醫藥行業不是很瞭解,不敢隨便發言,今天就從投資的角度來談下醫藥板塊容易爆的雷區,雖然有點遲,但是也可以作為以後參考的一個方面。

醫藥企業研發投入費用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地方,當你擁有原研藥的專利權,那麼意味著你擁有市場的定價權,“格列衛”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但是原研藥從零開始研究可是很艱難的,醫藥界有種雙十定律(一款創新藥的研發需要耗時十年時間,花費十億美元。)的說法,沒有十年的時間很難有新的產品,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臨床測試上,而如果在臨床上不能通過,前期投入就會付諸東流。而在銷售渠道上、廣告投入、或者一些不好敘述的地方花錢卻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去年底“洗腦神藥”莎普愛思也是引發了巨大的爭論,三年廣告費用超過9億元,2017年研發費用僅2923餘萬,佔收入的3.11%,而銷售費用高達4.1億佔營收的43.69%。營收高度依賴這款暴利的滴眼液,至於療效嘛,只能說廣告洗腦的好。

再回到此次疫苗事件中心的長生生物。

疫苗產品的研發到上市的過程是遵循藥品的流程,甚至比藥品更嚴格。因為它面對的群體尤其是兒童,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對不良反應的容忍性更小。所以疫苗的研發上市週期會更加長,因此在疫苗行業有天然的壁壘。

既然創新如此困難,不如就把研發費用主要用在銷售費用上。跑跑關係、疏通渠道這樣效益更加明顯。

這時我們不應該把這樣的公司當成一個純粹的醫藥公司來看待,更應該看做是一家銷售公司。

很多企業的品牌都是廣告費打出來的,也就是銷售費用拼出來的。銷售費用主要用來構建渠道和品牌,也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但是醫藥企業不一樣研發才是未來增長的動力,國外大型藥企原研藥經費佔營收的10%以上,有的甚至是20%,而國內的往往10%不到,這樣就會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醫藥公司如果真的變成了銷售公司,你就應該慎重了,銷售費用應該是醫藥產業鏈當中最灰色的部分,因為它不夠公開,中間貓膩太多。

医药公司出现这种信号你就要慎重点了!

我們看長生生物的費用明細,2017年5.83億的銷售費用,其中4.62億元是廣告宣傳推廣費,銷售人員只有25名,具體用在哪裡了呢……

所以說如果在你持有的醫藥生物公司裡面,銷售費用率超高、同時研發費用低的你要慎重持有。利用超高的銷售費用為公司謀取鉅額利潤的醫藥公司,大家還是謹慎持有吧。

免責聲明:本微信訂閱號提供的所有信息僅供參考,小孬研究所對該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並非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未來小孬會為大家帶來更多幹貨,大家如果喜歡的話,請給波關注和點贊,順手轉發哦!這將是小孬前行的動力。對文章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後臺留言,與小孬互動!

小孬一點都不孬,只是有點騷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