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是中華氣節的巔峯,百姓和皇帝一塊殉國,也是華夏最後的尊嚴

在中國五千年的漫長曆史中,發生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戰役,有以少勝多的,有勢均力敵的反正都是你來我往,權力更替。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很少有人關注到這樣一場戰役,這場戰役當時的朝廷是敗得一塌糊塗,國家都被滅亡了,但卻很少有人來說它的不是,因為這場戰役代表了中華氣節的巔峰,雖敗猶榮。

此戰是中華氣節的巔峰,百姓和皇帝一塊殉國,也是華夏最後的尊嚴

這場戰役就是南宋的最後一場戰役:崖山海戰。首先需要聲明一下就是很多人對宋朝有很大的偏見,那就是認為宋朝的國力很弱,很窩囊,在立國的幾百年間輪流著被遼國,金國,和蒙古欺負。其實這裡面是有深層的原因的。

相信大家在初中歷史課本中能看到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在宋朝中國就產生的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宋朝的商業發展是非常發達的,這也就代表著宋朝廷是默許社會由農業社會轉向商業社會的,而這帶來的弊端就是國家的武力值偏弱,要不然為何一直都很強盛的中華民族為何到了宋朝就毫無還手之力呢。

此戰是中華氣節的巔峰,百姓和皇帝一塊殉國,也是華夏最後的尊嚴

就算是再武力值遠弱於外族蠻夷的情況下,很多人還忽略了宋朝的另一個牛逼的地方,那就是存在的時間,再古代的封建社會朝廷中,漢朝的存在時間是最久的,有四百多年,然後第二名就是宋朝整整316年,試問除了漢朝哪一個封建王朝做到了宋朝這樣,高下立判。

此戰是中華氣節的巔峰,百姓和皇帝一塊殉國,也是華夏最後的尊嚴

言歸正傳,說回崖山海戰,當時元朝已經建立了好幾年了,但卻始終無法徹底消滅南宋的殘餘勢力,因為除了南宋朝廷本身強大的群眾基礎之外,在南宋末年還有著一幫堅實的抗元中堅力量,比如文天祥,比如太傅張世傑,丞相陸秀夫等等,都為南宋的堅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但是無奈元朝勢力太過強大,又不斷的又宋朝廷的大將投降了元朝,而著名的抗元將領文天祥就是被降元將領給抓住了,英勇就義。最後張世傑和陸秀夫帶著年幼的皇帝和最後的華夏將士做著最後的抗爭。

此戰是中華氣節的巔峰,百姓和皇帝一塊殉國,也是華夏最後的尊嚴

在1279年的元月份,崖山海戰正式爆發,在戰爭開始之前,南宋這邊就有人提議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但是領導張世傑並沒有同意,因為他覺得這是最後的戰役,要學當年的項羽那樣破釜沉舟,就把所有的戰船用鐵索連在了一起。這樣卻確實擋住了元軍很多波的攻擊,但最後還是中了元軍的計策。

此戰是中華氣節的巔峰,百姓和皇帝一塊殉國,也是華夏最後的尊嚴

宋軍所有的戰船統統都被包圍,由於開始的時候就沒有給自己留後路,所以真個宋軍,除了張世傑帶領幾隻船強行切斷鎖鏈逃走後,其他人都被困在了海面上,陸秀夫見大勢已去,就抱著年僅八歲投海自盡,而其他的軍民見到此情此請,都是悲憤不已,整整十萬人軍民也一起隨著皇帝投海自盡。

此戰是中華氣節的巔峰,百姓和皇帝一塊殉國,也是華夏最後的尊嚴

此戰結束後,宋朝就此滅亡,而中國也是第一次真正完全落入外族的手中。甚至有說法說中國的文明其實在宋朝之後是斷裂的,就算元朝之後的明朝又是漢人掌權,也再也沒有當年華夏的韻味,甚至可以說是一次亡國。崖山之後無華夏這一說法也是由此而來。

此戰是中華氣節的巔峰,百姓和皇帝一塊殉國,也是華夏最後的尊嚴

雖然崖山戰役宋朝失敗了,但卻是將中華氣節表現得淋漓盡致,十萬軍民齊殉國,天涯何處是神州啊。而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也曾對此次戰役表達了高度的讚揚,說崖山之戰是民族氣節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