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都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只是没有参过军当过兵的人说的话,真正当过兵的人,对那一身军装,对军营,从无后悔。

一朝入军营,终生不后悔。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八一临近,致中国军人。小书有幸采访了一位有着22年军龄的老兵———董班长。他就是我们美篇书友故事的主人公。

《我的连队生活二三事》一一纪念八一建军节91周年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71年入伍,历任卫生员、班长、军医和队长,多次受到部队表彰,荣获嘉奖、三等功等荣誉。他服役的部队空军高炮五师三一支劲旅,南征北战作风顽强、战术过硬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样的殊荣让小书心生敬仰。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很多人对军队生活都很向往,向往那英姿飒爽的军装,向往战友间的深情厚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穿上那身军装。董班长为小书描述的部队生活,让小书对部队有了更多的了解。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22年的军旅生涯,有太多的故事让人难忘。聊起军队,董班长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滔滔不绝,时隔近半个世纪,战友们的名字和籍贯他都历历在目。转业后组织战友聚会,重续战友情。开展怀旧之旅重回老营房、探望老领导、重温军旅生活。即使转业多年,这些来自山南海北曾经的战士,退伍不褪色即使头发花白依旧腰杆坚挺步伐矫健。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军人有铁骨也有柔肠。董班长讲的几个故事既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战斗英雄也有母子团圆的温馨画面。

青岛解放前一天,一个14岁的少年和母亲吵了两句嘴,气的走出家门,这一走就是三十几年。母亲在家盼儿不归终日以泪洗面,后来得知儿子是被国民党残部抓了壮丁。母亲一个人生活不易当老妈子、刷厕所洗马桶吃苦受累,后来思念儿子太伤心,六十来岁就哭瞎了双眼,靠着一个侄女赡养。直到1983年,当年14岁的少年如今双鬓已斑,重回家乡故土,母亲一早就让人搀扶她到街上等待。阔别多年,儿子跪下抱住母亲的双腿放声痛哭,母亲却给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叫着儿子的小名:这么多年你跑哪儿去了?叫我好找!三十多年的艰难等待、三十多年的牵肠挂肚,在一巴掌中发泄出来,在场之人无不动容。二十多天后这位一辈子都为儿子活着的母亲躺在自己的床上拉着儿子的手安然离世。或许就是冥冥中的信念支持老人一直盼着儿子回家吧。这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故事,也更让我们感谢解放军,我们最可爱的人,解放了全中国,带来了今天的阖家团圆的幸福生活。没有什么比和平、一家人团聚更幸福的最真实的事了。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更令小书难忘的是董班长讲述的战斗英雄故事。如果一发子母弹落在炮台阵地上,你会怎样有什么反应,二炮手李金才在抗美援越战争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奋不顾身扑上去,被炮弹炸断了双腿,直到鲜血流尽壮烈牺牲,他没有时间去考虑该怎么做,因为如果不扑上去,整个炮台阵地的战友都会牺牲。他的英勇换来了其他战友的生命,也换来了战斗的胜利。后来他被授予国际主义战士。不止是李金才,每一个战士都会为了战友献出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后背交给自己的战友。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类似的故事还有太多太多,每一个都是那么的令人敬佩。和这些英雄一样的战友共同参军战斗,董班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鼓舞,逐渐成长为一名久经考验听党指挥热爱军队热爱人民的革命军人,即使后来专业也扔关心部队建设,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退役的老领导老战友,闲暇之余用美篇整理发表了许许多多的部队故事和战友情,并把打印出来的美篇书送给老战友们。他说这是一生难忘和宝贵的记忆,是值得分享和珍藏的。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八一建军节,一个属于军人的光荣节日。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守护祖国和人民的军人。我们虽然不能参军入伍,但是我们可以像董班长那样把那些记录军人的光荣事迹,记录我们身边的军人故事。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八一特刊」书军旅,忆战友,致敬最可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