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小伙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他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千百年来,武则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人物之一。然而,人们在对她的容貌、她的能力、她的感情生活津津乐道时,却往往会忽视一个基本事实。在武则天足以魅惑两代皇帝的花容月貌之下,却隐藏着一颗狮子般的凶心。为了抢夺和维护皇帝之位,千娇百媚的武则天,会瞬间变身嗜血的猛兽。

19岁小伙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他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其实武则天凶悍狠毒的天性,很早就表现了出来。《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一匹宝马狮子骢,但它却桀骜不驯,无人能驾驭。武则天当时还是卑微的武才人,她自告奋勇能降服这匹烈马,但她向李世民要三件东西:一把铁鞭,一把铁楇,一把匕首。她的办法很简单,“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杀气腾腾的模样。

19岁小伙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他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在武则天的皇权之路上,身后留下的是一连串滴血的足迹。《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为了扳倒王皇后取而代之,甚至不惜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潜扼杀之”,再嫁祸王皇后,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武则天夺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防止李唐后人反攻复辟,对李唐皇族成员进行了残酷的清洗。

19岁小伙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他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武则天放手重用周兴、来俊臣等一批酷吏,痛下杀手,繁盛一时的李唐后人无分老幼几乎尽遭屠戮,“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甚至还大搞株连,连他们的亲朋故旧也不放过,“又诛其亲族数千百家”,几乎到了斩草除根的地步。英明一世的李世民,一时放纵把武则天纳入后宫,结果给李姓皇族招来灭顶之灾。

武则天本人嫁给了唐高宗李治,两人所生的子女后人,作为正宗李唐皇族嫡系后人,也被武则天视为危及自己皇权的“首恶”,全部纳入打击清单。都说虎毒不食子,但在皇权无可比拟的诱惑之下,武则天早已变成一个泯灭亲情人伦的野兽。皇子李弘被立为太子,但李弘仅仅活了二十多岁,“从幸合璧宫,遇耽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不明不白离奇猝死。

19岁小伙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他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皇子李贤被立为太子后,于永淳二年流放巴州,于文明元年被武则天逼迫自尽。皇子李显被立为太子后,被武则天流放房州长达十四年,在恐惧中苦熬岁月,“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死”,一听说武则天的使者来了,就吓得要死要活。皇子李旦,被武则天授意酷吏来俊臣罗织罪名,欲置之于死地,幸亏李旦身边的乐工安金藏舍命护主,侥幸躲过一劫。

武则天不仅对儿子们下死手,对孙子辈的年轻人也毫不留情。皇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也就是武则天的亲孙子,就成了武则天维护皇权的牺牲品。李重润生于开耀二年,当时唐高宗李治还在位,武则天还没那么嚣张。李显当时还是太子,李重润出生后,爷爷唐高宗李治非常高兴,下旨大赦天下,并且把李重润立为皇太孙,成为大唐未来的继承人。然而正是这一道圣旨成了李重润的催命符。

19岁小伙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他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启动了她的夺取皇权程序,李显被几度废立,最后发配房州。皇太孙李重润也难逃厄运,被废为庶人囚禁起来。直到圣历元年,武则天迫于朝野各方面压力,在狄仁杰等人百般努力下,被迫召回李显,重新立为太子,李重润也得以结束十几年的囚徒生涯,被封为邵王。

然而李重润锦衣玉食的王爷生涯还不到三年,一场大祸从天而降。《旧唐书》记载,大足元年,有人向武则天告密,说邵王李重润私下议论张易之等宠臣出入武则天后宫,武则天勃然大怒,“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一个年方十九岁的小伙子,还是武则天的亲孙子,就这样成为武则天维护皇权威严的牺牲品,惨遭乱棍打死。他父亲李显吓得魂不附体,但求不株连自己,不敢发一言相救。

19岁小伙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他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李重润死时是戴罪之身,被草草掩埋。直到武则天死后,李显登基称帝,才把儿子李重润隆重追封为太子,谥号懿德,因此李重润又被称为“懿德太子”,并把李重润重新迁葬到乾陵附近,也就是闻名后世的懿德太子墓。七十年代初期,有关部门对懿德太子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屡遭盗窃,还是在其中清理出许多珍贵文物。

19岁小伙被武则天下令乱棍打死,他墓中1件文物被禁止出境展览

懿德太子墓中,共发掘出一千余件各类文物,其中有一件东西最为引人瞩目。这件东西就是“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也是墓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所谓“懿德太子墓阙楼图”,就是墓壁上的一幅大型壁画,高度、宽度将近三米,壁画内容是唐朝时王宫阙楼的形象,笔触细致入微,生动逼真,鲜明体现了唐朝宫殿阙楼的建筑风格特色。在传世的唐朝壁画中,以建筑物阙楼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十分罕见,是研究唐朝绘画史、建筑史弥足珍贵的史料,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国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名列“杂项”大类的第三十号,如今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