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台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大暑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大暑,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了,熬過大暑天,秋天就來了。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可是,大暑還真不是那麼好熬過去的呢!

古人云“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乃炎熱之極也”,一個“極”字,概括了這一節氣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最熱!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大暑節氣螢火蟲開始在草叢中一閃一閃出現了

大暑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如何度過這個烈日炎炎的苦夏,讓我們讀幾首古人寫給盛夏的詩歌,從中體會古人帶給我們的夏日清涼。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南朝詩人徐勉在《晚夏》詩中寫道:

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

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

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

詩說夏夜納涼,從房中來到花叢中,席地而臥,欣賞水中蓮荷,眼前又有美酒相伴,十分愜意。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唐代高駢《山亭夏日》詩云: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山亭古樹參天,人跡罕見,薔薇飄香,周身清涼,好一幅別開生面的山中消夏風俗畫。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李白《夏日山中》詩曰:

懶搖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

露頂灑松風。

寫出了盛夏時節赤身取涼的狂態。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白居易《消暑》詩說: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有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詩人認為在室內少放東西,心平氣和坐於窗下,清風便會自然而來,涼爽也就由心而生了。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王維在林茂竹翠處納涼時,給後人留下了千吟不厭的《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認為,只有古樹參天、寧靜清幽的深山古寺,才是消暑納涼的理想去處。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楊萬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熱遊荷花池上》寫道:

細草搖頭忽報儂,

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

低面深藏碧傘中。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把盛夏的炎熱與乘涼的快意寫得意趣盎然,可以說是描寫傍晚在荷花池畔納涼的絕妙之作。

清代江堤的《消暑詩》

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

風來無質堆紙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則寫出了一個柳下納涼、清風拂面的清涼世界。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在酷熱炎炎的夏日,吟詠著古人留下的這些避暑詩句,如臨其境,頓生絲絲涼意,夏日的暑氣也彷彿隨之而去。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讀古詩賞荷花心有涼風度盛夏

黃愛古典,愛古典,詩詞歌賦文,愛懷舊,山水風物情!願與你細細分享人間美好的一切。詩詞歌賦文,山水風物情,是我們來時的路,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人類精神的家園,無數經典的文化、傳統、思想、習俗,穿越時空,關照古今,讓我們念念不忘,融入骨髓,浸入血液。如果你也喜愛,就和黃愛古典一起記住傳統,回味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