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6月20日,19歲甘肅女孩,

在圍觀者的吆喝聲中跳樓結束了生命。

此事引起了全國反思。

但沒想到僅僅只過了6天,

同樣的事情又在南通發生了:

6月26日晚上,

一名女子爬上樓頂想輕生,

在消防員施救過程中,

又有一群圍觀者在樓下大喊:

“怎麼還不跳啊?”

“跳啊!跳啊!你倒是快跳啊!”

“在那裡猶豫什麼?乾脆點。”

看著這樣的報道,

心裡很不是滋味,

所以忍不住想說說“自殺和圍觀”這件事。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 女孩跳樓,圍觀者鼓掌

圍觀者大致有三種心理。

第一種心理:看熱鬧不嫌事大。

每每一遇到類似事情,

很多圍觀者就看熱鬧不嫌事大。

拿這次19歲女孩跳樓來說,

看看圍觀者都在吆喝些什麼:

“要跳就跳,果斷一些。”

“你不跳,都對不起這麼多人圍觀。”

“跳吧,騷年,一跳解千愁。”

“尼瑪呀,快跳,樓下好熱的。”

“為了等你跳下來,我曬了一個小時太陽了。”

“快跳麼,看完你跳樓,我還要去接娃娃。”

很多人都舉著手機,

等待拍下“跳樓”的那一幕,

以爭取第一個傳上朋友圈。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差不多十年前吧。

一箇中年男人要跳樓,

消防員到場展開救援,

說得他有些動搖了。

但圍觀的路人看熱鬧不嫌事大,

一個勁地起鬨:

“跳吧,怎麼不跳啊,快跳吧。”

這個中年男人一跺腳,

噌地一下就跳了下去。

營救他的消防員氣得噴血,

對著圍觀的路人大罵:

“我操你媽!

他跟你們有什麼深仇大恨啊,

你們非要逼他跳樓,

這下你們滿意了?!”

這個畫面至今深深印在我腦海裡。

魯迅先生百年前就寫過:

“其實,則趁機起鬨之士,

今年也和去年一樣,數不在少的。”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第二種心理:你要對得起我的“期待”。

這是一種非常變態的心理:

如果欲輕生者想放棄自殺,

或者說中途被救,

一些看客就會覺得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於是口吐汙穢,大聲咒罵:

“這就救下來了,真沒意思。”

“真是的,耽擱了老子兩小時。”

“尼瑪就是騙人,博眼球。”

“想製造熱點當網紅吧。”

恨不得親自上手,

幫欲自殺者達成目的。

2014年,19歲瀘州小夥小曾,

在微博直播自殺。

在直播中的幾個時刻,

他曾一度想放棄自殺,

於是在微博上留言:“老子不死了行不行?”

結果一大片人留言說:

“不行。”

“你賠我流量。”

“你必須死。”

小曾每刷新一次微博,

就有一百多條新留言要求他“必須死”。

最後,小曾真的就這樣死了。

這就是很多看客的變態心理——我付出了“等待”,你就應該滿足我的需求。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第三種心理:怎麼就死了呢?

如果欲輕生者真的死了,

看客們又覺得很可惜,

紛紛指責“駱駝”脆弱,

只背了一根稻草就死了。

“怎麼就死了呢?”

“這麼點事,怎麼就扛不過去呢?”

“你死了,你父母得多傷心啊?”

“你走了,你妻兒得多難過啊?”

看客們輕輕鬆鬆就把責任推到一邊,

彷彿剛才的起鬨跟自己毫無關係似的,

是啊,從來都這樣——沒有一滴水會認為是自己造成了洪災。

我特別反感兩句話:

“這麼點事。”

“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很多人都覺得自殺者不可理喻:

“這麼點事,你就去死。”

“你連死都不怕,為什麼還怕活著呢?”

“慕筱尤”講過一段親身經歷:

大二的時候,跟爸媽回老家。

奶奶說鄰村一個女孩在學校跳樓自殺了,

因為家裡條件實在太差,

吃的都是靠村裡人接濟的,

家裡窮得連一張床都沒有。

可是女孩很努力,

一心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最後終於考上了一所985大學。

就在村裡人都覺得她家要“解放”的時候,

等來的卻是她自殺的噩耗。

我當時聽說這件事後,

覺得這女孩太不負責任了:

“多大點兒事啊,就要自殺。

丟下自己的父母不管,

父母養了你這麼久,

你對得起他們嗎……”

這時,我老爸說了一句話:“有些事你沒有親身經歷過,是永遠都不會懂的。”

我不服氣,

決定親身經歷一次。

接下來的一個月,

我早上只吃一個8毛的菜夾饃,

中午吃白米飯加鹹菜,

晚上有時候不吃,

戒了一切零食水果,

我還出去打工做兼職。

到了月底,我就開始炫耀:

“看吧,我也像她那樣過了一個月。”

這時,我老爸說了一段很震撼的話:

“你認為自己成功了對吧?

你認為你證明了自己的結論,

證明苦日子你也能過。

你最大的錯誤恰恰就在這裡。

一個人有錢去吃更好的東西,

而選擇去吃饅頭鹹菜,

和一個人只能吃得起饅頭鹹菜,

是完全不同的,你懂嗎?

你有期限是一個月,

這個期限就是你的希望,

而那個女孩子呢,她沒有啊,

自殺不是她應付不了現在,

是她看不到未來。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處境有多艱難,

而是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

別說你設身處地了,

你這麼做其實就是一個笑話。”

後來,我再也沒有說過這種話,

再也不會像看客一樣隨意指點別人的生活,

因為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你如果沒有真正經歷過別人的生活,

就永遠都無法感同身受。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就拿19歲的甘肅女孩來說吧,

很多人都這樣指責她:

“這麼點事,你犯得著嗎?”

“這麼點事,用得著自殺嗎?”

但你知道她這幾年經歷了什麼嗎?

她被班主任猥褻,

去找學校教導主任投訴,

教導主任覺得她小題大做。

她去向心理醫生傾訴,

結果被心理醫生洩密。

她寫信向公安、法院控訴,

但人家覺得這事太小立不了案。

欲討回公道而不得,

反而被大家視為無理取鬧,

最後只好迫不得已走上窗臺,

與其說她是想自殺,

不如說她是想求救,

用最後的資本——生命。

但可悲的是,

她最後發出的這個求救,

也被圍觀的路人給掐滅了。

在她撒手的那一瞬間,

她對想救她的消防員說:

“哥,我突然清醒了,

謝謝你,我要去天堂了,

天堂一定很美。”

比起樓下那群拍掌的歡呼者,

天堂一定是更美了吧!

所以,不要隨便說什麼“感同身受”,

不要隨便說什麼“這麼點事”,

你沒有真正經歷過別人的生活,

就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著什麼。

針不紮在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多疼。

講了這麼多,

我其實就想說兩件事。

第一件:不要輕易指責欲輕生者。

不要以為自己能夠準確瞭解或感受別人的感受,

你所謂的瞭解其實只是想象而已。

這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你若不曾真正經歷別人的生活,

就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著什麼,

所以千萬不要隨意指責別人。

沒有遇到“無法逾越的鴻溝”,

有誰願意走上自殺這條路呢。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

“自殺其實是不容易的……

倘有誰以為容易麼,

那麼,你倒試試看!”

第二件事: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孔子有句話說得特別好——觀危牆即倒,既毋扶,然則毋推甚善。

看見人家的牆要倒了,

如果不能扶,

那麼不推也是一種善良;

看見別人喝粥,你在吃肉,

如果不想讓,

那麼不吧嗒嘴也是一種善良;

看見人家傷心落淚,

如果不想安慰,

那麼不幸災樂禍也是一種善良;

作為教師,

如果不能桃李滿天下,

那麼不誤人子弟也是一種善良。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

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我們可以不做英雄,但請保留一點人性的底線

19歲甘肅女孩跳樓後,

有人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知道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嗎?

是這群圍觀並鼓掌叫好的人,

可能是你平易近人的同學,

可能是你勾肩搭背的朋友,

可能是你和藹可親的長輩,

甚至可能是平時愛發感人雞湯的你自己,

這才是人性的恐怖之處。”

真是細思極恐。

還有一個網友提了一個問題:

“如果下次遇到類似情況,你會隨大流鼓掌起鬨,讓她往下跳嗎?”

我認真想了,我不會。

希望你也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