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院《吾老之域》: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从移动互联网到层出不穷的新科技产品,这一切已然将全社会推向新的运作模式。从通信、娱乐到交易、出行,完全动摇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形态。

然而,当新科技代替了传统工具,对于不具备新技能的人而言就是一种权利的剥夺。55+群体性社交失语,让老年人=“数字难民”的观念根植于众。如今,这个“弱势”群体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7月25日,由腾讯研究院与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团队联合发布的《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报告,通过纵跨58个城市、956个家庭的3051份样本,研究了以微信为代表的老年人数字生活现状,呈现了若干被大众误读的55+群体真实面貌,其中不乏“2.7%老年人会屏蔽家人”等颇有颠覆性的发现。

腾讯研究院《吾老之域》: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据《吾老之域》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41亿,占总体人口的17.3%;预计2050年,这一群体占比将增至总体的三分之一。相关报告显示,全国老年人上网率在2012年后出现大跨越,从当年的5.2%激增至2017年的16.6%。

与老年人上网率神同步的是,微信作为移动时代的入门级应用,从2016年9月微信55岁以上老年活跃用户数仅768万到截至2017年9月这一数据达到了5000万。鉴于微信的超高普及,与其已成为数字时代关联家庭关系的枢纽,《吾老之域》选取该平台研究描绘了55+的新面貌。

腾讯研究院《吾老之域》: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调研发现,老人们在使用的时候有明显的分层:社交功能>信息功能>支付功能,更多的人使用语音,视频等社交功能;而使用公众号,发朋友圈等功能的只有65%;到了支付类功能的使用比例只有50%。这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们使用微信主要是为了社交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在“微信反哺”上,年轻人只教给了老人社交工具的功能,而在公众号朋友圈等方面的功能则有所欠缺。此外,调研还发现了另一个分层现象——年纪越小、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群体越可能会使用微信。

对于此次调研结果,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表示:“庞大的老年群体正慢慢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蓝海’,他们并非千人一面,我们应意识到其个体间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社会长期对其简单的标签化与污名化都亟待正视。此外,微信作为映射与维系家庭关系的新阵地,报告数据也直观反应了老年人的核心需求依旧来自于亲情与家庭互动。”

腾讯研究院《吾老之域》: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在科技不断更迭的当下,拥有老中青的家庭里已经自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反哺”行为,即儿女(孙子孙女)时常会教授父母(爷爷奶奶)如何使用数字产品。这种现象最直观的投射集中在微信。研究显示,目前子孙对长辈的反哺还停留在较浅层面,排名靠前的微信反哺功能依次为:发红包、发语音、视频聊天、语音聊天等工具性技能。

研究表明,反哺程度越深的家庭,家庭关系越融洽。

而对于幸福的感受,《吾老之域》以微信使用与老年人幸福感之间作了研究,并得出两个结论:连接微信的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更幸福;当列表中的好友数量越多时,老年人往往觉得自己越幸福。

腾讯研究院《吾老之域》: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老人的未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未来。这份《吾老之域》的研究报告从数字社会的家庭场景这一角度出发,科学全面的研究了国内老年人融入数字世界的行为需求现状,引发社会重新思考老年人个体与家庭关系背后的实际感情诉求,以及科技在维系数字社会新型家庭关系中的责任和角色。

诚如司晓院长所说:“腾讯期待通过此研究,纠正数字时代下社会各方对老年人群体的单一印象,并引导人们重视其想要热切与数字世界接轨的真实需求,以及面临的种种不适应,最终呼吁大众回归家庭,用一种正确、平衡的心态,打开老年人通往‘美丽新世界’的大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