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龍湖古寨演繹風水傳奇 五大看點讓你大飽眼福

潮安龍湖古寨演繹風水傳奇 五大看點讓你大飽眼福

曾祥裕 曾海亮

潮安龍湖古寨演繹風水傳奇 五大看點讓你大飽眼福


“龍氣逶迤紫薇入首,湖光環繞太乙通流",這是潮州潮安著名千年古寨龍湖寨的北門聯,讚美古寨人傑地靈,是一方風水寶地。

龍湖寨以“潮居典範、祠第千家、書香萬代”之美稱而名盛於世。

之所以,地名稱為龍湖?

經考證,龍湖寨始建於南宋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當年古寨的東面築堤防韓江水,堤岸叫做“塘”,南面環以水域,叫做“湖”,故稱“塘湖”(另一說該寨的東面瀕臨韓江,且古時西、南、北面皆有池塘,俗稱“塘湖”)。

風水寶地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詩意棲息之所。好風水有利身心健康,有利於丁財貴均衡發展。

2018年時入盛夏中伏,我們冒著酷暑走進潮州潮安龍湖古寨,所見所聞,證實了古寨確實是擁有一方好風水,居民和睦相處,文化氣息濃厚,人才輩出:

二十八處書齋,三街六巷風格,四面塘湖美景,五十六座宗祠,六十九位進士,七十二個姓氏,八十四座府第,九宮八卦格局,十大傳承小吃,百處名人題匾,……

據瞭解,南宋嘉定七年,龍湖人姚宏中會試京師中殿試第三名為探花,成為潮州歷史上唯一的探花。到了明代,隨著“尤湖書院”的創建,龍湖寨的教育達到鼎盛,人才輩出,僅科舉出身的進士舉人等已考證的達53人。

潮安龍湖古寨演繹風水傳奇 五大看點讓你大飽眼福


著名人物除姚宏中外,還有明朝中期任廣西臨桂縣教諭的許洪宥;明嘉靖年間任兩淮監察御史,被譽為“潮州明代七賢”之一的成子學;明嘉靖年間任廣西布政使的劉子興;明萬曆年間任福建汀州府歸化縣知縣的蕭廷玉;一門三科舉的夏建中、夏宏、夏懋學(其後代秀才夏雨來足智多謀、怪癖橫生的故事在潮汕民間廣為流傳);明末清初國子監監生黃作雨……

我對弟子阿星說,僅憑龍湖古寨七十二個姓氏和諧相處千年,又出了這麼多人才,足以讓世人驚歎!

那麼,到了龍湖古寨看什麼?

我認為首先看其佈局之美。

龍湖古寨,又稱塘湖古寨,因西、南、被三面皆塘而得名。據《海陽縣誌》記載,古寨創鄉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到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圍寨,形成開設南門、北門、西門、上東門、下東門、客巷門、夏厝[cuò]巷門等7個寨門,按九宮八卦闢新街、上東門街、下東門街,五宮巷、隆慶巷、福興巷、獅巷、中平巷、伯公巷等"三街六巷"的聚落規劃格局。從門到街巷顯得設計有致,佈置明朗,儼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築風格與古時潮州府很相似,故有龍湖是潮州小城之稱。

所以,2012年11月龍湖古寨入選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實為名至所歸。

我們走在寨中主幹道,兩側建築呈帶狀分佈,貫穿南、北二門的直街形似龍脊。哦,我們足下即龍脊。

其次,龍湖寨林林總總的宗祠讓人目不暇接。宗祠建築之美是它的第二個看點。

在龍湖寨的直街橫巷裡,從100餘座代表各個姓氏的宗祠民宅中,讓我只好擇優堪察。

至清末民初,寨內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林立,其中的“儒林第”、“院巷許厝”、“福茂內”、“方伯第”、“許氏宗祠”、“林氏宗祠”、“婆祠”、“是荷公祠”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潮安龍湖古寨演繹風水傳奇 五大看點讓你大飽眼福


其中,黃氏宗祠燕翼堂氣派,坐向甲卯之界縫。黃氏祖先認定龍湖為安居之地,舉家遷於此,繁衍發展,成為望族。

許氏宗祠庚山甲向癸酉縫線。

從考察來看,許氏更比黃氏有貴氣,讀書作官的人更多。

阿婆祠酉山卯向(乙酉與己酉之小空),收壬子水,水出東南。

與阿婆祠相對一側大戶人家如江夏堂則為卯山酉向,收乾亥來水,水走丁未。

與之相對,宅坐則為酉兼庚。

第三個看點是裝飾文化。古寨建築物薈萃石雕、木雕、貝雕、嵌瓷、彩繪、灰塑等潮州民間藝術,既彙集了宋、元、明、清及民國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近代又吸收了來自西方的建築藝術,堪稱潮州建築藝術精品寶庫的縮影。各民居的門廊立面裝飾厚重,門簪、門匾、對聯、側壁則多繪風俗彩畫;門框、柱樑、柱礎、欄杆、臺階等都用石雕,尤喜用石鼓、瑞獸、獅子等。所有這些裝飾均能彰顯家庭氣氛,潮味極為濃郁。

據說,明朝時,朱元璋對官府民宅的建設有嚴格的要求:規定平民百姓所建房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及彩色妝飾”。

然而,龍湖寨裡卻有不少“準五間”’的斗拱及彩色妝飾,彰顯了當時這裡“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尊貴非凡氣魄。

我們觀察到住宅屋外側頂部山牆塑脊飾有五行相生之關聯,常根據所處地理位置的五行屬性等作成金、木、水、火、土五星灰塑,其中火星僅限於寺觀祠庵採用。一側造型為金,另一側則為水。

所以,有古建築專家說,如此大規模的群居精品,是潮汕民居的大觀園,在嶺南地區極為罕見,故有“潮州厝,皇宮起”之諺。

此外,還有一個看點是,許多文物古蹟,雖年代久遠,風雨侵蝕,仍保存下來。名人題詞、書法、碑記林立。清代吳殿邦、陳景仁等名流題字的匾額比比皆是,壁畫石刻不少出自名人之手。

潮安龍湖古寨演繹風水傳奇 五大看點讓你大飽眼福


從崇禎五年(1632年)澄海知縣葉日蕃題寫的"黃氏宗祠",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翁廷資題寫的"椒實蕃枝";從清乾隆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梁國治題寫的"龍湖書院",到清末廣西刑部貴州司主事、著名書法家陳景仁題寫的"進士第",古寨內現遺存的名人題匾有97處之多。

我們考察完古寨己是未時,飢渴難耐,走進一破落民居,見有面館,便趕緊叫一位肖姓師傅下麵條。狼吞虎嚥吃完麵條,我說午休一會,肖師傅說地下一塊大石板好乘涼。我倒下呼呼大睡一個小時。

我醒來後,與肖師傅聊到龍湖古寨的前身今世,說起現在有的宗祠和民居破敗不堪,他感嘆說,宗祠人才多,有經濟實力的就保存較完好。這說明,宗祠的臉面就是該姓氏的面子。撐住臉面的是經濟實力和人才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