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關注被點讚,園區頻頻占據央媒C位……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繼上《光明日報》頭版

新華社拍了視頻

被新華網誇了一波後

這些中央主流媒體也坐不住

想給園區C位鏡頭了……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近日,園區頻受央媒關注。中國新聞網發佈文章《蘇州工業園區:江南泥田中“耕耘”出的中國第一經開區》;《工人日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長篇報道《這一方“樂土”,叫民眾聯絡所》;《中國婦女報》在頭版刊登報道《溫潤之城滋養精緻中國品牌》;《科技日報》刊登文章《蘇州工業園區:精織中外合作的雙面繡》。

這些央媒都關注了園區哪些領域?

都說了啥?

一起來看看吧~

江南泥田中“耕耘”出的中國第一經開區

中國新聞網(節選)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聚焦】從田裡把園區“種出來”

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發表了借鑑新加坡經驗的講話,一時間在中國掀起了向新加坡學習的熱潮。恰逢新加坡也有意尋找可以進行深層次經濟合作的試驗場,1994年2月,中國和新加坡政府簽署《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帶著這紙“出生證”,蘇州工業園區“呱呱墜地”。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圖為航拍蘇州工業園區核心商務區。(7月20日拍攝)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園區黨工委原副書記、管委會原副主任施玉初打趣道:“現在大家經常說我們是對外開放的‘試驗田’,我們當年就是從田裡把園區‘種’出來的”。蘇州工業園區開工時,中國第一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進行十週年慶祝。儘管是晚起步的“後輩”,但作為中國第一個與外國政府合作建設的工業園區,“我們沒有任何國內的經驗可以參考,完全要在實踐中摸索如何與外方合作共建”。

為此,園區專門成立了“借鑑辦”,派員前往新加坡學習取經。後來成為園區發展名片的“親商理念”,正是得自新加坡的“真傳”。不過,花費最多的時間與人力學習的,卻是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圖為航拍蘇州工業園區核心商務區。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園區主體建設始終遵循規劃不變

當時,中國很多城市對規劃尚不重視,認為“規劃規劃,紙上畫畫”。而在接受了“新”思維的施玉初看來,“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領頭羊,城市的成功與否和規劃是分不開的”。早在1993年,中新兩國專家就花了整整3年時間,為園區70平方公里的範圍制定了整體的詳細規劃,“細緻到了每棵樹、每個管線接口”。

翻開曾經的藍圖,參觀者們總會驚訝於當前園區與圖紙的高度吻合。雖然期間蘇州市主政者幾經變換,但園區主體建設始終遵循規劃不變。“嚴謹地進行計劃,然後遵照計劃認真完成。這是園區從新加坡學到的‘真經’,也是刻在園區血脈裡的基因,奠定了它高標準的發展基礎。”施玉初說道。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圖為航拍蘇州工業園區核心商務區。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4年完成蛻變

目標: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

在中國商務部公佈的2017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中。蘇州工業園區綜合實力、科技創新、對外貿易三項排名位列全國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經開區”。

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表示:“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上,園區將把自主創新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戰略,聚焦原創技術,構建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新模式。順勢而動,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和創新,朝著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的目標加速邁進”。

這一方“樂土”叫民眾聯絡所

工人日報(節選)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聚焦】湖東方洲民眾聯絡所

7月6日9∶00剛過,蘇州工業園區方洲鄰里中心東樓二樓已呈現出一派熱鬧的場景——在不同功能區,有喝茶、下棋的老人,有遊戲的兒童,還有看書、練習書畫的學生及健身的運動愛好者……

“方洲民眾聯絡所同時也叫湖東社區工作委員會方洲工作站。”馮喆,這個工作站的站長說,“幾乎每天都是這個樣子,附近的居民,從家裡出來,到鄰里中心購物,到民眾聯絡所休閒娛樂或者辦事。”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14個聯絡所服務80萬園區人

據馮喆介紹,24年前,中國和新加坡簽訂協議,作為中新兩國政府合作項目,以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為藍本的蘇州工業園區,開始承擔起改革開放“窗口”和“試驗田”的功能。

借鑑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經驗,蘇州工業園區於1997年首次把融合了社區公益和生活配套服務的鄰里中心引進園區。每個鄰里中心輻射半徑約0.5公里,45%的面積用於滿足菜場、超市等“12項居民日常生活必備功能”,而1/3的面積用於建設民眾聯絡所。園區共有14個鄰里中心,配備了14個民眾聯絡所,服務著園區80萬名居民。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足不出戶享一站式服務

民眾聯絡所的建設、運維費用以及人員開支全部由園區財政承擔,“標配”7大載體:社區工作站民眾俱樂部樂齡生活館少兒陽光吧衛生服務站鄰里圖書館鄰里文體站。除了衛生服務站由醫療機構專業運作、文體站由鄰里中心公司成本經營以外,民眾聯絡所的各種載體均免費向居民和企事業單位開放

聯絡所不僅是當地居民娛樂休閒學習的場所,社區工作站還受理勞動保障、民政等8大類63項社區政務服務事項,附近的居民有什麼事,家門口就可以辦成。2015年,

園區智慧社區平臺上線,開通網上辦事大廳,更讓人“足不出戶”就能搞定相關事務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最大程度傾聽民意

從2011年5月起,園區將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社情民意聯繫日”,當天,園區領導和相關局辦負責人將擔任輪值工作人員,傾聽民意解決問題。最近,民眾聯絡所又添了一個載體:黨群聯絡站,“將以民眾聯絡所為支點,以區域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得益於鄰里中心、民眾聯絡所這樣家門口的“幸福站點”,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政府就在身邊,服務就在眼前,整個工業園區的和諧指數直線上升。為此,蘇州工業園區還獲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溫潤之城滋養精緻中國品牌

中國婦女報(節選)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聚焦】

田園:來園區創業吧~

作為蘇州市姑蘇領軍人才、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雙百人才”,田園被引進至蘇州工業園區,開啟了她的創業生涯,2010年作為聯合創始人,她創立了民族高端彩超品牌飛依諾超聲,帶領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個RF元數據平臺,2017年攜掌上超聲產品參加CCTV《創業英雄匯》,引起醫療行業廣泛關注,2018年入選 “福布斯2018中國商界最具潛力女性”。

創業八年,磨礪無數,“園區企業服務中心,為我們開展組織培訓,幫我們申請政策優惠,甚至當我們在搏擊市場遇到困難時,直接伸出援手為我們對接醫院。”田園滿足地說,無論工作多麼辛苦,只要在公司的休息區坐一坐,或者到獨墅湖邊吹吹風,“立即滿血復活,那種愜意的感覺讓人流連”。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如今,飛依諾已經研發出20多款產品,銷往全球70多個國家,實現了超過100家三甲醫院裝機。“我一直對我的創業朋友們說,來蘇州吧,這裡的創業環境太好,它能讓我們在這個浮躁的商業世界裡,保持創業的初心,和一份對手藝的敬仰。”田園打心裡這樣認為。

目前,在蘇州工業園區內還有無數和田園一樣充滿夢想又腳踏實地的創業者,他們的創新創造、精耕細作使園區形成了“2+3”特色產業體系,即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兩大主導產業以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納米技術應用等三大特色新興產業,累計吸引外資項目4800多個,實際利用外資300億美元,9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園區內投資156個項目。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聚焦】毛春萍:來園區居住吧~

在毛春萍的眼中,服務好星辰南社區的居民才是讓他們能長久留在園區的根本。“80後”毛春萍現在是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星辰南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婦聯主席,“從事社區工作已經有十個年頭,我既是帶頭人也是行動者,居民的事始終是我心中最大的事。”

星辰南社區位於工業園區新區東北部,是年輕化、高知化的新型移民社區,80%以上為年輕居民,毛春萍上任伊始,就打破傳統的社區管理模式,探索組建了以樓道為單位的23個虛擬樓道QQ微信群,覆蓋居民2000多戶,“你看我手機裡2000多戶居民都是我的好友,我能隨時跟他們互動,他們有事也可以第一時間找到我”。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毛春萍還清晰地記得虛擬網格婦聯小組在QQ微信群內成功處置了一起兒童安全突發事件,“一個孩子在小區嬉戲時突然暈倒,友鄰們立即把照片分享在網格婦聯小組微信群中,群中愛心媽媽們自發在群中找尋孩子母親,很快便聯繫上,避免了一次兒童生命危機事件,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婦聯小組的凝聚力”。“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毛春萍的社會管理創新理念讓居民們感受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置身蘇州工業園區,每一位親歷者和來訪者都能感受到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正逢其時,創新發展大有可為的濃厚氛圍,未來,這片創業創新的沃土將繼續打響綠色園區、幸福園區、文化園區、智慧園區品牌,使園區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蘇州工業園區:精織中外合作的“雙面繡”

科技日報(節選)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聚焦】全國唯一一個“雙面繡開發區

24年前,這裡從一片阡陌縱橫的水窪地上起步建設,如今,作為全國唯一一個“雙面繡”開發區,既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又是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蘇州工業園區,已成為一座發展現代化的產業新城,吸引著全球的高端人才、創新資源在這裡碰撞,匯聚……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泥塘上的中新合作樣本

兩國合建開發區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創舉,沒有任何可借鑑、可參考的先例。開發之初,園區多次派人赴新加坡學習請教,在產業與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管理、社會治理等領域,先後編制實施了近100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在全國首創了充分授權的一站式服務中心,首創空陸聯程通關模式,設立了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

更有特色的是,園區摒棄了此前國內大部分開發區採用的“滾動開發”方式,斥資3000萬元請來國外優秀專業團隊量身定製了一套整體規劃,這在當時的中國絕無僅有。由此,“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規劃引領,也成了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九通一平的高標準基礎設施等後來也幾乎成了全國開發區遵循科學開發規律的範本。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十年培育一個“慢產業”

“一個區域選擇什麼樣產業的佈局,應該要考慮到5—10年後的產業發展趨勢。”蘇州市科技局局長、原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長張東馳介紹,蘇州工業園區是我國第一個把納米技術應用產業作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域。

納米產業未來應用空間巨大,但出成果比較慢。十年培育一個“慢”產業,出不了政績,賺不了“快錢”,但蘇州工業園區願意等。前瞻性的眼光加上“十年磨一劍”的耐心,成就了蘇州工業園區納米產業的集聚發展。如今,蘇州工業園區的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日益勃興,2017年產值超1400億元,年均增長30%左右。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創新哺育更多“隱形冠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工業園區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區域發展核心戰略,實施創新產業引領、原創成果轉化、標誌品牌創建、創新生態建設等四大工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2017年,園區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達71%和60.5%。

“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培育更多在某個細分市場領域自主可控、具有核心技術競爭力的‘隱形冠軍’。”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如是認為。

為了培育更多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最近蘇州工業園區又拋出了一攬子政策紅利,並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力爭到2020年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瞪羚”企業200家。

受关注被点赞,园区频频占据央媒C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