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總有「十萬個爲什麼」?換個角度思考吧!

心裡總有“十萬個為什麼”?換個角度思考吧!

01

某天,在回住所的路上經過一戶人家,見門庭大張,便一禁往裡一瞅,只見空蕩蕩的客廳裡擺著一張不大不小的餐桌,餐桌上擺滿了令人垂涎的菜餚,而餐桌邊只有一個三十出頭的男人,神情漠然地朝門外凝望。

我不知道他是在看我,還是在看別的什麼東西,心裡有一股窺視他人的羞恥感,只覺耳根一熱,便匆匆移步,走過那一幕尷尬。

後來,一直在想著那個漠然的神情,以至於夜裡輾轉不成眠。那個神情,它是在期待著什麼嗎?期待妻兒回來共享佳餚?還是期待老友光臨,舉杯共飲?一切的可能只能在記憶中拼駁,我無法得知他人內心究竟在渴望著什麼,那漠然的神情只能給我留下一個大大的疑惑罷了。

心裡總有“十萬個為什麼”?換個角度思考吧!

02

想著那位大叔所賦予的疑惑,記憶開始在做徹底的翻曬。彷彿在翻曬一些許久不看的書籍一般,泛著陣陣的黴味,卻滿心懷念。已逝的光陰裡所經歷的那些各種各樣大大小小記憶或深或淺的疑惑也隨之倒了出來,攤在眼前,揮不去。

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過一篇叫《司馬光》的課文,講述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後來這篇課文給我留下了一個大大的疑惑:看課本插圖裡的司馬光,年齡與我當時相差不大,那個年齡的我們,搬起一塊稍大一點的石頭尚覺吃力,可司馬光他是如何搬起那塊大石頭,並且砸破那又厚又硬的大水缸的呢 ?莫非司馬光天生神力?就這麼思索著,疑惑了好幾年。

後來,似乎悟出了一點然由:因為歷史造就了司馬光這一名傳千古的偉人,司馬光就必須在青史上銘記下一段可歌可讚的故事。也就是說歷史造就了司馬光,司馬光構思了砸缸的故事。司馬光這所以能搬起大石頭砸破水缸,正因為他叫司馬光,假若他不叫司馬光,而是一位鮮為人知的小卒,恐怕也就沒有砸缸的故事了,說他砸缸別人是否會贊為明智之舉也不可而知,可能有人還會認為他是在肆意破壞他人財物呢!

人性,向來就這樣。

心裡總有“十萬個為什麼”?換個角度思考吧!

03

再後來,上了初一,面對著1-2=-1這樣的問題,我再次疑惑了。因為在我的常識裡,小的是不能被大的減去的,因為它沒法給予別人所需要的份額。但是,事實否定了我的常識。在偉人名家們的高深理論前,我們不得不收起我們的常識,因為他們是偉人,而我們只是普通人。就這樣認為著。

後來又思索了很久,終於知道為什麼1能減去2了,時代發展的需要罷了。正如人類社會如今的貸款一樣,因為能欠著,所以即使自己的財產的數額再小,有了抵押,有了擔保,我們照樣能支付起自己所需要支付的那個數字。也就是因為可以這麼欠著,高樓大廈建起來了,汽車、輪船造出來了,電視上說,我們的社會在飛速發展了!

心裡總有“十萬個為什麼”?換個角度思考吧!

04

人生就是這樣,疑惑重重。隨著光陰重重疊疊堆起來。有的疑惑也許你永遠無法弄懂,那把它丟掉吧!也許它本來就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有的疑惑也許你想出來的答案與別人想的相差甚遠,那也不要懷疑自己的想法錯誤,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角度不同,看法不同罷了,況且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盡相同的。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人生,那才是真正的人生。


有相關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覺得文章有益,請關注、點贊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