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砚山:扎实开展健康扶贫 努力破解困难群众“看病难”

通讯员 李兴伟

因病致贫是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十三五”时期,砚山县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卫生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到2020年,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通过健康救助直接或交叉覆盖实现脱贫。

该县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实施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服务体系,加大精神卫生、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卫生监督等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和临床专科建设。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到2020年使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探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加快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探索县乡村一体化药品配送,支持物流企业按规定参与药品配送。支持和引导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及采取补助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到2020年县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支持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分期分批完成对乡村医生轮训,加强技术培训和规范运用。加强民族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研究,努力培养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强化民族医药资源保护利用。

同时,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加大对大病保险支持力度,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力争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突发疾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贫困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支持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建立医保部门与医院价格谈判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建立贫困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一站式”服务。优先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进一步核实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情况,对需要治疗的贫困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

此外,加大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治、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加强艾滋病筛查防治工作,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和死因监测,加强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减轻贫困患者负担。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免费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项目,加大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免费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基层计划生育队伍,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居民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居民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砚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将整体迁建,包括建设行政楼、住院楼、医技楼、供应室、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发热门诊楼、医院食堂、污水处理系统、消防设施、室内装修工程、绿化工程等。配套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及配套附属设施。新建和改扩建100个村级卫生室,实施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5年间,每年培训200个能西会中人才,5年共培训10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