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高溫下的勞動者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題:謝謝你!高溫下的勞動者

新華社記者

近日我國多地高溫天氣突破極值。截至31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18天發佈高溫黃色預警。高溫的天氣下熱浪滾滾,但仍有許多人揮汗如雨堅守在工作崗位。

(小標題)為了一杯白開水

狹小的鍋爐室內,爐火燃燒正旺。蘭克兵戴上隔熱手套,左手持鐵棍,右手拿鏟,朝爐內添完一剷煤,撥動一陣,再添一鏟,汗水將他的衣服緊緊粘在身上。此刻,鍋爐室的溫度已突破50℃。

蘭克兵是重慶開往遵義西5629次綠皮火車上的一名鍋爐工。這是一趟川黔線上的公益性慢火車。車上沒有空調,也沒有自動開水箱,旅客們喝的每一口水都要靠鍋爐工剷煤手工燒開。

自7月中旬以來,重慶出現連晴高溫,日最高氣溫超過40℃。在沒有空調的綠皮慢火車上,蘭克兵的工作環境溫度常常在50℃以上。

燒開水只是蘭克兵工作的第一步,他還要承擔送水、分水的任務。每天上午10點40分,5629次列車從重慶站準時發車,晚上8點抵達終點,沿途經過22個車站。這意味著蘭克兵要在鍋爐室和旅客車廂間來回穿梭近10個小時,不停地重複著燒水、推水、送水等工作。一天下來,他要在車廂內推車往返20多趟。

上車才半個小時,蘭克兵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溼了。“溼了就換件衣服,打溼了再換。哪怕只有一個旅客,也必須服務好,讓旅客滿意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蘭克兵說。

(小標題)盡心不喊熱,唯願都市美

酷熱的天氣讓很多人減少了外出,留在家裡。而許多人仍舊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讓城市各項服務在炎熱夏日中得到保障。

中午是最熱的時段,也是外賣高峰期。徐晶是湖北武漢市一名普通的外賣小哥,這是他第一次在武漢的“三伏天”裡送外賣。“最近比以前接的單都要多。”徐晶說,“我最多一天要接40多單,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武昌一座大型商場周圍三公里都是徐晶的配送範圍。高溫下送餐,及時補充水分成為了外賣小哥們必須重視的事情。在徐晶電動車前面放了一個1.5升的大水瓶。像這樣大瓶的水,徐晶每天需要喝3、4瓶。“只要能把餐品及時送到顧客手中就好。”說完,徐晶便接到了一個訂單,他又跨上電動車奔波在送餐的道路上。

在武昌徐東大街上,環衛工人李廣、李靜一行10人正在清掃路旁的垃圾與樹葉,每半個小時他們會巡迴清掃一次,維持路面整潔。他們每天需要在這條毫無遮擋的路上持續工作7個小時。

在這條路上,李廣及其同事已打掃了3年,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炎熱。“我們辛苦一點沒關係,大家理解我們就好。”

(小標題)胳膊上的“黑白分界線”

還有不到100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上海從7月24日開始連續8天發佈高溫黃色預警,這樣的天氣下,建設者們加班加點,為博覽會“添磚加瓦”。

連接虹橋商務區核心區與國家會展中心的二層步廊延伸工程是備受關注的配套建設項目。浙江麗水人湯雲龍是這一項目建設方上海市政設計研究總院的測量負責人。每段寬6米、長數十米、重達數十噸的橋樑如何實現毫米級的“無縫對接”?在橋樑的吊裝階段,湯雲龍需要手中操作著全站儀,通過儀器測量出的數據獲得兩段橋樑的平面位置和相對標高,並以此為基準計算出其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幫助“巨型”的橋樑實現毫米級誤差的對接。

有效工期只有半年不到的項目,想要優質高效、保質保量地完成,建設人員需要“爭分奪秒”。“工程測量是工程施工的‘眼睛’,容不得一絲懈怠,需要全神貫注,有時下班了一摸臉全是白白細細的鹽。”湯雲龍挽起袖子給記者展示了胳膊上曬出的“黑白分界線”。“別看我現在這麼黑,其實底子可白了。”他說。

(小標題)高壓鐵塔下的堅守

“爬這麼高當然還是怕!剛開始接觸這個行業時,爬上去腿都會不停哆嗦,後來久了也就習慣了。”在登上高壓鐵塔前,國網廈門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線路技術員莊煒維笑著說。

進入中伏的廈門已維持多日高溫少雨天氣,空氣中瀰漫著炙熱的味道。31日上午,廈門市同安區牛水坑山山腳下,莊煒維和同事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紅外測溫儀、無人機和相機等儀器設備加在一起有幾十公斤重,莊煒維和同事需要手腳並用翻過崎嶇山路巡查高壓鐵塔,這並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

上午9時35分,電力人員到達第一座220KV高壓鐵塔後,莊煒維攀爬到高壓鐵塔上檢查導線與樹枝的距離是否在安全範圍內。此時,汗水已將他的衣服溼透。

據統計,廈門現有2500多座高壓鐵塔,按照每個月至少巡視一次的規定,每個檢修小組每天最多需巡檢幾十座高壓鐵塔。

“熱自己一個人,總比熱幾千幾萬人強。”爬下鐵塔時,莊煒維已滿頭大汗,但也正是他這句飽含真情的話語,反映了無數電力檢修人員夏日的“清涼使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