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送别诗,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实乃盛唐佳作

在古代,交通与通讯很落后,亲人朋友一别不知何年何月能再相见,故古人尤其重别离。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对离别歌吟不绝,从而产生了大量而优秀的诗词佳作。在这些诗词中,除了有浓浓的离愁,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以寄托诗人抱负,或用以激励劝勉。唐代著名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一诗,就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盛唐佳作。

这首送别诗,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实乃盛唐佳作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唐代诗人,与魏万结为忘年交。

关城:指潼关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这首送别诗,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实乃盛唐佳作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赴长安应举,途经洛阳遇李颀,李颀写此诗为他送别。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清晨听到游子吟唱离别之歌,昨夜下了薄霜,你一早将渡过黄河。此句用倒戟法落笔,先写今晨“唱离歌”,然后联想到昨夜“微霜初渡河”。“初渡河”使用了拟人手法,把霜拟人化了,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怎能忍受愁苦时听到雁叫,更别说旅途中翻过冷寂云山。”“鸿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比喻旅人,它的叫声自然觉得凄切。云山,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但对于失意的人来说,只会感觉到前路茫茫的怅惘和黯然。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鸿雁”“云山”,写送别之时感官触到的物象,是写景;“愁里听”“客中过”,由景生情,抒发离愁别绪。

这首送别诗,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实乃盛唐佳作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潼关城树木凋零,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诗人想象魏万到京城之后,已是深秋,面对纷纷落叶,处处砧声,心中一片悲凉。“催”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寒气逼人的气氛。树色、砧声,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千万不要把长安当成行乐之所,白白让光阴虚过。此句直抒胸臆,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作者希望魏万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劝勉、告诫、关怀、期望。

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