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敕封過的寺祠-慈雲寺(揚州江都宜陵鎮)

宜陵慈雲寺,座落在宜陵鎮西郊,面對鹽運河,大約建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了。

在慈雲寺的山門上,嵌有康熙皇帝親書的“敕賜慈雲寺”石額。關於“敕封”的緣由,社會上流傳有多種傳說。其中一種說法是:

慈雲寺的前身名“接引庵”,是一座鄉間小廟。不久,來了一位出家少年,法名隱一。就是這位少年出家人,才使這座小廟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帝王敕封過的寺祠-慈雲寺(揚州江都宜陵鎮)

慈雲寺

後來,隱一和尚到揚州天寧寺受戒,因其聰慧好學,做事勤快,就成了門下之僧。

據說,清康熙帝南巡路過揚州時,在天寧寺歇駕。住持便派隱一隨身侍奉皇上。

康熙帝見這位終日跟隨自己的小沙彌眉清目秀,滿臉堆笑,見眼生情,頓生好感,便與其閒聊起來。聽說這小和尚是從庵中出家的,就隨口說道,何不改庵為寺呢?生性機靈的隱一,一聽皇上御言,馬上接道:“乞賜寺名。”這時,康熙仰望天空,只見祥雲朵朵,心想:接引,本意就是慈悲接受,寬厚接納,引導眾生之意,於是脫口而出,“就名慈雲吧!”

帝王敕封過的寺祠-慈雲寺(揚州江都宜陵鎮)

康熙帝

隱一一聽,感到皇上真乃當今聖賢。慈雲,是完全承接“接引”之意的。慈雲者,慈雲普及,法雨均霑之意也,亦即以慈悲心懷,如雲之廣被眾生。佛就說過:慈雲密佈,遍覆大千世界,慈雲所雨,蔭注眾生生長。於是,當即跪請皇上留墨。康熙不僅提筆疾書“敕賜慈雲寺”五個大字,且加聖旨一道,著揚州府協辦。

隱一回到家鄉宜陵後,化緣募捐,化了六年時間,終於建成前後四進的慈雲寺。在寺門上方,嵌藍色丹青的“敕賜慈雲寺”的石額,石額上刻有陰文印一方,印文為篆書“康熙御筆之寶”,石額四周為二龍搶珠及雲紋圖案的浮雕。

慈雲寺建成後,成為一方名寺,內設戒臺,每年按期放戒,常年接待八方信眾與香客。前揚州佛教協會副會長印光就受戒於慈雲寺。

帝王敕封過的寺祠-慈雲寺(揚州江都宜陵鎮)

大雄寶殿

只可惜,經歷太平天國和抗戰兩場戰火後,慈雲寺已蕩然無存,只剩石額與石獅。直至改革開放後的2002年才又重建,那康熙御筆的石額又高高嵌立在寺門之上。(朱毓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