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民辦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港粵資本,引領家庭新生活

港粵資本

專注教育及消費領域的早期投資

旗下直投基金、跟投基金、產投基金

關注“改變消費者家庭生活“的創新性項目

致力於培育和孵化行業創新性企業

成為行業領軍者

極速BP通道:[email protected]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家居電商觀察

ID:jjtjzx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近年來,民辦教育赴港IPO正熱。“齊襲”港股的教育企業們一個接著一個,新東方在線在上週正式提交赴港申請,再兩週前,滬江和卓越教育紛紛提交了赴港IPO申請書,加之此前正在排隊的博俊教育、春來教育、希望教育、華圖教育等等的企業,以及今年率先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新華教育、21世紀教育、天立教育,一時間港股教育市場熱鬧非常。

2018年,赴港上市

成為內地教育企業上市首選

2017年9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新民促法”)正式實施。新民促法明確指出“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徹底摒棄了舊版《教育法》中“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規定。

民促法的修訂曾一度讓市場猜測,已為教育資產A股IPO掃清政策障礙,A股將迎來教育資產證券化浪潮。但新民促法公佈至今已一年多,原本有計劃在A股上市的教育企業反而轉向港股或美股。

一個有意思的案例是華圖教育。華圖教育曾相當執著於登陸A股,2012年首次衝擊A股IPO,毫無懸念地失敗;退而求次,2014年掛牌新三板;2015年,華圖教育計劃借殼*ST新都,失敗;2017年,華圖教育計劃借殼揚子新材(002652.SZ),還是失敗。2018年2月,華圖教育從新三板摘牌,曾讓外界猜測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即將夢圓A股。

不料華圖教育卻“變了心”,提交了赴港IPO申請,若成功登陸港交所,華圖教育將成近期新三板轉港股IPO第一例。

過去一年中國教育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潮,除了因為港股IPO的審核相對A股寬鬆外,2018年港交所正落實“同股不同權”和“H股全流通”,這對於內地企業來說都是歡迎的姿勢,再加上不少港股的教育股票有望通過深港通吸引內地的資金,赴港上市對於國內教育企業來說吸引力加大,甚至成為首選。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2017年-2018年已有8家教育企業港股IPO,以2018年看,現正有10家民辦教育公司衝擊港股。

6月29日,滬江與卓越教育集團於同一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值得一提的是,卓越教育為中國境內第五大K12課外教育服務商;滬江若成功登陸港交所,則成為首家以H股方式上市的在線教育公司。

若華圖教育、滬江和卓越教育集團皆過審,屆時,民辦學歷制學校、職業教育、在線教育、K12輔導等多層次、多維度的教育品類公司將“齊聚港股”,港股教育板塊也將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

登陸A股的沉寂期貌似依舊在繼續

面對不同資本市場,企業做得了決策。一邊是A股估值、監管力度等問題,甚至導致有的企業多次衝擊依舊鎩羽而歸(如華圖教育),一邊是港股“同股不同權”、"新三板+H股"等政策改革的吸引力,兩相對比,如何選擇無需多言。

目前教育企業去A股上市不能說完全不可能,但基本很難。目前A股上已有的教育概念股,大多是被上市公司重組併購教育類資產而成的,部分概念股只是主營業務跟教育相關,例如提供教育行業信息化服務、做教育領域垂直平臺、圖書出版等,教育企業A股IPO之路,並不那麼的明朗,昂立借殼新南洋算是少數成功案例。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港股教育板塊被看好

可以肯定的是,教育行業給香港資本市場帶來了無窮的增長力。在2017年一年間,香港市場教育板塊的整體市值翻了三倍,由232億港元上升至759億港元。

純正的教育企業有兩個特點深受投資人喜歡,一是現金流好,一般來說學費收取穩定,二是毛利率相當高。拿睿見教育來說,睿見教育是華南區最大規模的高端中小學民辦教育機構,旗下有7所高端民辦學校,招生人數4萬名左右,2017財年學費收入將近6億元,佔總收入的6成比例。

睿見教育的年報披露,近4年來毛利率均在45%以上。2017財年的毛利率相對略微下降,睿見教育方面表示這是因為毛利率較低的配套設施服務佔比提升,有著“學費毛利率50%,配套設施服務毛利40%”的特點。

其他純正教育企業的毛利率也相當高。經營三所院校、招生人數達4.5萬人的春來教育的招股書顯示,過去3個財年均保持60%的毛利率。辦高等教育大學的民生教育和擁有多所學校的宇華教育,毛利率基本可以穩定在50%。

港股上的教育新股在過去的一年中確實也是趕上了好時機。2017年港股通標的股調整,新股宇華教育(06169.HK)和民生教育(01569.HK)躋身港股通標的股。自2017年1月底登陸港交所以來,睿見教育的股價從一開始的1.7港元,飆升到如今的7.38港元,股價漲了4倍多。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在2017年香港上市的161只新股中,睿見教育的累積漲幅在主板排名第四。

其他的教育新股也表現不俗。近一年,楓葉教育、新高教集團、中教控股等市值增長了150%左右,宇華教育(06169.HK)增長了87%左右,新高教集團(02001.HK)增長了2倍多。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結合公開披露信息,港股教育公司的PE值或依舊存在較大上升空間。據興業證券研報,截至2018年6月29日,港股教育公司的2018財年平均動態PE達到30.7倍,美股教育公司最新一財年平均動態PE達到42.6倍。

目前港股教育公司的PE倍數,不僅明顯低於美股市場中的教育中概股,還略遜於A股市場中的教育概念股。

良好的投資前景,促使資本推動各類教育公司在港上市。而隨著在港上市的教育公司品類增加,預計短期內或將刺激更多教育公司尋求在港上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若不同類別的教育公司均有較大機會登陸港股,則會使國內越來越多的教育公司在A股政策尚不明確的背景下,選擇複製成功者的路線登陸港交所。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民辦教育資本元年

仔細分析會發現,赴港上市的教育公司多集中高等教育領域,民辦學歷教育企業還是很受追捧。

從2017年來說,在境外成功上市(包括美股和港股)的9家教育類企業中,有6家是以基礎教育或高等教育為主營的學歷教育企業。2017年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赴港上市的“爆發年”,全年上市或擬上市的民辦大學,覆蓋在校生人數超過29萬人。

2017年更是民辦高等教育的資本元年。從公司上市時的PE值和募集資金來看,學歷教育板塊IPO融資再創新高,更重要的一點是,根據“i-EDU教育產業投資分析報告”,不論是基礎版塊還是高等教育版塊,2017年全年學歷教育股都是整體走高的態勢。

此外,根據上表,2017-2018年已經登錄港股等教育企業共8年,僅僅有兩家不涉及民辦高等教育的業務,剩下6家全部含有民辦大學,純民辦高等教育集團則有民生教育、新高教、中教控股等。此外,正在排隊的10家企業裡,春來教育、希望教育、科培教育也是純民辦高等教育集團。

整體算下來,表中的18家企業中,涉及高等教育的企業有10家之多。

從民辦教育整體市場來說,中國高端民辦教育正在蓬勃發展,2012年至2015年,民辦基礎教育支出總收入由1241億元人民幣增至1842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4.1%。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國內民辦中小學教育市場又高度分散,沒有任何學校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

民辦教育僅僅是中國教育產業的冰山一角,從市場的集中度來看,不論是幼教、K12課外輔導,還是民辦高等教育,市場的集中度都比較低,競爭也是高度分散。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結語

除了上市潮,在一級市場募資難的困境下,教育企業融資事件卻有增無減。

截止至5月20日,今年上半年融資數量高於去年同期,已完成了182起,中後期融資熱度強勁,大額融資數量增加,優質項目受到追捧,披露金額的融資總額已達152.73億人民幣,與去年全年180億融資總額相當接近。

此外,按照騰訊教育和中國統計年鑑之前的數據,2017年中國教育市場總規模約超過8.6萬億元,2019年預計將超過10萬億元。

不管怎麼說,教育市場正迎來史無前例的資本大年。

機構加速上市背後是行業的整合加速。經歷了教育行業原始積累期、爆發期,很多公司都走到了需要快速發展的階段,需要資金來推動快速發展。政策等得,錢和時間都等不得,美股和港股也就一直是“最佳選擇”。

迴歸到教育本質,IPO並不是教育企業的終點。只有精準地解決需求、不斷增強服務水平,才會發現,資本市場擁抱企業的窗口要廣闊得多。

为何民办教育掀起赴港上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