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火并王伦,为什么不坐梁山头把交椅?四字道出玄机

林冲火并王伦,为什么不坐梁山头把交椅?四字道出玄机

林冲在逼上梁山之前写过一首诗: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这首诗看似将林冲形容得很到位,其实深究起来,林冲这个人刚好和这首诗说的相反。仗义是林冲吗?但是纵观《水浒传》却找不到一件体现林冲“为人仗义”的事情来。林冲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有万夫不当之勇,在《三国演义》中“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个字形容的是猛张飞,可是林冲却没有一点张飞的勇猛。

林冲是一个外强中干式的人物。妻子被人调戏,他一看是上司高俅的养子,举起来的拳头立马软了下来。如果换做其他水浒英雄,早就将那高衙内打得皮青脸肿。鲁智深要帮林冲教训高衙内,林冲反而劝止。可见林冲本性是个胆小怕事的人,顾虑太多,因此也就有了弱点。也正因为如此,林冲才是《水浒传》中唯一一个被官府坑害最惨的人。

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只有林冲一个人才是真正的逼上梁山。

妻子无端被人调戏,忍气吞声。携刀误入白虎堂,遭人陷害。直到被充军流放,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一朝沦为阶下囚,林冲还是不死心,依然对他所效忠的官府保持了信心。武松同样被刺配流放,但是武松对待押送的公人的方式与林冲截然不同。野猪林险些儿被暗害身亡,百般受辱,林冲还是隐忍不发。他心里还在想着能够含冤得雪,与妻子团聚,官复原职的那一天。

直到高俅派了陆虞侯前去暗杀林冲,偶然躲过一劫得知真相的林冲才感到了绝望。林冲的隐忍和退让也才第一次爆发出来,他杀了陆虞侯等人,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林冲火并王伦,为什么不坐梁山头把交椅?四字道出玄机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林冲来到梁山却遭受了冷遇。没有什么本事却当了梁山第一任寨主的王伦并不欢迎他,林冲依然选择了隐忍,以致于托了杨志的面子,才在梁山上坐了第四把交椅,还在杜迁宋万之下。

晁盖一行人智取生辰纲,被朝廷追剿,不得已投上梁山。与之前林冲上梁山一样,王伦并不欢迎这些本事比他高强的人,因此百般推脱,要打发晁盖等人下山。林冲一时火起,从衣襟底下扯出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来,一刀捅死了王伦,割了首级。林冲对王伦,心里有怨气,有怒气,林冲第二次爆发了。

按照江湖规矩,谁杀了老大,那么谁就是新的老大。林冲此刻算是最接近老大位置的人,杜迁、宋万、朱贵等人见杀了王伦,吓得倒头就拜,吴用也拽过来一把交椅,就要林冲坐了。

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林冲大叫着拒绝道:火并王伦,并非为了谋此位。且看原文:

林冲杀了王伦,手拿尖刀,指着众人说道:“据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众人道:“头领言之极当。”

林冲把手向前,将晁盖推在交椅上,叫道:“今日事已到头,请勿推却。若有不从者,将王伦为例。”再三再四,扶晁盖坐了。林冲喝叫众人就于亭前参拜了。一面使小喽啰去大寨里摆下筵席,一面叫人抬过了王伦尸首,一面又着人去山前山后唤众多小头目都来大寨里聚义。

林冲火并王伦,为什么不坐梁山头把交椅?四字道出玄机

林冲不做梁山之主,不是不愿,其实是不敢。

其一,林冲火并王伦,百般为自己辩解,是因为他看不惯王伦的小人做派,不是为了当老大所以杀人。为了避嫌,林冲已经把自己的杀人动机讲清楚了。这是为了给后来的梁山英雄们做个榜样,如果他为了做老大杀了老大,那么以后的人为了做老大也可以杀了他。林冲不做老大,是明哲保身。

其二,审时度势,怎么说也轮不上林冲来做老大。这一点林冲其实很清楚,他不过是比晁盖等七个人多上山一段时间,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杜迁、宋万和朱贵三个人,以前跟着王伦,现在迫于形势也许会站在自己这一边,可是这三个人并没有什么本事,和晁盖等七个人比起来,没有一点优势可言。

其三,虽然晁盖和吴用强龙不压地头蛇,假意要林冲做老大。但是客套话哪里能当真?晁盖等七个武艺高强的人,怎么甘心屈居林冲等人之下?时间长了必然会生出变故,梁山上免不了为了老大的位置还来一场争夺。

林冲火并王伦,为什么不坐梁山头把交椅?四字道出玄机

综合以上,林冲实际上选择了一种比较聪明的方式,第一个站出来拥戴晁盖做梁山之主。晁盖做了老大,谁的功劳最大?当然是林冲。所以林冲虽然不能当老大,但是自己在梁山上的威望和地位就此确定了,往后无论是谁都无法撼动。后来的发展也的确如此,林冲始终处于梁山的核心权力层。

林冲为什么不敢打高衙内,因为林冲深谙做官之道。林冲将梁山老大的位置拱手让给晁盖,其实发挥的还是他在官场里的那一套——明哲保身,好汉不吃眼前亏。

可惜林冲空有一身武艺,自始至终都没有痛痛快快地活一次,最后憋屈了一辈子,还憋出了病来,就这么死了。

END.

温酒读三国,煮茶看水浒。我是博书君,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