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丹东 · 大滨鹬取食光滑河蓝蛤

感谢社会各界对今年春季在鸭绿江口湿地区域遭遇饥荒的大滨鹬、斑尾塍鹬及其他鸻鹬类的慷慨相助!

经过人工补充光滑河蓝蛤,它们已获取到所需食物并从黄海区域继续迁徙飞往繁殖地。

前情提要

“东亚最大的鸻鹬类聚集地”遭遇饥荒

鸭绿江口湿地是目前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鸻鹬类水鸟最为重要的停歇补给站,被誉为“东亚最大的鸻鹬类聚集地”。

这些鸻鹬类水鸟在此主要以双壳类(光滑河蓝蛤和四角蛤蜊幼苗)等底栖动物为食。3月下旬,复旦大学鸭绿江口鸟类研究团队在滩涂底栖动物调查时发现,滩涂上可以供大滨鹬和斑尾塍鹬取用的食物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2018年3月滩涂上大批死亡的四角蛤蜊

阿拉善SEE接到求助后紧急响应(点击了解☞《极端低温致数万濒危迁徙候鸟面临饥荒,阿拉善SEE邀您一起参与紧急救援!》),连同其他伙伴机构,迅速展开“鸭绿江口湿地试验性食物补充计划”······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食物补充成功,还有惊喜发现

今年4月,任鸟飞项目组来到丹东,协同丹东志愿服务联合会快乐奉献义工站的爱心人士,选择自然保护区外养殖户承包的潮间带滩涂作为投食试验区域,分批次投放了100余吨光滑河蓝蛤。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食物补充区域投放光滑河蓝蛤

在大潮的高潮时段,将光滑河蓝蛤用船运到滩涂的投食试验区域进行投放。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在滩涂上设置的投放试验区域标记

鸟类对投放食物的反应非常迅速,潮水退下去之后,它们就能够快速发现补充的食物并且开始觅食。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光滑河蓝蛤投放试验区觅食的大滨鹬种群

在一个投放区域,鸟的最大数量往往出现在投放的第二天。第三天,大部分食物被鸻鹬类取食,同时投放区域鸟的数量也下降,直到再次投放。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光滑河蓝蛤投放试验区觅食的斑尾塍鹬和大滨鹬群

至少一万余只鸻鹬类受益于人为补充食物,在光滑河蓝蛤投放区域觅食鸻鹬类的数量最高约13,000只。

观鸟者还惊喜地发现,在投放区域观察到可识别个体(通过编码旗标和旗标彩环组合识别个体)的鸻鹬类达近600只。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佩戴西北澳编码旗标的大滨鹬取食光滑河蓝蛤

希望它们在下半年被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他非繁殖地的观鸟者观察到,这样便能确切证明它们成功完成了迁徙。

科学论证:食物补充行动的合理性

本次投食试验计划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为何选择投食方案?”、“是否会对当地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等方面。(点击了解☞《鸟类专家出谋划策:阿拉善SEE启动资助鸭绿江口迁飞候鸟紧急救助行动后续》)

大滨鹬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特有种,它们主要以双壳类软体动物为食。由于种群数量下降迅速,已经被IUCN红色名录定为濒危物种。2018年春季北迁期,它们在黄渤海区域至少鸭绿江口和盖州两个能量补给地面临极其严重的食物短缺,这可能一定程度上与2017/2018年冬季极端寒冷的气候有关。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迁徙的大滨鹬

如果鸻鹬类在食物补给地不能积累足以完成迁徙的能量,已有研究充分证明这将导致其死亡率上升。

另外,像大滨鹬这样寿命较长的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一旦下降则很难恢复,保护难度也将大大增加。

鉴于大滨鹬的濒危状况及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该物种在澳大利亚已被列为“极度濒危”)以及专家的呼吁,项目组决定为它们补充食物以帮助它们完成迁徙的旅程。

光滑河蓝蛤广泛分布在中国沿海,是大滨鹬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在其他一些鸻鹬类(包括斑尾塍鹬)的食物组成中也占极高的比重。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光滑河蓝蛤

光滑河蓝蛤曾是北黄海区域的优势种,曾多年是大滨鹬、斑尾塍鹬等鸻鹬类的主要食物。在大滨鹬的觅食区域内投放活体的光滑河蓝蛤,不会存在外来物种入侵和导致鸻鹬类行为退化的风险。因此专家建议投放适量光滑河蓝蛤,并且控制投放面积作为试验性质的投食,以期为大规模的保护行动提供参考依据。与当地养殖户通常一次在滩涂上投放数百吨蛤苗相比,本次投放试验的投放总量较少且分批次投放,投放区域为光滑河蓝蛤可以自然生长的区域,不会对当地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光滑河蓝蛤货源来自蚬子加工厂的原料(通常被加工成蚬肉出售),且采集于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区的潮下带区域,不会影响到当地鸻鹬类的食物来源。

综合各方意见,紧急人为补充光滑河蓝蛤的试验方案具备较为充分的合理性与可执行性。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标本兼治:呼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食物补充只是应对今年突发状况的暂时应急策略,尽快研究出更加有效且长期的应对策略才是根本。

由于最近几十年的滩涂围垦,中国沿海尤其是黄渤海区域的滩涂面积已经减少了超过50%,这意味着鸻鹬类的栖息地正快速丧失。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黄渤海区域的栖息地丧失和退化是导致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鸻鹬类数量下降最重要的原因。

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多年前便开始关注黄渤海区域滨海滩涂湿地鸻鹬类的食物状况。然而,除了辽宁鸭绿江口、河北南堡等少数几个研究地点,黄渤海区域大部分鸻鹬类栖息地的食物情况并不了解。近十多年来,沿海地区针对鸻鹬类等水鸟的调查活动蓬勃发展,大量的调查结果为确定鸟类关键栖息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但目前仍缺乏对滩涂湿地栖息地质量(特别是鸟类食物状况)的了解,这已成为当前鸻鹬类保护的一大瓶颈。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雄性斑尾塍鹬在取食光滑河蓝蛤

近年来,滩涂过度围垦所导致的鸟类栖息地面积快速减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同时,保障鸟类的栖息地质量同样重要。目前急需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对黄渤海区域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开展综合研究,加深对这一重要区域的整体认识,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栖息地保护是物种保护的基础,人工补充食物可以救急,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物种保护的问题。

候鸟栖息地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大众参与,需要当地企业认真担负环境保护的责任,还需要政府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只有多方协同,长效保护机制才有建立与实施的基础。

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次投食试验项目由丹东志愿服务联合会快乐奉献义工站的爱心人士执行,光滑河蓝蛤投放区由当地滩涂承包方免费提供。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丹东志愿服务联合会快乐奉献义工站

活动当天,任鸟飞工作组成员奔赴现场,与项目组一同参与试验性投食救助活动。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任鸟飞在一线

最后,对参与本次活动的所有个人、组织,我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感谢本项目的各捐助方和协助方: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阿拉善SEE基金会&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Pukōrokōro Miranda Naturalists’ Trust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BirdLife Australia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Wader Quest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香港观鸟会

编写:任鸟飞

图片获取自本次项目活动组

你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拉回,希望明年没有饥荒

“任鸟飞”项目,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该项目将在2016-2026年间,以超过100个亟待保护的湿地和24种珍稀濒危的水鸟为优先保护对象,通过民间机构发起、企业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参与”模式开展积极的湿地保护工作,搭建与官方自然保护体系互补的民间保护网络,建立保护示范基地,进而撬动政府、社会的相关投入,共同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在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阿拉善SEE基金会将与红树林基金会共同打造“任鸟飞”项目。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了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华东项目中心、深港项目中心,以及腾讯公益基金会与社会爱心用户、企业等的共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