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活动简介

2018年,我们决定在群内开展共读好书活动,挑选与STEAM启蒙相关的书籍,一起深挖细耕,提升育儿能力,开拓启蒙思路。

当前,我们选的是《幼儿数学核心概念》,计划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完,会定期整理群内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公众号上,方便大家回顾。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第三章 数数(上)

领读人:洋葱妈

领读时间:2018.4.4

上篇我们分享了数数包括记忆数数和理解数数两个层次。我们对孩子的理解数数启蒙就是帮助孩子掌握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固定顺序原则、一一对应原则、顺序无关原则、基数原则。

那看官是不是会问:理论我掌握了,那我应该如何实践呢?别急,这篇回顾就是帮助各位看官解决如何实践的问题。

《幼儿数学核心概念》指出:在小数字的数数基本原则概念建立之前,过分强调机械的大数字口头唱数,可能会对理解数数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大多数幼儿而言,理解数数一般要从5岁左右出现,许多幼儿能熟练掌握20或者25以内的数概念,但多数的大班幼儿,甚至一年级的儿童还不能准确理解50和100以上的数到底表示“多少”。

由此,对各位看官如何在家帮助娃更好地理解数数的基本原则,关键之处在于

通过真实情境和数学对话来开始理解小数字的意义,并将这种启蒙活动融合到日常生活中,让数数无处不在。

了解了数数启蒙的大原则之后,接下来将为各位看官提供针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实践活动,仅供参观,也欢迎各位看官踊跃拓展,留言或者进群交流。

1.固定顺序原则

这个原则对娃包括两个层次的能力要求:

A.通过记忆记住数序:这个比较简单,也是各位看官经常做的,通过数数歌或者数数动作游戏不断地重复练习,孩子就能记住数字固定的顺序。比如坐电梯或者爬楼梯时带娃一起数数,或者和孩子玩捉迷藏时让他数到10再来找妈妈。

然后,可以提高难度,比如让孩子模拟火箭发射从10的倒数,或者让孩子从任意非1的数开始接着数或者倒数,或者你跟孩子一起轮流交叉数数。总之,为了帮助孩子更为熟练地记住数序,同时为下一个层次的数数打好基础,需要各位看官带领孩子从多角度进行练习。

B.发现数字里渗透的数学结构和模式:无论我们用什么词或者符号来表示数量,每一个数字都比它前一个数多1,比它的后一个数少1。同时,整个数字系统是有规律、可预测的,它是以10进位为基础的。虽然发现数字系统的结构和规律对孩子难度比较大,但在日常生活中,各位看官也可以有意引导娃发现这些规律。

比如,孩子要看三集动画片,在开始看之前,我们可以伸出三根手指,告诉孩子:我们看三集,等到三根手指全部都弯下去的时候,就不看了。每当看完一集,就给孩子演示弯下一根手指,同时让孩子点数还剩几根手指。慢慢地,孩子不仅可以理解相邻数字间差1规律,同时也会学会小数字的点数。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帮助孩子理解十进位的数字系统,可以利用百数表,带着孩子横着分别看每行十位和个位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再带着孩子竖着分别看每列十位和个位数字的变化找规律。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2. 一一对应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要求“幼儿需要口手眼一致地将嘴里说出的数词与点数物体的动作和物体一一对应起来,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物体,直到所有的物体都被点数一遍”。《幼儿数序核心概念》指出幼儿在掌握一一对应原则容易犯3种错误:数词顺序错误、口比手快(数得太快)、手比口快(点得太快)。

共读笔记 42|如何实践数数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三章数数回顾(下)

为了防止或纠正上述三种错误,各位看官一是需要加强孩子对固定顺序原则的理解(针对第一类错误数词顺序错误),二是在引导孩子数数活动中必须点数具体的事物,并辅以点数动作(针对第二类和第三类错误,口手不一致)。

孩子的点数活动可以从点数实物开始,比如排成一列的玩具汽车或者吃饭时需要的碗,关键是要提醒孩子在数数时需要一一地点触每一个物体。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对抽象事物的点数,比如一周几天,这时候也可以借助手指来帮忙点数。

3. 顺序无关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幼儿理解“集合的总数与点数这个集合中物体的顺序无关”,数字只是表示集合多少的属性,而跟集合中物体的排列顺序或者结构是没有关系的。

对这个原则的掌握也包括两个层次:

A.点数的结果跟选择集合的哪个物体无关,也就是点数的起点带有随意性。比如在点数排成一列的玩具汽车时,如果孩子从左边开始点数,等孩子点数完之后,妈妈可以从右边开始点数,让孩子慢慢意识到不管从左边还是右边开始点数,点数结果是一样的。或者不同颜色的乐高积木分组放在一起,每次按照不同的颜色顺序点数,让孩子比较每次点数的结果是否一样。

B.排列规则的集合更容易点数。比如,先可以一组排列杂乱的积木,让孩子点数。点数结束之后,把积木重新排列,比如2个一组、5个一组,让孩子重新点数(这里需要结合孩子对小数的直接感知),让孩子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分组让跳着数变得更为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掌握了顺序无关原则,就会理解数词与对应点数物体之间的关系只是暂时的,对物体本身没有任何意义。

4. 基数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孩子知道点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可以用来表示集合物体的多少。《幼儿数学核心概念》列举了四个方面来帮助各位看官判断是否孩子掌握了基数原则:

A.可以准确回答集合“一共有多少?”。比如,吃饭的时候问桌子每一边有几个人,或者桌上有多少碗。

B.可以按照要求点数出具体数量的物体。比如从一堆苹果中拿出5个苹果。

C.在集合数量减少或者增加时,孩子可以接着数或者倒着数,而不用重新点数所有物体。比如已有5辆玩具汽车,再从玩具箱里拿一辆,问孩子总共多少辆。

D.孩子知道物体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集合的总数不会发生变化。

数数这一章的回顾就到这里,希望各位看官通过这两次的回顾对数数启蒙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也非常怂恿大家踊跃分享,到留言区或者共读群积极发言,告诉我们你的收获或者困惑!

(更多共读笔记请见群内共享云盘)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