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计划2.0|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素养启蒙道路?(第2章)

在进入第二章前,让我们缕一缕第一章的核心观点。洋葱妈妈在领读时用三个问题归纳了第一章的内容。我认为,可以就第三个问题:“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素养启蒙道路?”做一些思考,就能将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合上书,想一想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素养启蒙道路呢

我的理解是,抓住孩子认识世界的好奇心,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素养启蒙融入日常生活就是正确的科学素养启蒙道路。

进一步看,什么是科学探究活动

  • 粗线条来看,就是宝宝观察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理解的过程。

  • 细致地想,科学探究活动有三大特征

    • 在态度方面,是积极主动的、乐于接受各种解释的;

    • 在环境方面,是有工具支撑的;

    • 在技能方面,是包括观察、预测、检验、对比、测量、记录、解释的。

以上就是我读完第一章后,对正确的科学素养启蒙道路的理解。说到底,科学素养启蒙的最终结果,是让宝宝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去理解世界。如果把世界万物细分,宝宝对世界的理解要从对概念的学习开始。

所以,作者想用第二章让读者理解宝宝是如何理解、学习概念的。

共读计划2.0|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素养启蒙道路?(第2章)

第一节是非常晦涩的理论,对于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理论的家长来说,阅读就是一种折磨。这部分的核心内容用人话来说就是,有两种理论可以解释宝宝是怎么学习概念的。一个叫A(领域一般性),一种叫B(领域特殊性)。

A理论和B理论的主要区别是:

  • A认为:学龄前的宝宝受到感知觉能力的限制,对抽象概念的学习有困难,甚至无法理解。

  • B认为:存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学龄前的宝宝摆脱了感知觉能力的限制,可以学习抽象概念。

只要明确A和B的这点不同,作者其它的论述,你都可以忽略不看了。当然,如果你最近心情很好、精力充沛,我是鼓励你逐字研读的,可能读完会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暴躁等情况,都很正常。谁试谁知道。

更多精彩领读内容,请扫码进入微课

微课听完了,扫码进入小打卡

为未来而教

为生活而学

科学素养启蒙

你准备好了吗

共读计划2.0|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素养启蒙道路?(第2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