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专栏11|那些年奶奶教我的事(一)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脑回路很新奇,会说一些听起来很可怕,一琢磨又是那么回事儿的大俗理儿,细想好像这一切怪思想都源自我的精神领袖——我奶奶。

一、永远要对生活保有热情

1

奶奶是迄今为止我遇到过最酷的女性。记得小时候我迷恋做美甲,奶奶看见了说:“你也给我涂一个吧,我要红的。”当时她已经70了,可我们似乎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于是我俩就开始研究哪个红色比较配她满是皱纹的手。后来奶奶还爱上了喝咖啡,每次喝咖啡都会配上她专门的咖啡杯,杯下面还有一个托盘的那种,我经常说她是我家唯一的小资。

奶奶几乎是个不抱怨的人。一个经历过战争、饥荒、社会动荡、贫困等一系列磨难的人,却老说这个社会真好;一个大半生都缺钱的下岗职工,却总告诉我钱没有那么重要;一个明明尝过人心险恶的人,却总提醒我要坚信好人才是大多数。

所有的苦难从奶奶嘴里说出来,仿佛就像落在肩头的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轻轻一拍就没了。无论是怎样黑暗的时刻,她总能跟我描述其中好玩儿的事情。比如她说当年日本兵来了,女孩儿一般都怕危险不让出门,但她想看看日本人长啥样,就往脸上抹了一把锅底灰偷溜出去了,结果因为太害怕压根就不敢抬头,出门没走几步就跑回来了。类似很多的这种生死攸关,在她看来却只是儿时的一件趣事。

相对于情感发育滞后的男性,女性似乎更容易沉溺于悲痛和苦难中。生活永远有两面,有些女人选择去欣赏那些华丽的长袍,有些女人却执着于长袍下隐藏的虱子。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太太专栏11|那些年奶奶教我的事(一)

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2

奶奶经常告诫我:“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身为一个近三十人的大家庭领袖,我从没见她高喊“一家人必须团结”这种口号,更不会去强迫生活富裕的孩子去接济生活欠佳的孩子,也不提倡一家人之间堂而皇之毫无顾忌地要求对方帮助,总而言之,用“家族观念”去道德绑架个人行为,在我们家是不太被认可的。

可事实上我们家人却异常团结,并没有因为奶奶的“不要求”,就真的放弃对这个大家庭的责任感。而且这种发自内心的互助,完全脱离了“不得不”的思想包袱,反而显得更轻松更自如。

小时候我曾有过困惑,过度强调自己是不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奶奶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答案。那时家里如果来了乞讨的,奶奶总会盛一大碗饭菜给他,让他吃饱了再走。奶奶说:“我的能力只能够做到给他一碗饭,给完我心里一点也不难受,我就愿意坚持这么干;可让我给他钱我肯定自己会难受,因为我也缺钱,如果帮别人这件事会让我难受,那肯定我以后就不爱干了。”

原来,你只有先让自己舒服了,才能没有负担地去关爱他人。真正的亲情其实不需要附加任何的道德枷锁,自己过得幸福才是对爱自己的亲人最好的回馈。

“牺牲小家成全大家”的魔咒摧毁了多少人的爱情?这种连自己的幸福都赔进去的“无私”,到底是大爱?还是某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不劳而获,而故意编织的带有针对性的谎言?

其实奶奶一直想强调的,就是现在备受推崇的“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为了幸福,必须先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太太专栏11|那些年奶奶教我的事(一)

三、时刻准备着战斗

3

小时候我犯懒,不干任何家务活,我妈说以后我肯定会被嫌弃“好吃懒做”,为此她天天发愁,怎么一个如此勤劳的妈,养了如此令她失望的娃。

后来奶奶问我:“你妈让你干的那些事你都会吗?”我说:“当然会,只是不爱干。”奶奶说:“会就行,不爱干就别干了,干多了累。”

我整个成长过程中,奶奶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你不能什么都不会。”每当她发现了什么新东西,都会过来问我:“你会吗?”如果我说会她就不再追问,如果不会她总会催我:“人会你不会,容易被欺负。”

每当她这么说,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需要不停武装自己的斗士,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

进入社会后,我知道这就是那个战场。奶奶从不反对我享受生活,甚至还经常放纵我的消极懒散不求上进,但是她害怕我放弃学习,被社会抛弃。

也许我们目前的生活,允许自己很多事情不用亲力亲为,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彻底放弃去掌握这项技能,时刻保持着学习的好奇心,起码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给自己多一条可能性。

太太专栏11|那些年奶奶教我的事(一)

想听王太太讲更多有趣的故事?请进她的群聊小屋:

-完-

太太专栏回顾

太太专栏11|那些年奶奶教我的事(一)

为未来而教,为生活而学!

分享有价值的育儿知识与经验。

Be a life-long learner.

想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我们,请扫下面的二维码~

太太专栏11|那些年奶奶教我的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