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釉和橘皮釉的特徵

橘皮釉,宣德時候就出現了。

主要表現是側光看,可以看到釉面有類似橘子皮的效果,這個橘子皮可是那種比較細的橘子,不是那種大蘆柑的疙疙瘩瘩的樣子,正面看,釉面還是顯得很整潔的,所以橘皮釉在瓷器鑑定裡,雖然不算是優點,但也不算是缺點,只是一個鑑定要點而已。

波浪釉和橘皮釉的特徵

後來雍正仿宣德比較成功,隱約有橘皮的效果,但比較淺,這種橘皮的效果是不明顯的

而波浪釉應該說是瓷器燒造水平下降的結果,主要表現是側面觀察,釉的表面呈現疙疙瘩瘩高低起伏的效果,而且往往伴隨底釉不潔白,有時候嚴重的時候,正面看也很明顯,咱北京俗話叫“鼻涕釉”,可見是一個明顯的缺點。

當然,波浪釉雖然在道光以後大量存在,但具體到個體上,表現出的差異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如果底釉還比較潔白,波浪度不高(即平整度還可以),加之其他要素(主要是髮色和畫工等),也不失為一件好的藏品

橘皮釉的照片效果不好,波浪釉的圖片比較容易看出來。

波浪釉和橘皮釉的特徵

需要說明的是波浪釉與桔皮紋是陶瓷製品在燒造過程中的缺陷,無論是各朝各代的古陶瓷還是現代新燒的陶瓷都存在著這些缺陷,波浪釉與桔皮紋與古陶瓷的斷代和真偽沒有關係。 一、關於桔皮紋 桔皮紋又稱桔皮釉,若釉面富積棕眼,外觀呈桔子皮狀,則稱為桔皮釉。形成桔皮釉的原因較複雜,與胎料,釉料和燒成均有關係。1、坯料:坯體原料中有有機物,碳素,碳酸鹽,硫酸鹽,氧化鐵等雜質含量過高,坯料中可塑性粘土用量多,燒成時排出氣體多,坯體透氣性差。比如鈞窯,有許多釉面,棕眼較大,且密集成為桔皮釉。

波浪釉和橘皮釉的特徵

2、釉料方面(1) 釉料始熔溫度低,高溫粘度大,流動性小,使釉面小氣泡破裂時所形成的針眼難以彌合,形成棕眼。(2) 釉料顆粒過粗,存放時間長,釉漿中有機物腐爛發酵。(3) 釉漿過濃或過稀,水分不均勻。(4) 施釉時坯體過幹,水分不均勻,坯體有浮灰,油汙,坯體修正不善,表面不平。(5) 素燒坯氣孔率過高,施釉過薄。(6) 施釉時間過長,生坯長時間接觸釉漿,吸水過多。(7) 釉層過厚。

波浪釉和橘皮釉的特徵

3、燒成方面(1) 坯體入窯水分過高,燒料含硫量高。(2) 燒成時氧化不足,有機物,碳素,碳酸鹽,硫酸鹽尚未充分分解而釉面已玻化,氣孔逸出時已玻化的釉面易形成針孔。(3) 釉面熔融溫度過高而燒成溫度低,升溫過急,高溫保溫時間短,釉熔化不良,逸出氣體的痕跡未被釉液填平。(4) 窯內通風不良,水蒸汽過多,還原氣氛過濃,還原時間長,遊離碳素沉積在釉面上,燒成後殘留針孔。(5) 燒成溫度過高,釉玻化時升溫過快,釉面發生“沸騰”形成桔皮釉。

波浪釉和橘皮釉的特徵

二、關於波浪釉1、坯體修整不良,多餘釉漿得不到均勻流淌。2、釉料調配不良,高溫粘度低,釉發生過熔,或燒成溫度低釉的熔融狀態不佳。3、釉漿密度與操作不當。 總而言之,波浪釉與桔皮釉時人為因素造成的,是人為可控的,與時間沒有關係,因而與真偽無關。人為造成的缺陷在各朝各代均有,只是多少不同而已,因而亦不能用來斷代,有些人用桔皮紋或波浪釉來斷真偽和斷代是完全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