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黑白臉會讓孩子對爸媽產生刻板印象:跟白臉耍賴跟黑臉變疏離

扮演黑白臉會讓孩子對爸媽產生刻板印象:跟白臉耍賴跟黑臉變疏離

有時候我聽到父母在聊天,他們會問:那在家中你是扮黑臉?還是白臉?一開始我不太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後來老婆解釋給我聽,我才知道原來因為父母教養孩子的方式不同、標準不同,通常一方較溫和、一方較嚴厲,而會產生黑臉、白臉說。英文裡面也有類似的意思:Good-Cop, Bad-Cop Parenting。

這個情況其實也會出現在西方社會,例如,媽媽說:如果你不乖,我就告訴爸爸!其實這也是把爸爸當成一種黑臉的角色。或者媽媽在家裡是主要照顧者,天天在家陪孩子,也因此常常會兇孩子。晚上爸爸下班回家後,才有空跟孩子相處,就只負責跟孩子玩遊戲,結果孩子覺得爸爸是玩遊戲的人,媽媽是很兇的人,媽媽就會變成黑臉的角色。

黑白臉的角色扮演會讓孩子搞混家庭狀況

扮演黑白臉有些父母覺得方便管理,但時間久了,孩子會對爸媽產生一種刻板印象,這種刻板印象會妨礙正常的親子關係。例如:孩子有事可能只會跟白臉說,跟白臉的關係也可能從依賴變成耍賴,黑臉慢慢被疏離,跟黑臉的關係就可能變成消極抵抗。

我自己是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差別教養方式,也不覺得需要這樣的角色扮演,畢竟我們不是在拍電影。

教育應該是父母一起進行的,一個健康的家庭不需要黑臉、白臉的角色,更重要的是,爸爸跟媽媽一起的努力創造有愛跟彼此尊重的空間。

我們父母的每一個行為都必須經過大腦後再表現出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小孩子,他們有時候比較敏感,所以更容易受到影響,而且孩子們不斷的在觀察、模仿我們。因此不管我們好的或不好的行為,都很容易被他們學起來。

我是還蠻常看很多關於教育的書跟文章,但是全部都是參考用的,而不是一定要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因為我一直覺得,最好的教育是爸媽自己依照孩子的獨特性而創造的出來的。

我們家沒有什麼黑臉跟白臉的角色。我跟老婆互相溝通,我有我的方法,老婆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們都會找出一個共同點來教養女兒。

教育這件事是要爸媽一起合作來進行的。爸爸要有想法,媽媽也是,但是最後要把兩個人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做出適合孩子的方式才是正確的作法。

在家裡沒有人要固定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畢竟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幫孩子準備未來。所以這個過程中我們父母不斷地努力,讓孩子慢慢認識世界,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跟獨立的思想才是重點。

這裡有四個建議,如何避免黑白臉的父母產生。

1.在家中,爸媽可以適度分配工作。

例如,你是一位不工作每天陪孩子的媽媽,晚上刷牙、陪孩子睡覺、講故事等等就交給爸爸來負責。

2.爸爸媽媽必須要有共同的標準。

比如說,媽媽禁止讓孩子吃冰淇淋,不過爸爸一直讓孩子吃冰淇淋的話,很明顯媽媽自然而然變成黑臉。所以要一起溝通、一起要分清楚孩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3.爸媽的規矩要一樣,才有辦法不會有衝突。

例如,在家9點之後關燈,讓孩子睡覺。早上一起吃早餐等等。家庭有一定的規矩,孩子也會習慣這樣的環境。不需要靠誰扮演兇角色來處理。規矩清楚的家,沒人需要當黑臉白臉。

4.爸爸媽媽一起找時間跟孩子玩。

不是一直媽媽陪玩,或者爸爸一直帶孩子玩。千萬不要忘記,健康的家庭很多生活的責任都是一起分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