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中美可通過合作彌合分歧

中國和美國是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中美關係事關兩國乃至世界的穩定和繁榮發展。然而,當前的中美關係正遭受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困擾。7月24日,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總部發布了中美關係系列報告《理解與破局: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度分析和智庫建議》。《報告》全面解析了中美貿易失衡的原因、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對中美雙方的影響,探討了中美通過合作彌合分歧的潛在空間,並針對性地從中美經濟結構、貿易統計方法、雙邊服務貿易合作和“二軌外交”等多個層面提出了十條化解貿易爭端的應對之策。

發佈會上,CCG主任王輝耀介紹道,《報告》旨在通過詳實的數據和理性的分析,為籠罩在“貿易戰”陰影下的中美雙方消除誤解、彌合分歧,以促進中美關係穩定、健康發展。CCG成立十年來積極發揮智庫作用開展二軌外交,致力於推進中美關係互利共贏發展。近期,CCG智庫代表團兩次深入美國,與傳統基金會、哈得遜研究所、外交關係委員會等主流智庫以及美國國會議員、美國中國商會進行溝通,並與美國政商學代表進行了對話交流。

“美中貿易逆差從經濟原理解釋是全球經濟迅速發展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報告》認為,從貿易經濟原理和中美經貿往來的事實看,美中貿易逆差的形成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其一,正如“特里芬難題”預示,美中貿易逆差是美元的國際貨幣主導地位的必然結果。如果美國不維持貿易逆差,美元流動性縮減,將對全球貿易產生負面影響;其二,從宏觀經濟學原理來看,美國持續下降的居民儲蓄和飆升的國債拉大了貿易差額。去年,美國居民儲蓄率降至3.6%,聯邦債務率超過了100%;其三,從國際分工和全球價值鏈來看,現行國際分工體系決定了中美貿易格局。美國的比較優勢在於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勞動力密集性產業。中美雙邊貿易直接反映了兩國在比較優勢和經濟結構上的互補性——在中美貨物貿易中,美國是逆差,在中美服務貿易中,中國是逆差;其四,美國出口管制進一步拉大了美中貿易逆差。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2017年4月的報告,如果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程度降低至對巴西的水平,對華貿易逆差最多可縮減24%;如果降到對法國的水平,雙邊逆差最多可消減34%。

同時,傳統的統計方法對美中經貿逆差存在嚴重誤判,採用提高貿易壁壘的保護主義方式解決不了逆差問題。”中美兩國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美方貿易統計方法過於簡單,而且實際上,在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反映在美國。“《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已是美國服務業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2017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的美方統計為530億美元(中方統計為547億美元),但這部分服務貿易順差被美國“忽略不計”。

然而,美國國內對貿易戰的態度也是多元化的。政治家反對的聲音日益強烈,美國參議院7月11日以88比11的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限制特朗普總統關稅權力,兩黨罕見展示一致立場。特朗普團隊是否存在共識也引發外界猜測。此外,美國國內經濟學家、零售商、行業協會、商業團體和美國員工等各界反對聲日漲。反對特朗普中國貿易政策的農業州和有諸多跨國公司的州也不在少數。

CCG課題組認為,美國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是美中發生貿易摩擦的重要誘因。中美經濟結構的轉型是直接推動,新時代的“競爭—合作”關係導致關注重心的轉移。中美利益深度交織,雙方可以通過擴大增量縮小逆差,中美啟動對話的可能性增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