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当面对传统思想难以接受的现实时,应该劝说其“不要歧视”,还是宣扬“勇敢包容。”

“反对歧视”与“宣扬包容”,它们的目的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作用却截然不同。《普通女人》讲述了一个变性人玛丽娜与男友奥兰多约会之后,奥兰多突发疾病身亡,自此开始了一段维权与歧视的较量。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曾经在写《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时,命名为“你有包容的勇气吗?《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文章大体意思在讲述民粹对于个体的伤害,呼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社会氛围。但是网友的关注点却放在了影片中玛莲娜的做法是否正确之上。这说明大多数观众注意力都放在了对错方面,对错本身是一个道德问题,随着社会的变迁,道德标准在不断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去告诉当时西西里居民不要敌视玛莲娜,从某一个放面是在说居民的道德态度不正确。更好的方式是劝说他们学着宽容,确实,这似乎是肯定了玛莲娜的做法不对,但是人们更容易在被肯定的基础上做出妥协。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这种劝说的方式不仅是在保护玛丽娜的人身安全,也是在降低居民泄愤的成本。一个人违反了道德,我们能做的就是谴责他,如果他的行为没有突破法律的底线,我们的做法也不能超过法律的限度。假如有人无缘无故骂了我们一句“白痴”,揍他一顿当然是最解气的,但必然触及了法律的底线。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句话是不是完全正确暂且不论,但多数情况下,在我国犯罪比违反道德付出的代价要多。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对于《普通女人》中的玛丽娜也是如此,如果贸然的去谴责那些歧视变性者的人,无疑是在激发社会矛盾。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冷静的思考,即使心态相对平和的人,有人天天怼他,说他的价值观错误,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对抗情绪。看似劝说他们包容是一种没有原则的行为,然而我国的汉文化魅力就在于此,对抗从来都不是国人擅长的,我们专注于潜移默化。很多研读历史的人都发现,不管是哪个民族曾经称霸中原,最终都变成了我们汉文化的一部分,“谁征服了我们,就变成了我们。”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玛丽娜最先面对的不公平来自于加博,也就是奥兰多的弟弟。在剧中他虽然看似站在玛莲娜一方,可他出的主意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要知道,对于变性人权利的争取,靠的是变性人群体本身与其他支持的公民。然而“争取”与“支持”是不同的,变性人群体要主动的争取,而公民要被动的支持。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加博的建议是“躲”,潜台词就是有些场合变性人不适合出席。如果变性人凡事都不面对,会给公众留下不具有正当性的印象。变性人争取权利首先要认为自己是正当的、积极的,普通人的权利必须享有,普通人的义务也必须履行。公民的支持要被动,这里的被动并不是不作为,而是捍卫基本的道德、法律底线。如果有人对歧视者恶语相加,支持的公民应当予以制止,而不是站在歧视者的对立面。因为公民包容变性者的同时,也要包容那些歧视者,如果支持的公民站在了歧视者的对立面,他们只不过是另外一群“歧视”歧视者的人罢了(好像有点绕)。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其实玛丽娜对于权力的争取,都是表现在面对的过程中。警察带有侮辱性的检查玛丽娜的身体,很多观众为之打抱不平,但这正是玛丽娜应该面对的。女警探确实带有主观偏见进行调查,但她并没有违法。如果司法程序正当,玛丽娜去接受检查就是对于歧视者最有利的回击,因为玛丽娜没有认为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人。随后的一个镜头中,玛莲娜逆风前行,很多观众都对这段表演称赞有加。它不仅描述了玛丽娜面临的困难,也在暗喻世界上每个人的一生。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举一个比较肤浅的例子,“同行是冤家”这句话大家一定都听过,进入一个行业面对的挤压、迎来了不公平对待也很多,试问哪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没有受到过同行的排挤?面对同行带有恶意的排挤,难道我们就撂挑子不干了?即便是从业人员极少的行业,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没办法,生活就是这么狗血。玛丽娜并不是一个逆风而行的变性人,而是一个面对狗血生活的普通女人。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所以公民要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所有人,不要去说“玛丽娜这样的变性人不应该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是要说“谁都不能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如果要捍卫他们的权利,不要把他们当成变性人,请把他们当成普通人。

说实话,如果奥兰多没有与妻子离婚,妻子还算是有资格敌视玛丽娜的人,毕竟第三者直接破坏了家庭。奥兰多的儿子跑出来控制玛丽娜的人身,还用胶带缠绕对其进行侮辱,实际上就是把所有人的想法都等同于自己的想法。儿子看不上变性人,下意识也认为身边的人同样看不起他们,所以自己的父亲与变性人交往,别人也会看不起自己。

不要去反对歧视,要宣扬包容《普通女人》

很多时候,不管是偏见还是歧视,都是源于行为人本身。太着急的去站到一个群体当中,面对一种新鲜的事物,总是要分个是非对错,然后摆出姿态。用张麻子的那句话说:“让子弹飞一会”,很多事情都是双刃剑,结果的好坏要看人们怎么去对待和引导。有天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人类解决星际移民的问题,难道所有的人都要选择离开地球吗?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世界的多元性会越来越广,往后还会有成吨的“新鲜事物”出现,现在学会包容,也许老了能与子孙的隔阂少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