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履新的10位省軍區主官,來自這幾個地方

今年履新的10位省軍區主官,來自這幾個地方

撰文 | 孟亞旭 韓兵

八一臨近,軍隊方面消息不斷。

比如,全國徵兵工作電視電話會議27日剛剛召開,對2018年徵兵任務進行了安排部署;再比如今年為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文職人員統一配發制式服裝,8月1日起啟用穿著。還有,3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海軍海口艦先進事蹟報告會,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會見報告團成員。

此外,在軍隊人事方面也是消息不斷,最新的情況是,吉林省軍區、山西省軍區、新疆軍區各有一名副軍級軍官履新。

而這,只是國防動員系統人事調整的一個小切口。

省級軍區

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底今年初,隨著上海、河北打頭陣,地方黨委政府班子中“戎裝常委”的陸續迴歸,這一現象還曾引發大家不少熱議與關注。

一個慣例是,在省級黨委常委班子中,一般都會有一個省級軍區的主官(政委或者司令員)位列其中,這個人就是我們所說的“戎裝常委”。

對“戎裝常委”的關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外界對省軍區系統的重視。

省軍區系統有多重要?不妨引用下《中國國防報》之前的說法:

  • 省軍區系統是應急應戰的指揮部、地方黨委的軍事部、後備力量的建設部、同級政府的兵役部、軍民融合的協調部,軍事常委作為軍事機關委派到同級地方黨委的“軍代表”,處於聯結軍地、協調各方的第一線,地位作用特殊,使命任務特殊,履職環境特殊。
  • 無論是徵集兵員、雙擁共建、軍轉安置,還是救災救援、處突維穩、參建參治,都肩負著振興一方武裝、強化一地國防、維護軍人權益的重要責任。

據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觀察,“戎裝常委”陸續到任後,省級軍區的人事調整不斷,這半年來,至少有10位省軍區司令員、政委陸續履新(或首次露面),同時,還有一些省軍區副政委、副司令員陸續調整。

今年履新的10位省軍區主官,來自這幾個地方

這些履新的省軍區主官,來源包括:

其一,跨省調任,如河北省軍區政委李寧就是從青海省軍區調任的,陝西省軍區政委李陽就是從四川省軍區副政委的位子上履新的。

其二,從中央軍委“空降”,如貴州省軍區政委李輝在履新前,是軍委政治工作部群眾工作局局長,甘肅省軍區司令員王文清在履新前在國防動員部任職。

此外,還有2人來自陸軍系統,如湖南省軍區司令員畢毅和天津警備區政委李軍。

國防動員部

除政委和司令員外,還有一些副政委、副司令員履新。

今年以來,山西省軍區方面就有2人履新,分別是省軍區副政委劉興安和副司令員邱月潮。而河南省軍區方面,除軍區司令員劉長春外,副司令員習曉軍也是在今年履新。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一方面,國防動員系統多個省軍區主官出現職務調整變動,另一方面,劃歸陸軍管理的北京衛戍區、新疆軍區、西藏軍區人事也有變動。

北京衛戍區方面,政治工作部主任侯社林和副政委鮑澤敏系今年履新;新疆軍區方面,原蘭州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杜抗戰於今年履新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而在西藏軍區方面,曾任西藏軍區政委的王建武於今年卸任,到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任職。

本輪軍改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把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由原來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4個總部,改為15個職能部門,軍委國防動員部是其中的一個。

今年以來,國防動員部人事調整不斷,如:

  • 劉家國任國防動員部政委(曾任陸軍政治工作部主任)
  • 王東海任國防動員部副部長(曾任山東省軍區副政委、紀委書記)
  • 張愛華任國防動員部政治工作局主任(曾任黑龍江省軍區副政委)

提到這個國防動員部,不少人都會想到將要開始的徵兵工作。

7月27日,軍隊方面召開了一個大會——全國徵兵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2018年徵兵任務進行安排部署。公開消息稱,今年全國徵兵工作從8月1日開始,至9月30日結束。

政知君注意到,這個會議規格頗高,軍委國防動員部部長盛斌、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出席會議並講話,軍委國防動員部政委劉家國宣讀了國務院、中央軍委2018年徵兵命令。

跨軍種

八一前夕,相信不少熱愛軍事新聞的讀者,都注意到最近密集的各軍種晉將工作。那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就順便說一下今年以來的跨軍種人事調整。

也不少。

以海軍為例。

今年履新的海軍政治部主任王徵此前任北部戰區空軍政治工作部主任;也是今年履新的海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劉本成來自陸軍,此前擔任第74集團軍政治工作部主任。

除上述二人外,最近軍改後東海艦隊首換政委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東海艦隊的新政委叫劉青松,他來自空軍,此前擔任的是空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空軍方面也有跨軍種人事調動,空軍副政委陳學斌在履新前,曾擔任海軍副政委兼政治工作部主任。

跨軍兵種任職在我軍發展歷史上早有先例。

2015年國防白皮書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跨軍種交流有利於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培養。

“隨著全球新軍事變革的深入發展,聯合作戰已經成為各國軍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顯著特徵,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在軍事行動中的作用也愈發凸顯,世界主要強國在加緊改造和重塑軍隊中都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培養,作為推動軍隊建設轉型的戰略支撐。加大跨軍種任職的力度能很好解決當前我軍聯合作戰人才不足的問題。”

曾有專業人士對《環球時報》這樣表示。

資料 | 澎湃新聞 環球時報 解放軍報 中國國防報等

校對 | 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