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樹上位董事長 白藥控股混改走向待解

歷時9年,耗資高達254億元,福建前首富陳發樹最終在雲南白藥(000538.SZ)大股東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藥控股”)內謀得董事長席位,進一步增強話語權。

7月23日,12白藥債(債券代碼:1280094)發佈關於白藥控股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及董事發生變動的公告,稱陳發樹將取代王建華成為白藥控股新任董事長。

對於外界關注的陳發樹未來是否會繼而擔任雲南白藥董事長,目前尚無定論。雲南白藥董秘辦人士回應時代週報記者稱:“不清楚,具體詳情可關注公司公告。”

有“陳菲特”之稱的陳發樹是擅長國有股轉讓的老手,其曾低價吸納紫金礦業(港股02899)、武夷山旅遊、青島啤酒等企業的股票,從而使自己的身家暴增。不過,二度佈局雲南白藥,陳發樹顯得與以往不同。這次,他似乎並不希望自己只是一個戰略投資者而已。

“陳發樹絕不僅僅是買只股票,如果單純進行財務投資,應該買雲南白藥的股票,而不是購買控股股東的股權。”東方高聖執行董事瞿鎔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陳發樹參與白藥控股混改,短期幾年內顯然沒辦法快速兌現,但其在董事會層面上將更具優勢。

有意思的是,曾在陳發樹第一次入股雲南白藥時與其有過糾葛的“中煙系”,在雲南白藥股價連連走高之際,正欲通過減持謀求獲利。

王建華退位

根據12白藥債公告,董事會收到王建華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由於個人原因,請求辭去相關職務。根據白藥控股的系列決議文件,免去王建華的相關職務,選舉陳發樹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董事職務。

公告顯示,陳發樹的任期為2018年5月–2020年4月,而公司董事及監事任期三年,屆滿可連任。這意味著,倘若各方順遂,陳發樹或可在2020年4月之後謀求連任。

目前,尚不清楚王建華緣何辭職,以及辭職之後的動向。對外界而言,王建華的退位和陳發樹的上位,是在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王建華的履歷發現,現年62歲的王建華是陳發樹旗下新華都商學院的重要班底成員,其曾擔任該學院的授課導師,另外還曾擔任紫金礦業(601899 .SZ)總裁。

據紫金礦業公佈的履歷顯示,王建華的職業生涯大部分是在國企中度過,歷任廣通集團董事長,山東省絲綢進出口公司經理、黨委書記,山東省絲綢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等職。

公開履歷顯示,王建華擔任紫金礦業總裁的任期是2013年6月1日–2016年12月30日。王建華從紫金礦業辭職的時間頗為特殊,2016年12月底,陳發樹參與白藥控股混改的方案公佈。

2016年12月28日,雲南白藥發佈公告稱,白藥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事項已獲得雲南省政府批准,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都”)和白藥控股三方簽訂了《股權合作協議》,新華都作為增資方取得白藥控股50%股權,增資總額為253.7億元。

2017年3月16日,陳發樹通過新華都對白藥控股完成增資,並取得50%股權。一個月後的4月17日,新華都提名王建華和陳春花為白藥控股董事。同日,白藥控股召開董事會,選舉王建華擔任董事長。

彼時,雲南省國資委與新華都雙方還達成了“去行政化”條款,白藥控股稱:“這次董事會選舉後,白藥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屬國企領導身份和職級待遇,而按市場化方式選聘,成為職業經理人。”

瞿鎔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雙方的合作存在博弈,大家都不願意放棄控制權,均想佔據主導地位,最終平衡選擇這樣的結果。”

作為民營資本新華都方面的代表,王建華掌舵白藥控股並不輕鬆。在這一國資平臺上,體制博弈是其面臨的主要挑戰。

上任之後,王建華推動完成了“魚躍系”的入股事宜。2017年6月6日,雲南白藥發佈公告稱,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魚躍科技”)擬向公司控股股東白藥控股增資56.38億元。

增資完成後,白藥控股的股權結構由原來雲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各持股50%,變更為雲南省國資委、新華都及魚躍科技分別持股45%、45%及10%。

在王建華離職後,未來白藥控股層面的混改是否會受到影響?12白藥債公告的影響分析指出,“相關人員變動對我公司日常管理、生產經營及償債能力無不良影響,同時對公司董事會決議有效性無影響,且上述人事變動後,公司治理結構仍然符合法律規定和公司章程規定”。

混改走向待解

自去年混改完成後,白藥控股部署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公司治理體系,並通過完善《公司章程》等規範性文件進一步明確各公司治理層級的責、權、利。

“相對來說,在這個博弈的天平上,陳發樹的優勢會更明顯。”瞿鎔在分析了雲南白藥的混改方案及相關資料後認為,白藥控股系雲南白藥控股股東(持股41.52%),因此在公司重大事項決策和制度推進層面,陳發樹有足夠的影響力。

根據天眼查工商資料查詢系統,變更記錄一欄顯示,白藥控股的高級管理人員備案(董事、監事、經理等)的內容從“王建華、 汪戎、納鵬傑、張勇、陳春花”變更為“張勇、納鵬傑、陳發樹、陳春花、汪戎”。

根據已公開的資料顯示,白藥控股董事會由5名董事構成,雲南省國資委委派2名,新華都委派2名(陳發樹和陳春花),魚躍科技委派1名。

在瞿鎔看來,接下來白藥控股在混改領域或再有新動作。“在白藥控股層面調整之後,可能會適當地介入到雲南白藥上市公司層面,我覺得可能也會有一些改變,特別是在人事佈局上。”瞿鎔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道,“未來白藥控股在人才激勵方面,適當的時候可能會推出一些激勵措施,引進國際化人才。”

前海開源基金總經理楊德龍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混改主要利好國企,引入民營資本後,公司運營效率能夠提高,同時也有助於改善公司治理結構。

雲南白藥是白藥控股醫藥業務的經營實體,其在整體規模和競爭實力方面位居我國中醫藥製造行業前列;從收入和利潤構成來看,醫藥商業和醫藥工業分別是其第一和第二大收入來源,近年來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合計約為99%。

楊德龍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大健康業務要做好就要不斷開發新品,加大渠道建設。不過從目前看來新華都進入的優勢似乎還未能顯現,它的進入能否助力雲南白藥實現營收大幅增長,還需要市場進一步印證。

“中煙系”謀減持獲利

自陳發樹二度入股雲南白藥以來,乘著混改的東風,外界對這家上市公司的預期持續升溫,公司股價和市值持續飆升,使得其背後股東手握的股權持續浮盈。

7月9日,雲南白藥公告稱,持有公司股份1.05億股(佔比10.09%)的股東雲南合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和集團”)計劃在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方式或者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等,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1041.40萬股(佔比不超過1%)。

據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最近出具的跟蹤評級報告顯示,合和集團系由雲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雲南中煙”)、紅塔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紅雲紅河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紅雲紅河”)將非煙資產包括多元化投資項目股權、實物資產納入重組整合,於2014年12月正式成立,初始註冊資金10億元。

2016年1月,合和集團以資本公積 50億元轉增實收資本,增資後,註冊資本為60億元。截至2018年3月末,合和集團實收資本為60億元,雲南中煙直接和間接持有其100%股權,最終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菸草總公司。

中國菸草總公司在陳發樹第一次入股雲南白藥失敗時扮演了關鍵角色。2009年,陳發樹以22億元的交易價格向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塔集團”)購買雲南白藥12%的股權。2011年,中國菸草總公司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由,突然阻止了這筆交易,陳發樹一怒之下將紅塔集團告上法庭,事件最終以陳發樹敗訴告終。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合和集團手握的雲南白藥股權,正是從紅塔集團過戶而來。

據云南白藥公告,2015年9月23日雲南中煙出具批文,紅塔集團唯一股東合和集團作出決定,決定由其對紅塔集團進行合併,合併方式為吸收合併。此項工作完成後,紅塔集團將註銷,其原債權、債務由合和集團承繼。紅塔集團所持有的雲南白藥11.03%的股份全部變更至合和集團名下。

“本次權益變動是因為合和集團為了進一步理順其內部管理關係,理順產權管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而進行的吸收合併行為所致。”雲南白藥稱。

2017年4月,在新華都完成白藥控股的混改之際,合和集團收到了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出具的《證券過戶登記確認書》

隨著白藥控股混改的持續推進,2017年以來,雲南白藥的股價連連走高。2017年6月13日,雲南白藥以97.05元的價格收盤,總市值一度達1010.68億元,正式躋身千億市值俱樂部。

在此前後,掐點減持,勢必獲利頗豐。據云南白藥公告,2017年5月24日–7月4日,共計28個交易日期間,合和集團以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雲南白藥973萬股(佔比0.93%),減持價格區間為87.8–97.4元,減持均價92.59元/股。按照均價計算,此輪減持,合和集團套現超過9億元。

此輪減持後,合和集團持有云南白藥的股權“縮水”至1.05億股(佔比10.09%)。雖然目前市場持續震盪,但云南白藥的股價仍處高位,穩坐“千億市值”俱樂部成員之位。

截至2018年7月27日,雲南白藥報收101.02元/股,市盈率30.31,總市值達1052.02億元。照此計算,合和集團手握的雲南白藥股權市值已達106.07億元。

合和集團系雲南中煙旗下的非煙資產管理運營平臺,經營範圍涵蓋了金融產業、配套產業、基礎產業、酒店地產等多行業。目前,外界並不清楚合和集團減持的真實原因。

不過,根據前述跟蹤評級報告,合和集團負債規模有所增長,且配套產業和酒店、房地產產業收入有所下滑;房地產項目開發節奏放緩,對公司收入影響較大。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