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的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等新政在乾隆时是被继续执行了还是被废除了?有哪些典故?

翔子72153106


雍正的施政在乾隆朝大体上是继承下来了,在这方面,乾隆皇帝干得还算是可以的。

现在比较流行这样的说法,乾隆皇帝是个富二代,全靠雍正打下的基础,无所作为,坐吃山空,国家江河日下。 可是,让拿出他具体干了哪些个不堪的事情,除了修园子和六下江南,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看来,乾隆最大的错误就是接了雍正皇帝的班吧?

那么我们来看看乾隆朝和雍正朝在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有什么不同呢?就把雍正主要的一些改革措施拿出来,有很多条,相互比较一下:



一、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表面上看,好像有腐败合法化的意思。其实真正深层次的目的是,把耗羡制度化,由中央政府收回地方上的这项权力,调整分配这项收入,防止各级官吏为了谋取私利而不择手段地增加耗羡数目,老百姓负担增加,而政府没有收入还要担上腐败的名。制度化以后,耗羡是有定额的,还能调整,官吏们的行为就受到了限制。而养廉银与政绩挂钩,也能促进工作积极性,政府还能利用人员调整安排,达到一些政治目的。

这项制度被乾隆继承下来了,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二、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加政府收入,二是防止土地兼并。反正,国家是按地收税,地越多,应缴纳的赋税就越多,无论怎样,国库里的钱是少不了。这就比以前按照人口数目来交赋科学得多,实践起来的效果也要好。

这项制度,乾隆也继承下来了。乾隆还减少了赋税的征收额度。 免除了人头税,对普通老百姓当然更有利,清朝的人口在乾隆一朝急剧增加,耕地面积也增加了不少。



三、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雍正期间,这项改革是被世人最为痛恨的一条。雍正始终名誉不好,与这项政策有很大关系。雍正手段刚烈,用的是严厉的酷吏来执行实施,他们带着兵勇强迫士绅们去干苦力活,稍有不从,就打骂过去。这就让天下读书人颜面尽失,斯文扫尽,十分丢人。 而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是中央皇权与江南地方的地主阶层的较量,通过这种方式与摊丁入亩双管齐下,对江南士绅集团造成重创。

乾隆朝的时候,这项制度进行了极大的改动,从下层知识分子开始向上,逐步就废除了这项制度。因此,以往在读书人的心目中,对乾隆还是很感激和歌颂的。 雍正搞士绅一体,获利时间短,解决了西北用兵的军饷问题,却得罪了不少人。乾隆号称“翰林天子”,在他执政期间,改掉这个政策,得了好名声,却让他爹背了黑锅,这家伙还是很狡猾的。

四、改土归流

这主要是加强中央政府对边陲地区的统治力,政策是好的,实际实施过程漫长而艰难。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前所未有地加强。

这项政策,乾隆是完全继承下来了。 有清一代,一直都在搞这个事情,直到宣统逊位前,边疆地区还在搞改土归流。



五、文字狱。

从雍正朝开始,兴起文字狱。这也是后世经常拿出来进行攻击的依据,说文字狱钳制了士大夫们发言权,禁锢了思想自由。

这其实比较扯。雍正朝兴起文字狱,更多的目的其实是打击政敌,以保障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就咱们这种水平,即使穿越到了清朝,也凑不上文字狱的格,地位和层次差得太远了。当然,要专门想撮死,那谁也拦不住。

乾隆一朝,文字狱有扩大化,主要还是对政敌盖大帽子,然后欲加之罪。像某运动一样,某些人要真觉得是针对他,也太高看自己了。炮火中牺牲的蝼蚁,被捎带了而已。

六、边疆平叛。

这是清朝几代帝王都在干的事,康熙平葛尔丹,雍正平罗布藏丹增,乾隆平准噶尔和大小和卓,而在这方面,无论战略战术的水平如何,从手段狠辣方面,乾隆恐怕比他爷爷和他爹都厉害。

有些记载,表明乾隆在对付叛军的处理上,施行了民族灭绝政策。 这一点上,乾隆比雍正要狠得多。

从上面的一些叙述,我们发现,乾隆皇帝对雍正的一些主要的改革措施变动不是很大。 那他实际上是做了些什么改变呢?



一、军机处废而重置

雍正搞的军机处,实际上是个临时性的,并没有制度上的合法性。乾隆执政后,经过短暂的停用后,又重新设置,并且形成了制度化和合法化,成为正式的机构存在。这就大大削弱了对内阁的依赖,君权就强化到了极致。

乾隆这样做,更大的可能性是针对雍正给他留下的几位顾命大臣。通过这种操作,一放一收,重新调整,乾隆就很轻松地把权力全部拿回手中了。所以说,乾隆的智谋还是相当厉害的,大大的狡猾。

二、解放政敌

乾隆朝政治上比较大的动作,是把以往雍正时代的反对势力给予了释放和解放,有些血缘关系还重新入籍和启用。 经过多年的统治,这些以往的反对派的势力消散至几近于无,放出来也毫无威胁。

乾隆这样做,在皇族和旗人中还是很能收买人心的,树立了仁厚宽慈的形象。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雍乾父子俩也许有过商讨,达成了默契。



三、关闭口岸

雍正时期,曾经局部地开放过一些口岸,用于对外贸易,也确实收到一些成效。对国家财政和沿海地区的商业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乾隆上位后,关闭了口岸,这事办得很糟糕。

很多时候,这是最常被拿出来对乾隆进行攻讦的理由,称之为“闭关锁国”。其实,这是一知半解的观点,真实的情况是:雍正开放的是民间口岸,从经济角度分析,提高了收入,扩大了开放面,但也造成大量人员出国逾期不归,给当地户籍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同时,这些贸易很多时候还分薄了朝廷的利润。

乾隆“闭关锁国”主要是关闭民间口岸,实质上就是搞国家外贸垄断,事实上,清朝政府与外国的贸易额是相当巨大的,茶叶、丝绸、瓷器的出口非常繁荣。

但这事情办得确实很不好。



四、暂停清欠

雍正朝对清理亏空,追缴欠款是十分重视的,往往就抄家抓人,没收财产,追查几代人。 而乾隆则改变了这个政策,使其长期处于停滞状况。 这样固然是收买了一部分人心,但后患很大。因为放过了这群蛀虫,实际上是给自己挖了大坑。蛀虫们的歌功颂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钱能攥进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在乾隆时期,古代中国的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但是,极度的中央集权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乾隆朝开始走向下坡路主要是吏治的腐败,长期用兵耗费,财政制度的漏洞和监督力量的薄弱,不合理的官吏选拔任用制度等原因共同造成的。

总体来说,在乾隆一朝,国家稳定,人口增加,社会没有大的动乱,国土面积扩大,基本上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时代。



但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不久后就暴露了出来。嘉庆一朝对财政亏空的处理方式又过于急功近利,措施失当,导致了王朝内乱,收拾起来困难重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馋嘴肥猫1


雍正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其实是延续张居正的套路,目的在于改善中央财政。乾隆继位前期基本延续了雍正时期的政策,但封建王朝的弊端不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上位就能彻底解决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人治,不是法治,遇上一个开明的君主创造的所谓盛世最多也就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这其中充满了大量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大面积的悲剧。

王朝到中后期任何好的政策,皇帝本来任何好的想法,都已经无法得到执行了。这是体质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