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长久发展之道在哪?

中国体育产业长久发展之道在哪?

求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

日前,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拓天陛图、体银投资、乐动互联联合承办的2018年第六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中国体育产业投融资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投融资为主题,汇聚体育产业各方优质项目和资本,共同探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会。本次论坛上,不论是政府机构、赛事运营方、千亿资本云集共同探讨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本篇文章共2773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随着体育产业发展由热到冷,当体育投资人对于体育也不再有此前的热衷和疯狂时,“体育产业是个伪命题”、体育产业走不通的异样声音此起彼伏。究竟体育产业能否走得通,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体育产业更进一步成为关注的焦点。论坛上,体育BANK就“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究竟是伪命题还是前景产业”分别采访了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原中超公司董事长马成全、中国著名体育主持人刘建宏四位行业从业者,聊了聊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体育产业。

中国体育产业长久发展之道在哪?

魏纪中:体育产业发展不存在夕阳之说,只要有健康需求就有体育产业

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魏纪中表示,任何一个产业一旦形成很少有不行的。问题就在于它是按照原来的轨道走,还是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转型。但总的来讲,一个产业它既然已经形成了,它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若不适应,它就需要转型。魏纪中表示,随着现代替代性的能源越来越多,当下包括石油在内的很多资源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替代物出现,但体育是涉及到人的健康的问题,只要人需要健康,体育就会存在。只要人类存在,健康的需求是永恒的,这就必然会推动体育产业的长久发展。

在魏纪中看来,体育产业不存在说会变成夕阳产业,然后就没了。问题在于体育产业是要不断升级换代。所以体育产业前途无量。魏纪中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靠投资,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投资,体育产业需要有一些创新。现在真正推动世界发展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第一位的。没有人力资本,就没有科技进步。所以发展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注重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价值提高了,大到整个的产业,小到个人的产品或者公司的价值就提高了,对于体育产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

中国体育产业长久发展之道在哪?

张发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就要卖大碗茶

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表示,体育市场是巨大的,但是潜在的体育市场的开发需要关心爱护培育,切忌掠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认识体育产业,如何发展。张发强表示,体育产业发展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上,更为核心的体育产业推动体育消费,推进全民健身才是关键。张发强也提出了体育企业要卖“大碗茶”,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做一些能在百姓中有影响力的项目。

只要百姓能玩得起,参与度就会提升,体育产业才会有所发展。同时,张发强表示,做体育产业首先应该好好研究市场、认清市场形势,没有经过实地调研而跟随大市场一哄而上的话想要有好的发展是很困难的。

体育产业发展的“道”究竟在哪?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究竟该怎么走?张发强表示体育正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的战略定位属于消费性的服务行业。体育产业要想真正的发展,需要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同时需要体育经营人才,体育企业家队伍 还需要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张发强表示百姓参与体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健康、娱乐、旅游等。作为中小企业在布局体育业务时,应该在这一领域发现自己的“大碗茶”。另外,张发强表示体育产业要实现好的发展必须要交给社会和市场,政府部门如果不放,体育产业搞不起来,那也只能叫做体育经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政府的政策、项目的落地需要很长的的一段时间。在张发强看来,真正的体育产业应该是面向全民参与、拉动体育消费的健身产业。

张发强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首先是资本要向少数人手上集中。

在很多人看来,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与共同发展、致富是相悖的。但在张发强看来,这个过程是必要的,现在做体育的人没有钱,而有钱的切入体育反而不懂,结果亏了。只有通过体育,实现少数人的财富积累,才能让更多人看到体育产业发展的机会和潜力,才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中来,进来真正带动体育产业的投入与发展。

中国体育产业长久发展之道在哪?

刘建宏:体育产业在不断进步,但政府角色缺位仍需改观

中国著名体育主持人刘建宏表示,

我不认为体育产业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换言之体育产业是发展空间和机会是非常巨大的。随着全民健康的发展和普及,体育正成为全民生活中的常态化存在。当我们在进行跑步、游泳、健身、打球等各种运动时,可以看到场地、装备、产品等各类服务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精细化。而这些都在说明着,中国体育产业还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体育产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而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一个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刘建宏认为,政府在主导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缺失。第一个是场地缺失,以全民健身为例,影响全民参与的最大瓶颈问题是场地资源的严重匮乏。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运动面积仅有1.46平方米,而46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按照14亿人口的基数计算,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至少要增加场地面积7.5亿平方米。反观欧美和日本等国家,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8甚至20平米。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必须要有广泛的体育参与,这也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运动场地。刘建宏表示,现在大量的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中,资本也不掌握在个人手中,如果靠企业和个人这样的民间力量是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在这方面来讲,政府在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缺位的。

第二个是,缺乏以活动或赛事为主的引导。刘建宏认为,多建场地就等于少修医院,政府应该在引导社会和全民积极参与活动或赛事方面多下功夫。的确,每年有几亿人次近亿元,如果每人每年少去医院两次就意味着总人次较少十几甚至几十亿。从经济角度来看,节省下来的医疗费用足够修建不少场地了。

中国体育产业长久发展之道在哪?

马成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所有人耐心

原中超公司董事长马成全认为,体育产业未来一定是有发展的,可以盈利的。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真正发展才有三四年时间,发展需要一定的路径和时间。同时,体育产业发展不是急功近利的产业,马成全表示我们看到的国际或者国内的顶级赛事都是历经几十甚至百年历史。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只有25年的历史,中超联赛也仅有15年时间,有了前20年的持续投入和发展,才有近5年的收获。体育产业同样需要时间去成长,需要投入去建设。同时,马成全也表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未来一定是赚钱的,但一定要踏踏实实把每一步做好。至于中国体育产业距离真正的爆发需要三五年还是十年甚至更久谁也无法断定,但在真正爆发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道路一定是曲折的,需要时间去历练。

中国体育产业长久发展之道在哪?

通过对四位行业专家的采访,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体育产业发展仍旧充满信心。体育产业发展这条路一定能走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巨大的。同时,四位老师也提到体育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以全民参与为基础,通过参与带动消费,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机会。正如张发强所提到的,体育产业发展中一定要卖“大碗茶”。另外,体育发展成为真正的产业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或长或短,但终究会到来。

媒体合作/广告投放/论坛/发布会媒体服务请联系:15110171297(Telephone&WeChat) / [email protected]

中国体育产业长久发展之道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