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交流經驗做法 全面推開「三變」改革——甘肅省農村「三變」改革現場推進會發言摘登

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全面推開“三變”改革

——全省農村“三變”改革現場推進會發言摘登

中國蘭州網7月30日消息 7月24日至25日,省農村“三變”改革領導小組在榆中縣組織召開全省農村“三變”改革現場推進會,認真學習貫徹省“三變”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交流推廣各地創造的典型經驗做法,對全面推開全省農村“三變”改革進行動員部署。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榆中縣肉牛養殖、高原夏菜、鄉村旅遊、田園綜合體4種“三變”改革模式,蘭州市、省財政廳、榆中縣、麥積區、莊浪縣、臨澤縣、徽縣、中盛農牧公司等8家單位作了交流發言。現將交流發言材料摘登,供借鑑參考。

拓寬“三變”改革新路徑注入鄉村振興新動力

中共蘭州市委蘭州市人民政府

蘭州市把“三變”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總抓手”、脫貧攻堅的“新引擎”、農村改革的“重頭戲”,在全市32個鄉鎮、34個村開展試點。目前,整合各類資金17.73億元支持全市“三變”改革;有12.85萬畝土地入股,發展農民股東6.3萬人,輻射帶動5萬多農戶增收,其中貧困戶7714戶;已發放入股分紅1409萬元。

突出“六個推進”,實現“三變”改革良好開局。按照“政府為主導、政策為引領、資金為保障、平臺為基礎、典型為帶動、督導為利劍”的思路,有序推進“三變”改革。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安排,成立領導小組,建立任務分解落實機制和領導分級包抓制度,構建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統籌謀劃、辦公室綜合協調、成員單位各司其職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了《實施意見》《試點方案》《財政支農資金入股和資產量化折股辦法實施細則》等相關意見。把“三變”改革列入財政預算,僅市財政今年下撥1000萬元,專門用於“三變”改革的推進。同時,緊盯清產核資、產業培育、農村產權、權益保障等,搭建了資產資源、主導產業、主體承接、產權交易、風險防控五大平臺。組織開展了“‘三變’改革正當時”宣傳活動,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採取調研抽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對改革推進情況進行督導。

探索“六種模式”,提升“三變”改革試點成效。按照“聯產聯業、聯股聯心、變多股多、佔多紅多”的思路和“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風險可控、保障權益”的原則,因村施策,積極探索了6種“三變+”改革模式。即永登縣龍泉寺鎮“三變+土地銀行+特色種養業”模式;榆中縣城關鎮“三變+田園綜合體”模式;七里河區魏嶺鄉“三變+鄉村旅遊”模式;皋蘭縣九合鎮“三變+休閒農業+加工企業”模式;皋蘭縣石洞鎮“三變+城市資源”模式;西固區河口鎮“三變+特色小鎮+休閒農業”模式。引導農民、村集體以土地經營權、資金、技術等多要素入股,促進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互動發展。

打造“六類股權”,豐富“三變”改革利益聯結。圍繞打造“股份農民”,在實踐中主要形成了“六種股權形式”。即採取土地入股,資源變資產,實行“保底分紅+收益分紅”;採取資金入股,資金變股金,實行“固定分紅+浮動分紅”;採取技術入股,員工變股東,實行“基礎分紅+獎勵分紅”;採取項目入股,死錢變活錢,實行“基準分紅+協商分紅”;採取生態入股,環境變真金,實行“固定分紅+出資共建”;採取設備入股,實物變活錢,實行“保底分紅+出資維修”。

激活農村發展要素釋放“三變”改革紅利

中共榆中縣委榆中縣人民政府

榆中縣將“三變”改革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聚焦“產業融合、主體培育、利益聯接”三個關鍵環節,在現行農業經營體系中求變,在全面釋放改革紅利中求好,在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中求效,全力抓好“三變”改革省級試點工作。

超前謀劃,聚力“三變”改革把盤定向。按照“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產業為平臺、股權為紐帶、企業為龍頭”的思路,有序推進“三變”改革。建立並落實縣級領導包抓責任制。確定城關鎮李家莊村等6個“三變”改革試點村,圍繞11項重點任務劃定了改革路線圖時間表,形成了“三變+田園綜合體”“三變+規模種植”“三變+特色養殖”“三變+鄉村旅遊”等發展模式。

三輪共驅,增強“三變”改革活力後勁。成立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引導和鼓勵農民入股。採用“支部+協會+合作社+農戶”“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產業聯盟”等經營模式,培育壯大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探索創新政擔貸、農村信貸產品,以貼息貸款的方式撬動銀行資金3億元,引進甘肅城鄉投等8家企業,投資41.9億元,為“三變”改革注入金融活力。

增資配股,推動“三變”改革提質增效。以財政資金為槓桿,撬動農戶家庭存量資金,實現了擴股增資、抱團發展。在農戶土地入股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增資配股,整合市縣財政資金800萬元投入李家莊村等4個試點村。用足用活增資配股政策,將農村“三變”改革列入財政預算,充分釋放財政資金吸納社會資金的能量,撬動農戶資金投入。將增資擴股按6%—10%的分紅比例保底分紅,隨後視企業效益逐年增加分紅,規範簽訂配股協議和股權證、分紅比例,確保入股農戶享受更多“紅利”。

無奇不股,實現“三變”改革綜合效應。圍繞“股份農民”探索建立了多元靈活的入股模式和利益鏈接機制,全縣21鄉鎮74個村4.2萬農戶9.97萬畝土地都參與到“三變”改革的大潮中,“三變”改革的成效正在逐步凸顯。通過“三變”改革增強了鄉村振興的“新動力”,找準了精準脫貧的“新路徑”,拓寬了群眾增收的“新渠道”,壯大了村級經濟的“新實力”。

打造產業發展平臺深入推進“三變”改革

中共莊浪縣委莊浪縣人民政府

莊浪縣把“三變”改革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舉措,創新體制機制,健全組織體系,優化產業佈局,建強經營主體,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加快了農民脫貧增收步伐。

突出平臺搭建,健全產業發展組織體系。按照黨委引導、政府推動、公司化運作、合作社組織、貧困群眾入社入股分紅的思路,莊浪縣成立了縣農業產業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搭建了“黨組織+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產業大戶+貧困群眾+金融保險”的產業發展平臺,形成了以國有公司為主導、龍頭企業為補充、專合組織和家庭農場為支撐、貧困群眾為主體的產業發展組織體系,帶動貧困群眾3.96萬戶進入產業發展組織體系。

突出農民參與,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採取土地、資金等10種入股方式,推行“三變”+特色產業、鄉村旅遊等10種改革模式,集中力量抓建了30個“三變”改革試點村、11個產業發展綜合示範區。目前,全縣共入股土地6.4萬畝、入股資金9200萬元,參與企業18戶,參股群眾1.32萬戶,其中參股貧困戶6636戶,已分紅資金3600多萬元,161個村有了集體經濟收入。

突出產業發展,夯實脫貧攻堅增收基礎。全縣果園面積累計達到65萬畝,可帶動3960人脫貧。畜牧產業今年扶持貧困戶新建牛舍3923座,可帶動7200人脫貧。種薯產業今年扶持貧困戶種植種薯6.52萬畝,可帶動2100人脫貧。勞務產業今年已經培訓1.6萬人、輸轉9.8萬人次,創勞務收入7.13億元,可帶動1.5萬人脫貧。特色產業扶持貧困群眾種植大蒜1.3萬畝、中藥材5500畝,可帶動1200人脫貧。

突出機制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產業發展精準到村到戶,制定了各產業三年發展規劃,每個產業都明確了主抓領導、責任單位、目標任務和推進措施。從嚴落實幫扶機制,確定430名科技人員組成10個技術服務隊,抽組40名專職人員組成10個督查組,對產業扶貧日督查、周通報,每兩個月對鄉鎮、部門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一次現場督查交賬,好的授予紅旗,差的給予黃牌警告,連續三次受到黃牌警告的鄉鎮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引咎辭職。

圍繞發展戈壁農業抓好農村“三變”改革

中共臨澤縣委臨澤縣人民政府

臨澤縣在推進“三變”改革中,以戈壁農業為突破口,以扎爾墩戈壁農業示範園區和8個試點村為重點,積極盤活閒置資源,創新生產經營方式,以點帶面,整體推開,取得了初步成效。

喚醒沉睡資源,讓閒置資產“活”起來。秉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理念,臨澤縣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一棚增收一土興工一山促遊”特色產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積極盤活戈壁荒灘資源。按照5年時間發展戈壁生態農業3萬畝,實現戶均擁有一座收入2萬元以上戈壁農業棚的目標,重點打造“一個產業園區、三條產業帶、六大特色基地”。在全面開展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建立可變資源臺賬,細化戈壁農業發展規劃,通過出讓、租賃、入股等方式,推動規模經營,發展特色產業,以變促活、以變增值。

培育經營主體,讓戈壁農業“靚”起來。按照“市場主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政府扶持”方式,高起點規劃建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一體的扎爾墩萬畝戈壁農業示範區,搭建“三變”+戈壁農業+精準扶貧的新平臺。市政府專門安排“三變”改革專項資金500萬元,縣上同步配套整合2600萬元,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1.2億元參與戈壁農業。對戈壁荒灘上新建的設施農業優先供應土地,配套水、電、路、綠化等基礎設施,並給予貸款貼息扶持。對新建30座以上日光溫室、6畝以上連體鋼架大棚的,每畝分別獎補2萬元和1萬元,並給予基質栽培補助。先後組織鎮村幹部、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赴六盤水、榆中、慶陽等地考察學習,引導鼓勵各類資源、資金入股發展戈壁農業。

完善利益機制,讓農民群眾“富”起來。在戈壁農業發展中,採取閒置土地入股、閒散資金入股、財政資金入股、扶貧互助資金入股、產業扶貧貸款入股、農機服務入股、技術入股、勞務入股等多種方式,使農民獲得了租金、掙得了薪金、分得了股金。全縣投入改革試點的財政資金全部折股量化,帶動貧困戶554戶;為97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三年期5萬元產業扶貧貸款入股經營主體,每戶每年分紅1500元。8個試點村今年可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03萬元,增長34%;農戶分紅255.4萬元,人均純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健全完善制度辦法調整優化資金投向全力支持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甘肅省財政廳

去年以來,省級財政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的決策部署,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完善制度辦法,加大投入力度,優化資金投向,為全省“三變”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和制度支撐。

制定辦法,為“三變”改革財政支農資金入股提供政策支撐。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省財政廳牽頭制定了《甘肅省財政支農資金在“三變”改革中入股和資產量化折股試行辦法》,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財政支農資金的入股範圍、入股主體、承接主體、入股方式、入股程序,對財政支農資金入股的監督管理、風險防範作了明確規定,為規範入股提供了基礎性政策支撐。起草過程中,還提請財政部對《辦法》進行了審查和指導,確保與國家涉農政策相銜接,增強了可操作性。

加大投入,為“三變”改革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一是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中央支持,今年落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6.62億元,較上年增長20.6%;省級財政已籌措到位專項扶貧資金46億元。同時,明確要求市縣兩級在確保上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基數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增列政策做實今年和明後兩年資金預算。扶貧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為市縣統籌資金推進“三變”改革夯實了基礎。二是持續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對於納入統籌整合範圍的中央20項、省級14項涉農資金,一方面在資金分配時集中向貧困地區傾斜,確保貧困縣資金增幅高於全省平均增幅;另一方面資金一律“切塊下達”,項目權限完全下放到縣,由貧困縣統籌安排、打捆使用。涉農資金的分配傾斜和統籌整合,為財政支農資金入股、推進“三變”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優化投向,通過“三變”改革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會同省扶貧辦研究起草了《關於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扶持產業發展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通知》。緊密結合農村“三變”改革,進一步調整優化扶貧資金支出方向和使用方式,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人口發展產業,增加貧困農戶股金分紅等資產性收益。為了防範財政資金入股風險,要求縣級政府研究制定到戶產業扶持資金投放辦法,加強財政資金入股監管;入股資金優先用於固定資產投資、購買生產資料等方面,形成可核查的物化資產,同時探索建立風險補償基金、購買商業保險等措施,分散和降低風險,確保資金安全和貧困戶受益。此外,省級財政還籌措2.2億元,全力推進實施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全覆蓋工程,支持全省貧困村每村建設不少於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打造“三變”改革承接主體和入股主體。

因地制宜創模式推進“三變”助脫貧

中共天水市麥積區委天水市麥積區人民政府

麥積區始終堅持把“三變”改革作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現代農業和促進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狠抓組織領導、主體培育、產業發展、規範入股等關鍵環節,紮實有序推進“三變”改革深入開展。

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包抓責任。建立領導小組統籌謀劃、成員單位各司其職、鄉村推進實施的工作機制,實行區分管領導和區農業、林業、水務等農口部門以及抽調工作組包抓指導試點工作,建立常態化督查制度。

培育經營主體,搭建發展平臺。在擴股增資和股權重組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麥積區農業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並在18個鄉鎮成立分公司,在貧困村新建(改建)2個以上特色產業合作社,形成了區級總公司統籌、鄉鎮分公司組織、村級合作社實施的經營體系。

發展特色產業,助農增收致富。區財政整合籌措13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發展蘋果、花椒等特色主導產業。目前,22個試點村共發展花牛蘋果1.1萬畝、花椒7000畝、中藥材1400畝,新建木耳基地3處150餘畝,發展中蜂養殖3200箱,建設新型環保建材廠一處、賓館1560平方米。

創新“三變”模式,提升改革成效。通過“三變”+財政資金模式、“三變”+土地資源模式、“三變”+林果資源模式、“三變”+集體資源模式、“三變”+人力資源模式,鼓勵引導有資源、有作務能力的人,以土地、勞動力、技術等入股經營主體,獲得勞務和管理等分紅收益。

科學劃分股權,共享改革紅利。因地制宜設置土地股、勞務股、技術股、效益股、激勵股等多種股權種類,引導集體、農戶和承接主體協商確定入股類型和分紅收益。探索形成固定(保底)分紅、階梯式分紅、固定分紅+效益分紅、按股權比例分紅等分紅方式,初步實現了產業發展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收益、農戶集體有分紅。

強化風險防控,保障農戶權益。引導農民、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承接經營主體依法訂立合同或協議,做到“三變”改革合同書、股權證、分紅單“三個到戶”。對以村集體名義入股的各類財政資金,在簽訂合同時明確將承接主體的相關等值資產作為抵押,確保了資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同時,擴大特色農產品保險品種,增強了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

“三變”改革增活力產業發展促增收

中共徽縣委員會徽縣人民政府

徽縣在推進“三變”改革試點中,突出黨委政府引導、遵循市場規律、豐富經營載體,形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產業提質增效、集體經濟壯大、縣域經濟提升的多贏局面。

推進資源變資產,培育多元增收新引擎。一是清產核資打基礎。全面完成了農村土地、林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三變”改革試點村,將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房屋、建築物等資產折資入股1846萬元,按“村集體持股、理事會管理”方式運作,確保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二是培育主體建平臺。按照“引進一批、發展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大力培育“三變”改革承接主體,全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33家,吸納帶動農戶3.5萬戶。三是產權交易激活力。建成了縣級農村產權確權抵押交易服務大廳和網絡交易平臺,全縣流轉土地20.1萬畝,流轉收益8550萬元。

推進資金變股金,開闢增值增效新渠道。一是財政資金變股金。把財政投入到村到戶扶貧項目資金,量化為村集體和農戶持有的股金,投入到產業發展。二是吸納民資變股金。通過財政資金撬動和產業龍頭帶動,發動農戶把閒散資金或土地、勞力、房產等生產經營要素轉化為股金,有效聚集社會資金投入“三變”改革。三是金融信貸變股金。協調縣內金融機構發放農村小額貸款6050萬元,推行“農戶貸款、帶資入股、企業託管、就業分紅”模式,引導無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將扶貧貸款入股到公司或合作社,讓貧困戶持有股份,獲得保底加分紅。

推進農民變股東,構築利益聯接新機制。一是推行“三變+特色產業”模式。引導資源、資金、農民向苗木、畜牧養殖、中藥材、中蜂養殖等特色產業集聚,農民通過土地入股、基地務工、創業就業,實現保底分紅、效益分成、務工收入“三重收益”。二是推行“三變+鄉村旅遊”模式。將“三變”改革與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旅遊緊密結合,盤活山水田林、人文古蹟等旅遊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新業態”。三是推行“三變+電子商務”模式。通過“金牌網店”的輻射帶動,把農戶吸附到電商農特產品種植、加工、銷售、運輸等全產業鏈,有效提升了電商產業的帶貧效益。

主動承接“三變”改革助推老區脫貧致富

中盛農牧集團

中盛公司秉持“產業全鏈條、市場全球化、富民全縣鄉、責任全社會”的經營理念,大力推廣“三方聯動、三變推動、品牌帶動、黨建促動”的現代高效畜牧業發展模式,實現了企業增效與農民增收的良性互動。

堅持三方聯動,積極搭建“三變”承接平臺。公司與西峰、鎮原等五縣區簽訂框架合作協議,推動“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三方聯動。通過建設產業鏈,增強驅動引擎;通過成立合作社,培強承載紐帶;通過主推新品種,打造脫貧產業。

堅持“三變”推動,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一是規範操作,合作共贏。公司與各方簽訂了規範的入股合同,健全股東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加強營運的規範化管理。二是多元入股,激活要素。公司設計了資金股、設施股、勞力股、技術股、土地股等多種股權形式,為群眾入股提供方便。三是踐諾分紅,讓利於民。公司在保本微利的情況下向群眾分紅2100萬元,其中貧困戶1600萬元。

堅持品牌帶動,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對接。公司從養殖到銷售各環節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派出技術人員駐場駐村,加強防疫指導,統一生產標準,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屠宰線,推廣分群餵養和TMR技術,建立質量溯源系統,全力打造地方畜牧產業優勢品牌。同時,與大型超市建立長期供貨關係,確保產銷對接,成功開拓了蒙古和中亞市場。

堅持黨建促動,做有情懷負責任的地方企業。公司專門設立黨員示範崗,向103個合作社下派黨建指導員,把黨建工作延伸到各個產業鏈。公司一手抓經營管理,一手抓宣傳發動,對公司項目覆蓋的57個村的村幹部、駐村幹部、第一書記進行了專題培訓。並深入貧困鄉村分析產業前景,動員群眾參與“三變”,實現集約經營、抱團發展,加快其脫貧致富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