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80年前的嬰兒照,激起美國對日本的反感

1937年8月28日(淞滬會戰己經爆發)在剛被日軍飛機炸燬的上海南火車站的鐵軌上,時任美國赫斯特新聞社之新聞記者的美藉華人王小亭在逃跑時拍攝到一組照片。轟炸進行時,王小亭所在的辦公室地點很靠近南火車站。人們每次看到這些照片都不禁潸然淚下。

一張80年前的嬰兒照,激起美國對日本的反感

下圖照片上的寶寶聽說叫“多多”。他的父母己被當場炸死。多多上面的棚子早已經被衝擊波給掀飛了,多多也炸得面目全非,他看到了火車站被轟炸以後的情景:天棚板掉在了火車軌道上,玻璃震得滿地都是,架空橋空落落的,裡面都可以看見外部,一些殘餘的碎片在架空橋上面搖來搖去,不時還有一些破爛落了下來,多多留在火車站裡,他還不會行走,在這裡他顯得孤獨和無助。

一張80年前的嬰兒照,激起美國對日本的反感

據相關的紀錄短片所記載:.轟炸過程中,還有一名男同胞越過廢墟抱起另一位受傷的三四歲左右的幼童,聽說是寶寶的哥哥,當時已能自行站立。而幫忙救難的同胞把他安置於月臺上,又隨即投入其他人的救援行動。

一張80年前的嬰兒照,激起美國對日本的反感

後來,多多被王小亭和那位幫忙救難的同胞帶到月臺上檢查傷勢。從圖片上看多多的傷勢很嚴重:右手掌被包裹著,左前臂被炸斷,腰部好像有明顯的裂傷,移位(可能己經傷及內臟器官)。不知道最後是否來得及送他去醫院急救。

一張80年前的嬰兒照,激起美國對日本的反感

“多多”的照片曾是震驚世界上一億三千六百多萬人的照片,日軍當年曾經以懸賞來通緝王小亭。這張照片後來也被美國 Look 雜誌在1937年12月21日號裡引用,以《 A Chinese Baby Survives an Air Raid》 (《一位在空襲中倖存下來的中國寶寶》)為標題,深入報道,激起了當時美國人大規模的反日情緒。時至今日,仍讓人憤懣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