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想起家鄉的端午節(原創隨筆)作者:張子保

我總想起家鄉的端午節(原創隨筆)作者:張子保

在北漂的日子,又一個端午節悄悄來臨,附近攤位四季出售的粽子,還是那般滋味,根本體會不到端午節的氣氛,我總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故鄉的風從田野的那邊吹來,便感覺耳朵也塗滿了綠的色彩。那是家鄉的六月,端午在望,農民朋友們戴著草帽在水田裡栽秧,一陣微風吹來,插好在水田的秧苗隨風致意。端午節的清晨,陽光燦爛,我們正在床上酣睡。母親就柔聲地叫開了:“貢獻,快起來到西村頭岸邊折幾個柳枝條和艾來插在各堂屋的門頭上。”我說:“好哩!”說著我穿好衣服,手拿鐵鍬和弟弟便朝西村頭岸邊去了。

我們來到西村頭岸邊上來來去去尋艾,我們腳上的鞋子都被露水打溼了。艾是一種泛白的野蒿,我們就連根拔起,收集到一大捆後,又去折柳樹枝。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回家交給母親。然後母親把柳樹枝編成帽子,給小狗戴一會兒,母親便從小狗的身上取了下來,戴在我的頭上。母親確說:“柳樹條可以強身健體、驅風避邪”。母親又把艾曬乾,然後捆起來,吊在屋簷下,有時放在雞籠上。風吹過,它們會發出細碎的響聲。偶有乳燕穿梁,莽撞的它們也會撞在懸掛的艾上。至於這時她們的翅膀是否能夠煽動起一絲清苦的蒿子味道,我倒是沒有印象了。唯一能品到這味道的時候,那是六月底的傍晚,我和小夥伴們赤著腳在乾涸的池塘邊玩耍,我一不小心腳踩到蛇上,被蛇咬了一口,頓時我的腳腫了起來。母親帶我到市各大醫院就診,都未好轉,我的腳腫的象饅頭,急壞了母親。村裡祖七奶告訴母親,用艾可以消腫。她說,把艾放在鍋裡,然後添水,把鍋裡的水燒滾了,把滾水舀到盆裡,盆裡再放兩個木板不能挨著水,然後把腳放在盆裡的木板上蒸氣,這樣連續一個禮拜天就好了。母親就按祖七奶的方法去做的,滿屋子蒸氣蒿子味道,就攤開了一鍋濃黑的藥湯。把我的腳放在盆裡的木板上用熱氣蒸一蒸消除腫痛。不到一個禮拜天,我的腳就好了。

我總想起家鄉的端午節(原創隨筆)作者:張子保

然而,孩提時最開心的不止這些,香包成了孩子們的重頭彩。掛在胸前的香包成了節日的風景,哪家的女人的手藝,哪家孩子乖,在端午的陽光下盡情展現。節日的孩子總是快樂的,孩子也成了節日的一種別樣的風景。

過端午節的時候,母親做在堂屋裡右手拿粽葉,左手抓糯米忙著包粽子,然後用鍋煮粽子。夜晚母親忙著和麵炸油條、糖糕、麻花等等。最後母親和我們一起吃粽子和糖糕。我們享受著母親的眼神,父親的笑聲,還有兄弟姐妹的嬉鬧等等......

我總想起家鄉的端午節(原創隨筆)作者:張子保

從離開童年,從出門打工,端午節逐漸成了記憶。每年端午節來臨之際,我總是想起家鄉的端午節,都會揪動著遊子的心啊。

作者簡歷:

張子保,黃河.淮河浪子等十幾個筆名,河南省正陽縣人,畢業於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系,資深媒體人,曾就讀於北京魯迅文學院作家班。他在多年的新聞工作中,共發表文學、新聞紀實作品1300多篇,其中代表作《日子深處有陽光》、《阿婆的愛心》等榮獲全國一.二.三.等獎!創辦《新莞人報》一舉成名;目前博主任某家媒體社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