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猪场突发高热症、致死率80%以上!原因分析

近期部分地区猪场生猪突
发高热症死率80%以上,有人说急性链球菌、有人说猪丹毒、有说肺疫、有说是附红体、有说猪瘟、有说蓝耳、有说霉菌毒素中毒,有说热应激,结果到头来,问病的蒙圈了。死因不明、难以下药,不能精准下药就会造成成本增高、延误病情。

一、发病率低、致死率却80%以上

不管是链球菌、丹毒、肺疫、附红体还是猪瘟、蓝耳、热应激都会引起体温急剧的升高,用药不慎,都会出现高烧不退、反弹、退烧伤亡。尤其热应激问题盲目的使用西药退烧(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很容易造成低温致死。 近段时间临床反馈发病率最高是猪丹毒、附红体、猪瘟。

A.猪丹毒

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得最盛。本病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临床多见于急性型与亚急性型

急性型

此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内死亡。 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亚急性型(疹块型)

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
近期猪场突发高热症、致死率80%以上!原因分析

防控:1. 猪丹毒首选药物是青霉素,青霉素4~8万IU/k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3次,连续用3~5d,有极好疗效。根据病情还应配合清热类药物(如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方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2.群防群控:瘟易康(清瘟败毒散)+阿莫西林拌料。

B.附红体

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相对较少。最早见于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后来逐渐蔓延至河南、山东、河北、甚至新疆和东北地区。

临床症状

① 发烧至40°C以上,采食减少,耳、臀部及全身皮肤出红点;耳廓与四肢末端暗红,温度较其它地方为低,严重时发生耳廓坏死。时间延长(或用药治疗后)可能表现为苍白,可视粘膜贫血、黄疸;用药后可能好转或康复,但仍可复发,猪只不易产生免疫力;耐过猪长速变慢.

② 临产母猪或分娩后3~4天。母猪表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持续高热达41℃,贫血,黏膜苍白,乳房或外阴水肿持续1~3天,产奶量下降;母猪可发生繁殖障碍,表现为早产、产弱仔和死胎;母猪的受胎率降低,不发情或发情期不规律。
近期猪场突发高热症、致死率80%以上!原因分析

防控:1.猪附红体病比较敏感的药物是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土霉素等)磺胺类(磺胺间甲氧嘧啶)、血虫净等药物。

附:血虫净,贝尼尔(三氮脒)。常用粉针剂,治疗时用灭菌生理盐水,调配成5%-7%的注射液,用量按照生猪体重5-7 mg/kg,深部的肌肉注射,每间隔48小时,重复注射1次。

2.群防群控:瘟易康+乎感清+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拌料,VC饮水。

C.猪瘟

在中国CSFV的持续性感染和免疫保护效力下降(疫苗本身质量、保存运输、免疫操作等)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给猪瘟防治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临床症状

1.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2.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

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近期猪场突发高热症、致死率80%以上!原因分析

防治: 确诊猪瘟,紧急接种猪瘟疫苗方为上策。可以尝试先退烧之后,再使用猪瘟疫苗,天意免疫康与第四需要同时饮水降低疫苗反应,提高免疫效果。

所谓事出必有因,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及时做好亡羊补牢,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所谓“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重于防”,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且不可盲目大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