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站位 构建平台 创新服务 贵阳市全面提升新时代复退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提高站位 构建平台 创新服务 贵阳市全面提升新时代复退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提高站位 构建平台 创新服务 贵阳市全面提升新时代复退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提高站位 构建平台 创新服务 贵阳市全面提升新时代复退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观山湖区复退军热服务中心接待复退军人

贵阳是一座红色名城,拥军优属是“爽爽贵阳”的优良传统,贵阳已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近年来,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精神,聚焦服务国防和军队改革,顺应复退军人美好生活需要,全面落实各项抚恤优待和困难帮扶政策措施。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开展拥军爱军、服务国防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提高站位、构建平台、创新服务”的工作思路,以拥军爱军为载体,在全省率先成立“军人之家”基础上,建立复退军人三级服务平台,即在全市10个区(市、县)建立复退军人服务中心、在172个乡(镇、社区)建立复退军人服务站、在1517个村(居)委员会建立复退军人服务室,全面加强复退军人事务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新时代复退军人服务保障能力,营造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书写“军爱民、民拥军”的时代新篇章。

坚持高位推动 强化制度建设

为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拥军爱军各项工作,贵阳市坚持高位推动,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党委对双拥工作和复退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拥军爱军工作格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工作始终高位运行。

建立“书记抓、抓书记”一把手工作负责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市委、市政府及贵阳警备区相关领导任副组长,51个市直相关部门和驻筑部队为成员的拥军爱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书记抓、抓书记”一把手工作负责制。市委、市政府等市四大班子所有领导在“拥军爱军工作月”进家入户走访复退军人,市委常委会单月听取一次拥军爱军工作汇报,党政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研究拥军爱军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高站位 构建平台 创新服务 贵阳市全面提升新时代复退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2017年11月南明区在复退军人服务中心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明确“10个1”工作目标和“1+11”长效工作机制。制定《拥军爱军贵阳行动计划》,明确了拥军爱军“10个1”工作目标:“建立一个长效工作机制、创新一个考核办法、制定一个五年行动规划、搭建一个数据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活动服务场所、培养一批复退军人骨干、培育一批志愿公益组织、设立一个慈善公益基金、营造一个社会宣传氛围、构建一个快速处置机制”;建立了拥军爱军“1+11”长效工作机制,即每年7月为拥军爱军工作月,其他11个月每月有一个拥军爱军工作主题(各月主题分别为:1月“筑城送温暖”、2月“关爱功臣”、3月“军民共建”、4月“爱国主义教育”、5月“军人子女教育”、6月“复退士兵安置和教育培训”、8月“征兵”、9月“国防教育”、10月“军转干部安置”、11月“随军家属就业帮扶”、12月“拥军爱军考核”),确保拥军爱军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拥军爱军贵阳行动工作考核办法》《关于深化拥军爱军工作改革的意见》《贵阳市领导干部走访复退军人工作方案》,各区(市、县)分别相应制定了领导干部走访退役军人工作方案、拥军爱军活动月实施方案、八一建军节走访慰问活动方案等,为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提供了遵循和指导。

据了解,2018年7月,贵阳市四大班子31名领导分别走访慰问全市62名复退军人,与复退军人亲切交谈,了解复退军人的所想、所盼、所求。各区(市、县)按照“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深入走访、摸清底数”的工作要求走访慰问复退军人,走访率达100%。各级各部门在走访中仔细询问、耐心倾听,了解复退军人家庭生产生活、医疗住房、就业创业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情况,将收集到的困难问题分送到相关职能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复退军人解决实际困难。“八一”建军节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先后走访慰问驻筑部队,送去慰问金249万元。

实行“季度督查+半年测评+年终考核”考核机制。季度督查就是采取实地考察、查看资料的方式,对各区(市、县)拥军爱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单月向市委常委会做汇报。半年测评就是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通过发放问卷、电话询问等方式,随机抽取贵阳市部分复退军人、重点优抚对象、驻筑现役军人进行拥军爱军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量化评分、排名,并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年终考核就是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对各区(市、县)双拥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绩效目标考核和“双拥模范城(县)”评比的重要依据。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服务引领

贵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运用“互联网+复退军人”理念,深化复退军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复退军人服务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复退军人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能力。

“复退军人服务平台+议事会制度”:夯实工作基础。贵阳市立足基层,建立了三级优抚服务机构平台,在政府与复退军人之间架一座“连心桥”,确保复退军人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依托三级服务平台,分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复退军人代表参与的“复退军人议事会制度”,复退军人议事会代表由政府推荐、复退军人选举产生,通过“老兵帮老兵、老兵议老兵、老兵管老兵”,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议事方式,使复退军人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解决复退军人困难、化解复退军人矛盾,凝聚正能量、增强荣誉感,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提高站位 构建平台 创新服务 贵阳市全面提升新时代复退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观山湖区军人之家信访服务大厅

“服务管理系统+手机APP”:提高服务能力。贵阳市以大数据为引领,搭建了市、区、乡三级复退军人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贵阳市复退军人精准化服务管理系统”,收录了7万余名复退军人信息数据,建立“一人一档”、实行清单式管理,做到复退军人底数清、情况明。在全国率先为复退军人开发了集政策查询、诉求反馈、问题咨询、困难帮扶、业务申请等为一体的手机客户端“贵阳优抚”手机APP。“贵阳优抚”手机APP的数据查询、问题咨询回复以及后台系统的数据分析等功能,弥补了由于复退军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工作失误。用“键对键”代替“面对面”,让数据多跑路、复退军人少跑腿,畅通了复退军人诉求渠道,降低了诉求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提升了复退军人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和精准化帮扶水平,让广大复退军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强荣誉感获得感。截至目前,已有4万名余复退军人下载使用,使用率达64.3%,共受理复退军人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申请592件,回复各类问题咨询3164余条(次)。

“党建工作+复退军人骨干”:凝聚正能量。贵阳市将复退军人党员党建工作和培养复退军人骨干作为强化复退军人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复退军人党组织,对复退军人党组织关系的摸底、核实,让复退军人党员特别是农村或城镇无工作单位复退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全部接转至村(居)等基层党支部,确保复退军人党员底数清、情况明,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同时,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复退军人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党员责任,并将一批政治素质高、有个人特长、热心社会公益的复退军人骨干纳入党组织重点培养范围,引导他们采取备案、登记方式领办社会服务、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带领广大复退军人在生产生活和改革建设稳定等各方面作表率、走前列,凝聚社会正能量。目前,贵阳市复退军人中党员28226人,党组织关系在村(居)委会支部的有14346人,其中606人担任村(居)两委成员,带领群众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7月25日,贵阳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总支书记、所长周维带领干部职工10余人前往高寨乡谷丰村走访慰问13名复员退伍军人及参战老兵,感谢退伍军人及参战老兵对国家建设、守卫人民的幸福所做的卓越贡献,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保持军人本色,做好本职工作,为地方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坚持精准帮扶 强化权益保障

以民生和需求为导向,贵阳市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坚持精准帮扶,切实维护复退军人合法权益,实现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2018年,贵阳市领取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共有17669人,已下拨抚恤补助资金1.4亿元。认真落实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生活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在乡老复员生活补助标准最高达2770元/月,最低达1951元/月;认真开展春节、“八一”建军节慰问优抚对象活动,每人每个节日发放慰问金500元,共发放慰问金1770余万元;认真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政策,2018年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274万元;认真开展优抚医疗巡诊和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工作,为106名优抚对象开展医疗巡诊、进行了免费体检并建立了健康档案。乌当区组织30名优抚对象在贵州福万康康复医院进行了短期疗养,期间组织优抚对象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举办红歌会、温泉休养等活动,得到了优抚对象的一致称赞和致谢。筹集机关事业单位空编工勤岗位和市管国有企业岗位,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举办了2018年退役士兵春季专场招聘会,105家单位入场招聘,提供了630个岗位,193名退役士兵达成就业意向;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和退役军人保密教育管理工作培训,完成了318名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云岩区军干所“八一”期间开展“三同”党组织活动,组织军休干部开展“观多彩贵州 享祖国腾飞”环城游活动,开展“微党课”为军休干部发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摘抄资料,并对参加活动的所有党员进行宣讲。

6月28日,观山湖区军创中心组织贵州军阅国际酒店、贵阳万科物业等9家企业,提供100余个工作岗位,在武警贵阳支队大礼堂举办专场招聘会,面向各驻军部队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和即将退役的军人及家属开展现场招聘,切实解决军人后路、后院问题。

全力开展困难帮扶。“省43号文件”出台后,贵阳市一个月之内在全省率先出台、下发了实施意见,工作中本着“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原则,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策”的方式,帮助复退军人解决生活、医疗、住房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问题,每年投入困难帮扶资金7000余万元。此外,再利用拥军爱军慈善公益基金,为享受各种优抚救助政策后仍有困难的复退军人再织一层社会保护网,确保复退军人困难帮扶工作全覆盖。截至目前,纳入城乡低保范围的复退军人2184人,2326人(次)获临时救助355.4万元,6456(次)获临时救助640万元,955名复退军人纳入精准扶贫范围;复退军人危房改造已完成1288户,633名复退军人家庭纳入城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144名复退军人获1883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94名复退军人获“3个20万”小微企业扶持,347名复退军人获公益性岗位就业安置;7069人(次)复退军人子女获教育资助186万元。市、区(市、县)两级财政每年须投入1500余万元,为复退军人提供乘坐公交车优待,2018年共为45244名复退军人办理乘坐公交车优待IC卡(其中1008次的A类10233张,200次的B类35011张)。

提高站位 构建平台 创新服务 贵阳市全面提升新时代复退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毛羽义师傅对居民进行劝导疏导

大力扶持就业创业。注重扶持复退军人就业创业,强化复退军人的“造血”功能,增加复退军人收入,满足复退军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6年,观山湖区投入资金2.7亿元打造的“军创中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为复退军人及家属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创业孵化、创业指导等服务。2017年,本区近百名复退军人及其他区(县、市)1264名复退军人全部接受培训。为复退军人及家属初创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与8家金融机构合作提供资金1000万元的“军创贷”。观山湖区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发的复退军人就业创业云数据库,收集省内外158家企业近9000个就业岗位信息,与吉利、西南商贸城、通源汽车等40家企业和贵阳学院等10家培训机构达成复退军人就业、培训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了省内外14名创业指导专家组成专家团队,目前,已收集创业项目49个、创业帮扶项目2个、正在筹备自拟项目2个。息烽县授予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复员退伍军人创业就业实训基地”称号,共吸纳51名复退军人就业,开展农业种植养殖培训100余人。

依托观山湖区“军创中心”,贵阳市建立了“贵阳市复退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整合人社、民政、工商、税务、农业、扶贫等部门的政策资金资源,开展以扶持就业创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复退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2018年5月10日,成功举办了“贵阳市复退军人创业沙龙”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对复退军人创业进行培训。

贵阳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成立退役军人保障管理机构为契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开展困难帮扶助力复退军人实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持续深化拥军爱军工作提升复退军人服务管理能力,确保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成立后工作平稳过渡、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复退军人成为新时代最可敬最可爱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梦凝聚贵阳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