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出题官“帅江南”:恋爱时也闹过“方便”的尴尬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张楠)《“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赛事,以“中外交流”为核心理念,构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今年迎来了它的第十七年,今年的节目也将于7月30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卫视播出。与以往不同,本届比赛引入“汉语大课堂”的概念,别出心裁地设置“中外出题官”这一角色。每位出题官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体验,选手通过与出题官的交流感受新时代中国的变化,从题目本身引起共鸣,为比赛增添新的亮点。

“汉语桥”出题官“帅江南”:恋爱时也闹过“方便”的尴尬

在决赛第一场的现场,一对跨国夫妻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本场比赛的首位出题官,王帅和江南。王帅是来自东北的小伙子,而江南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女孩儿。

江南原名叫Marie,出生在澳大利亚的西部城市帕斯。她是农场主的女儿,与羊群为伍,在油画般的田园里长大。因为对中国的热爱,2009年她来到中国,成为一名外教老师。那年,王帅正在读大四,同时也是一名兼职歌手。在一次聚会上,两人因共同的朋友相识,因为同样喜欢音乐,两人越走越近,最后顺理成章走到一起。

中国文化的魅力深深感染着江南,文化底蕴是她喜欢中国这片土地最重要的原因。尽管中澳两国之间的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她都主动去适应,并慢慢融入这种文化氛围。在磨合的过程中,她也和很多初来乍到的外国友人一样,闹出过许多笑话。第一期的“汉语大课堂”中,在主持人陈铭和李莎旻子的询问下,王帅就爆出了他们在恋爱之初发生的一件趣事。江南刚到中国的时候,中文很不好,只会说简单的几句日常用语。有一次,王帅对江南说:“你方便的时候来我家吃饭吧。”江南听到这句话,面露难色,反应特别奇怪。王帅觉得不对劲,以为江南有什么难言之隐,后来才知道,她把“方便”理解成了上厕所的“方便”。

这个话题引发了选手的共鸣,大家纷纷参与讨论,讲述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发生的小尴尬。来自意大利的齐善欣在上海留学时,喜欢上了一位中国男生,有一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她终于鼓起勇气向他表白。但是男生回答她:“对不起,你不是我的菜。”语言障碍是所有外国人在中国生活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除了语言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同样需要慢慢去适应。当主持人陈铭问及“婆媳关系”时,江南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相当好啊。”她说。江南作为一个东北农村小伙的媳妇,跟婆婆相处融洽,农村的婆婆和公公更是拿她当亲闺女一样对待,把最好的都留给这个远道而来的孩子。江南也会帮婆婆做农活,学做东北菜,一家人相亲相爱,非常幸福。江南说起婆婆对她的好,总是会热泪盈眶。现在江南已经把婆婆公公接到北京和自己住在一起,她说一家人在一起很温暖。

今年是江南来到中国的第十年,十年的时光,江南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本土文化。在“汉语大课堂”上,她和王帅带来了一首二人转《小拜年》,不仅唱腔标准,而且手绢舞得非常娴熟,不禁让人连连称赞。这道题目不仅考察同学们的汉语听力,还考察同学们对中国亲属称谓的深度理解。此外,他们还带来了一道多义词考题,考察同学们对“背锅”的理解。作为首位出题官,王帅和江南看着台上的同学们,感触颇多。“能让更多同学看到我们这些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这么幸福,我们也非常开心。看到这些优秀的同学为了比赛努力,觉得每一个人都特别可爱,希望他们都能拿到好成绩!”

“汉语桥”出题官“帅江南”:恋爱时也闹过“方便”的尴尬

“班主任”陈铭和“辅导员”李莎旻子

说到与“汉语桥”的相识,江南有些遗憾:“如果刚来中国时知道这个比赛,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参加。”如今,她早已脱离大学生的身份,但是能和王帅一起以出题官的身份登上“汉语桥”舞台,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也感到非常幸运。同学们洋溢着青春活力,她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今年的“汉语桥”设置了“汉语大课堂”新模式,引入了“答题官”这一角色,和以往纯答题模式相比,它突破了文化单向输出的局限性,增加与选手的互动。江南和王帅在担任出题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个比赛竞技的舞台,更是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通过大家的视野发现一种不一样的文化表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