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發酵:醫藥行業潛伏的「冰山」該怎麼破?

疫苗安全是人命關天的大事,2016年的山東疫苗事件讓整個疫苗行業陷入冰點。為嚴懲違法犯罪行為,規範行業發展,國家開始加大懲治力度,抓緊完善監管制度,落實疫苗生產、流通、接種等各環節的責任。疫苗企業也在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自查,按要求規範生產。然而兩年過去了,疫苗行業重新堆積起來的信任和安全又崩塌了。

7月15日,國家藥監局通告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生生物”)生產的狂犬病疫苗被發現存在生產記錄造假等問題,已被責令停產,收回GMP證書,並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7月19日,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長生生物生產的“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在“效價測定”項不符合規定,應按劣藥論處。目前,有關部門已對涉事企業進行相關處罰,並展開立案調查。

針對上述兩起事件,社會各界給予了高度關注。另根據最新消息顯示,國家藥監局將組織對所有疫苗生產企業進行飛行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將嚴肅查處。疫苗行業也將再次迎來更為嚴格的整治風暴。

疫苗事件值得醫藥人去深刻反思

兩起事件持續發酵,有人不禁發問,國內疫苗行業為什麼屢次發生安全問題?其實,藥品安全不僅是疫苗行業的問題,還是整個醫藥行業的問題。在這兩起事件上,有太多東西值得醫藥人去反思。

人們對國產藥的信任要怎麼恢復?

近年來,藥品安全問題屢有發生,本是治病救人的藥,卻違反了其本質。藥品不同於普通商品,它屬於經濟學意義上的“信任品”,也就是消費者對這類商品的質量處於信息不對稱狀態,高度依賴於信任、聲譽、口碑。若發生一個造假事件,將會毀掉無數人的信任。

比如此次疫苗事件,不少家長在朋友圈裡炸開了鍋,紛紛曬出孩子的疫苗接種本。有家長表示:“雖然孩子並未接種涉事疫苗,但誰又能保證打入的疫苗一定沒問題?當毒奶粉來了我們可以選擇代購,但當‘毒疫苗’來了,我們該怎麼辦?信任缺位真的是一大問題。”

要想恢復對國產疫苗、國產藥的信任,有專家表示,國家需要整合監管體制,加大事後處罰力度。在日本,如果有企業在食藥領域造假,將進行嚴重的懲罰,涉事企業甚至會傾家蕩產,並且永遠不能進入該行業。但在我國,相關監管力度還有待加強,相關制度也有待整合和完善。

除此之外,醫藥企業還要將消費者利益放在首位。業內人士曾表示:“生產世界上安全又管用的藥,就是要讓世界充滿良心藥。”做良心藥、做放心藥,以實幹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才能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國產藥產生信任。

醫藥行業潛伏的“冰山”問題怎麼解?

藥品安全是醫藥行業的一大難題,但限制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還有很多。此次疫苗事件暴露出的“藥企屢教不改”、“監管缺失”、“問責機制”等行業問題都需要儘快解決。對於“藥企屢教不改”,醫藥人士劉教授認為,要達到處理一個教育一片的效果,就必須抓住典型,依法從嚴處理。

而“監管缺失”、“問責機制”則是醫藥行業的制度問題。業內指出,要想改善醫藥行業的營商環境,重要的不是醫藥企業需要多少道手續,而是如何讓醫藥企業在市場中更加合法地生存以及無法生存。因為一個按法規發展、按要求生產的企業將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榜樣和利好影響,而一個違法企業,則會破壞行業和市場的正常秩序,帶來嚴重危害。

疫苗事件暴牽扯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藥品質量、安全,更多的還有藥企責任、行業監管、問責和處罰機制等,這些也恰恰是醫藥行業中的潛伏的問題。希望在疫苗事件後,國家和企業都能將這些藏在海底下的“冰山”問題徹底解決。

客觀看待疫苗事件 切勿“因噎廢食”

儘管疫苗事件讓人們失望、憤怒、懷疑,但疫苗的作用還是需要了解,切勿“因噎廢食”。根據國家藥監局監測數據顯示,2008 年以來,國家藥品抽檢計劃共抽檢疫苗產品 944 批次,合格率 99.6%,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疫苗非常安全。

筆者瞭解到,疫苗產生的不良反應,多發生在接種後的 24~48 小時內,主要包括局部的紅腫熱痛、發熱、過敏等,一般比較輕微。而過敏等比較嚴重的情況,發生率很低,對大多數人來說,疫苗是安全的。

“一類疫苗所預防的乙肝、麻疹、百日咳,二類疫苗所預防的水痘,這些疾病對於孩子的健康都存在巨大的威脅。”醫藥人士說,接種疫苗仍然是保護健康有效的手段,仍然應該堅持打疫苗。

雖然此次疫苗事件引發了嚴重的影響,但我們也應客觀看待。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對涉事企業展開調查,疫苗行業也會得到進一步整治。消費者不能因為此次事件而對整個疫苗行業全盤否定;疫苗企業以及更多醫藥企業要以此為“警鐘”,加大自查力度,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生產,杜絕違法犯罪行為,助推疫苗行業以及整個醫藥行業健康發展。(來源:中國製藥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