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半月惊魂”!股民惨遭“闷杀”后该怎么办?

近期医药板块“黑天鹅”满天飞,长生生物问题疫苗案件持续发酵、华海药业“毒素门”、美年大健康体检用冒牌医生等等。

这些事件背后不仅仅是上市公司股价跌停这么简单,对整个医药板块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那么被“闷杀”的股民应该怎么办,医药股还有机会吗?

医药板块“半月惊魂”

受疫苗事件影响,恐慌情绪在二级市场的医药板块蔓延。在负面情绪影响下,7月下旬,医药板块大幅下跌,30日,智飞生物、九芝堂等多股跌停,市场一片哗然!!!

医药板块“半月惊魂”!股民惨遭“闷杀”后该怎么办?

数据显示,7月16日至26日,医药板块ST长生和康泰生物领跌,跌幅分别为55%和37%,跌幅10%以上的个股也有34只,包括华大基因、智飞生物、海南海药、冠昊生物、长春高新、九典制药等。对比之下,自年初以来,医药生物板块在7个月的交易时间里上涨了325.75点,跌幅3.53%,而同期上证指数表现为下跌14.45%。而在7月23日早盘后,这一涨幅已经跌平。

Wind数据显示,7月15日~7月27日,在名称带有“医”“药”的82只非分级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中,仅有广发全球医疗保健人民币、广发全球医疗保健美元、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人民币、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美元现汇这4只医药QDII业绩为正,其余医药基金纷纷收跌。其中,有7只医药主题基金跌幅超过10%。7月23日以来,在所有类型的非分级基金中,跌幅靠前的10只均为医药基金,其中跌幅最大的一只下跌近8%。

为什么投资医药股容易“踩雷”?

从全球股票市场来看,医药行业都是一个牛股辈出的领域。A股市场上的恒瑞医药、片仔癀、云南白药、长春高新等牛股早已为投资者耳熟能详。投资者对医药股的热情,本质上源于对医疗这个行业未来空间的认可。也正因为如此,A股市场上优质的医药股,投资者赋予的估值也不算低。

国家对医疗行业重视有加,医改也在不断推进,医疗行业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但为何投资者还是容易踩到医药股的地雷呢?

首先,医药行业整体上是个高毛利行业,尤其是一些有核心品种或独家品种的医药公司,可以称得上是暴利。在暴利面前,一些缺乏道德底线的医药企业就有可能铤而走险,粗制滥制假药劣药,这样的企业丑行一旦被揭露,就是“黑天鹅”事件,股价连续跌停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普遍对医药股的前景看好,加上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踩到一些有问题的医药公司。

其实,医药股投资是个相当专业的活儿。各种名目繁多的医药专有名词,即便专业的医药类投资者也未必能全部搞清楚,也难以把握技术性的研发方向。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质量,很难识别,容易跟风炒作。

医药行业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攸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一旦这个行业的“黑天鹅”事件爆发,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发酵效应,在二级市场造成恐慌情绪,从而带来整个板块的“踩踏”事故。即便是一些优质的医药股,也会因为行业的污点而遭到错杀。

数据显示,A股上市医药生物企业284家(申万行业分类)。然而,这些上市药企的研发费用却少得可怜。284家上市企业的研发费用总和仅为辉瑞制药公司研发费用的59.49%。对于医药企业来说,研发费用那么低,销售费用那么高,肯定存在问题。

避险还是抄底?

根据Wind的医疗保健类中有290家上市企业。从2017年的销售毛利率来看,前10名分别为我武生物、贝达药业、海特生物、舒泰神、正海生物、艾德生物、康弘药业、德展健康、龙津药业、康泰生物。英特集团、南京医药、冠福股份垫底。我武生物销售毛利率为96,35%,康泰生物以88.26%挤进前10,长生生物排名15,销售毛利率为86.55%。

相比毛利亮眼的茅台,茅台酒去年销售收入为523.94亿元,毛利率为92.82%。药企中我武生物、贝达药业、海特生物、舒泰神、正海生物共5家毛利超过茅台。

银河证券数据,公募二季报显示,基金仓位整体略有下降,其中股票型从上季度末的86.7%下降到85.08%,偏股型从上季度末的82.29%下降到79.89%。该季度公募基金超配的行业是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电子,其中对医药生物的配置从一季度的3.94%增至6.17%。

中报业绩来看,国信证券对核心覆盖的33家公司2018年中报业绩进行了前瞻分析,并得出这33公司业绩增长较快,增速较为集中在20%-40%的区间内,中位值在25%。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40%以上的有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0%-25%的有11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0%以下的有4家。国信证券认为,随着政策大幅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未来优质龙头公司集中度将迅速提升,医药产业正在加速分化,其对龙头公司业绩普遍较为看好。

国信证券认为,随着政策大幅提高行业进入壁垒,未来优质龙头公司集中度将迅速提升,医药产业正在加速分化,其对龙头公司业绩普遍较为看好。

天风证券认为,医药板块受疫苗事件发酵影响,表现略逊于大盘。各企业半年报逐渐进入密集披露期,从目前业绩预报情况看,医药板块整体业绩表现稳健,建议密切关注中报业绩优异标的,尤其是中报业绩高速增长或超市场预期个股。同时,受“疫苗事件”影响,医药板块出现一定程度回调,部分标的或被“错杀”,但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消极变化,存在估值修复机会;长期来看,医药板块公司业绩确定性相对依旧较高,继续看好优质龙头、白马以及细分领域的小龙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