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过后医药板块再遭美年健康拖累 大幅回调系遭遇行业黑天鹅还是前期涨幅过大?

■ 实习记者 黄彦韬

医药行业近期可谓是祸不单行。疫苗事件风波刚平,7月30日,美年健康(002044)又被指用冒牌医生体检,盘中放量跌停。与此同时,医药板块内许多相关概念股又霸占了跌幅榜前列。《金融投资报》记者统计发现,自7月23日至7月30日短短一周,申万医疗卫生行业以总市值加权平均计算,已累积下跌6.07%,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跌幅居首。年初“高歌猛进”的医药板块为何在这个夏天遭遇“极寒霜冻”?《金融投资报》记者一探究竟。

医药受三大因素共同拖累

近期发酵数日的疫苗事件逐渐平息,7月30日,美年健康被指用冒牌医生体检的消息又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话题榜前列。有媒体曝出,美年健康被质疑用早已死亡的医生违规签发医检报告等内容,公司股价应声跌停。虽然其后美年健康相继发布声明称系遭遇有组织黑公关、报道内容失实、“死亡医生”仍在等措施,股价依然牢牢一字封死跌停板,跌停价封单超过14万手。与此同时,不少重仓基金相应“踩雷”。根据基金二季报披露数据,美年健康共获79只基金重仓近2亿股,日浮亏超过4亿元。

7月30日开盘,仿制药、医疗卫生、抗癌药物、疫苗、中药、医疗器械、食药追溯、民营医院等众多医药行业概念板块即领跌两市,且跌幅均超过2%,行业总市值于一天之内再次蒸发1178亿元。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从7月23日至7月30日短短一周,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累积下跌6.07%,共计2436亿元市值灰飞烟灭。

今年上半年,作为防御性板块的医药行业在大盘指数累跌的背景下,逆势上涨3.4%,仅次于休闲服务及食品饮料。而如今的情形,却可以说是各路资金“人走茶凉”。那么,究竟这一轮下跌是行业遭遇黑天鹅,还是涨幅过大本身就积累了风险?

对此,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券商分析师认为,一方面,医药股过于强势本身存在回调需求;另一方面,近期政策边际有所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宽松货币都利好基建一类行业,医药属于防御性板块,在这种情况下资金转战在所难免;加之近期的黑天鹅事件本身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更大。

“熊市下一枝独秀的医药板块,市场可能在等待一个看空的逻辑;年初以来长期滞涨的周期板块,市场可能在等待一个多头的逻辑。”申万证券医药生物团队研报称:“行情来了,事件总会适时出现,关键还是市场选择去相信什么。”

下半年医药投资逻辑未变

事实上,兴业证券分析师表示,每一次公众事件爆发后,行业多少都将迎来制度的修复和监管的改善,长期来看,这些事件将更利于行业发展,去芜存菁。因此,除了下跌原因,下半年医药投资策略及逻辑是否改变更加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对此,申万证券分析师表示,上周板块大跌中,楚天科技一周上涨60%,华兰生物表现也较好,说明高风险偏好的资金没有抛弃医药板块,维持“2018年的医药板块是震荡市的进攻品种”这一判断,下半年高估值、拥有长逻辑的医药个股,仍然是高beta(笔者按:beta即“β”,一种风险指数)的进攻标的,“医药公司的本身,并不会因为资本市场的波动而波动。”

财通证券分析师也表示看多医药商业,“三底共振迎来小阳春”。该分析师称,全国推行两票制的大限是今年 9 月底,一般企业需要提前半年做准备,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二季度末两票制影响的因素基本消退了,基本面见底;同时,货币财政政策的阶段宽松迎来行业戴维斯双击效应,出现政策底;此外,目前相对医药生物全行业的估值溢价率在-45%,比 2007 年中的历史大底部还低 20%以上,同时TTM-PE在21倍已经低于2008年低点的30倍、2012年低点的32倍30%以上,医药商业估值很有可能是历史性的市场底。

天风证券分析师表示,下周,各企业半年报逐渐进入密集披露期,从目前业绩预报情况看,医药板块整体业绩表现稳健,建议密切关注中报业绩优异标的,尤其是中报业绩高速增长或超市场预期个股。同时,受利空消息影响,医药板块出现一定程度回调,部分标的或被“错杀”,但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消极变化,存在估值修复机会;长期来看,医药板块公司业绩确定性相对依旧较高,继续看好优质龙头、白马以及细分领域的小龙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