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被深圳超越吗?

德琥


同学,关于你的这个问题,我不想谈论高大上的诸如gdp,创新力度,互联网经济,产品专利等从经济专业角度分析的回答,我仅以小市民,农民工的切身体会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1998-2008,2013-2014工作在深圳,前前后后大概12年左右的时间。2014至今在上海工作,以我的小角度看,深圳要超越上海有较大的难度,下面谈谈个人的切身小感受。

在深圳呆的时间真的好长,那时觉得深圳好牛,高楼大厦到处都是,马路整洁宽敞笔直,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从东边的龙岗区到西边的宝安区竟然要坐高速公交。环境及交通便利上看是很不错的,缺点是深圳的南北距离太短,群山阻隔,没有纵深的腹地作进一步的发展,房租便宜,居住环境较好。地铁线路较少,高校资源不足。

来看看上海,上海的城市建设给我一种比深圳大气,洋气,有历史底蕴的感觉,而且上海的行政面积是深圳的3倍多点,有广阔的纵深发展潜力,而且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水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冬季偶尔下雪❄️,居住条件很不错,前提是要有银子💰,房租比深圳高出一大截,地铁线路太多了,深圳地铁线路未来20年估计都追不上上海,高校资源比深圳强大太多,复旦,交大,同济,东华等等一大批优秀的高校都在上海。

以上是对两地的整体市容环境,交通出行居住,高校数量等方面做的比较,我看是上海毫无疑问比深圳要优秀。

现在看看企业方面:深圳是民企主导,腾讯,华为恒大等民营企业,民企当然不太好,国民印象中是这样。上海不一样,太多是国企,央企,外企总部的聚集地,至少大飞机,船舶重工,芯片等国之重器都在上海,央行总部在上海,给人大气稳重的感觉,单单这些就足以辗压小深圳了。

外企方面,比如LVMH,也就是路易威登酩轩集团中国总部也在上海,人家为什么选择落户上海而不选择落户深圳?至少深圳的消费水平还达不到上海的水平,我是这样看的。

人口方面看,官方数据是深圳1200万,上海2400万,上海这边上下班高峰那真的是人山人海,人潮汹涌,令人不由自主感叹大上海的工作岗位是多么的庞大,支撑了千千万万的家庭生活生计。反观深圳,上下班高峰人流明显不如上海,这从地铁车辆的发车间隔可以看出:上海的8号线在高峰期几乎没有间隔,大约20秒左右,下一班列车就到站,而在深圳是不敢想像的所以在工作岗位的提供上面,上海也是胜出的。

最后看看工资待遇:说句内心话,深圳的工资待遇真比不上上海的,我的切身体会是这样。不贬低深圳。然后是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上海也比深圳彻底得多。这方面没有具体的数据提供,是个人的工作感受。

综上所述,虽然我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小,但是作为深沪两地均有工作经验的我来说,没有必要贬低深圳抬高上海,毕竟目前事实就是这样。如果深圳的网友觉得我在贬低深圳,那么,我的建议是请他(她)们来上海看看。

再说,我是广东人,我没必要贬低深圳抬高上海。

所以,深圳有没有可能超越上海?我看未必能。在繁荣的上海面前,深圳是年轻的小伙子,还稍显稚嫩。不要再说什么上海失去什么,是杭州的几环了,因为,人气说明了一切!

谢谢阅读!


Vichung


完全有这个可能。其实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一直被超越!早在1978年,上海市的规模位于大陆地区省市区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可能不知道。从1980年代开始,上海市在经济上先后被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一大批省份超越。到2017年,上海市GDP在大陆地区排位由1978年的第1位下滑到第11位。
(上海外滩)


当然有很多人不服。因为上海在土地面积和人口上远远赶不上一个省份,经济总量被超越实属正常。

但是按照上海的现在发展速度,被深圳超越也很正常。今天,深圳有一部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接近或者超过了上海。

比如,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上,深圳已经追平上海。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上海和深圳都是有七家企业入围。这是深圳第一次追平上海。而且深圳入围的这七家企业中,有五家属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只有两家。但上海却刚好相反,国有企业占大头,民营企业但少数。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比上,大部分的经济研究者认为,民营企业的效率更高,国有企业效率更低。
(位于深圳的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再如,在人均GDP上,深圳已经远远领先上海。在我国的主要城市中,深圳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和和土地产出率都是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深圳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了18万元,土地产出率超过了11亿元/平方公里。上海方面,人均GDP12万多元,土地产出率约为5亿元/平方公里。以上两者均低于深圳,尤其是后者,尚不及深圳的一半。

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人均生产总值和土地产出率等数据是从中观层面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深圳能够在这方面赶上甚至超越上海,为以后全方位超越上海奠定了基础


红谷新视界


【景观】看了以上回答,就上海是全国市政水平最高的城市,提出不同。今新闻,上海全市大调研,相关官员谈感受:上海从上往下看,十分漂亮;从下往上看,吓人一大跳。【这和我以前多年的感受评价有一曲同讲。】相关部门到了杭州调研,杭州城区几乎很难找到视觉污染的架空线,杭州是花了十几年功夫,把天空悬挂的黑蛛网,智能地数据记录的入了地。但是,在上海城区,你却很难看不见没有架空线的街区马路,上海提出目标,要成为全球卓越城市,但与邻近省市比较,还是令人感到汗颜的(大意)。

据知,上海在3年内,计划行动470公里架空线全部入地,在此要由衷的恭贺了!深圳基本没有架空线悬挂的问题,这是城市景观的优势。

近日澎湃三文:

第一篇:上海架空线入地进行时|静安区计划3年近63公里架空线入地 澎湃新闻 2018-04-16

2018年4月16日,上海静安区政府拆除天潼路-曲阜路(河南北路-西藏北路)45根电杆。

第二篇:一根电线杆是精细化管理缩影,上海城市智能管理框架初步形成 澎湃新闻 2018-04-17

一根8米多高的电线杆,分为四层,不仅集纳通信、信号、路名标示等功能于一身,还能自动感知状态,受到冲击或荷载过重,可以及时预警。

4月17日,“2018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中,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现场拿出手机,展示了一张图片——配合架空线入地工程,位于南京西路的新型综合杆,已经安装完毕。

第三篇:上海架空线入地整治,风貌保护区内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上海大调研”2018-04-17

要说上海最值得一逛的马路,武康路一定在榜单上。趁着天气晴好,去压压马路,总会在这幢标志性大楼前驻足。不过,小研曾听过不少反映:拍一张正面无遮挡的武康大楼好难。无论从哪个角度,因为电线杆、架空线的遮挡,古朴的建筑拍出来就像一个“披头散发的美女”。

这个问题,上个月就引起了李强书记的注意。在谈到武康大楼时,李强说:“这样的知名历史建筑,要找到一面不被电线杆、架空线、空调外机遮挡的立面,已经很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月起淮海中路、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已启动,包围武康大楼多时的“黑污染”将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全消失。最近,小研正在关注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12个委办局的大调研,记录下和市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从空中往下看老外滩,相当漂亮【方圆200多平方公里,内环之内的几乎所有高楼大厦历历在目,右侧是环球港双子塔,左侧大概是港汇广场的双子大厦】

从地面往上看老外滩九江路,吓人一大跳!

【GDP】如果单纯以GDP比较,意义也不大,大致在2015年前后,中国省市GDP排名,湖北和湖南就已经超越上海了。

【面积】论到面积的比拼,也不是很有意义,大约在2016年前后,GDP超越上海的河南、河北、湖北、湖南,面积均远大于上海。

【环境】深圳的绿植覆盖率,要好于上海,深圳是滨海气候,上海是滨江气候。换言深圳的空气、水、土壤,类似人类生命的源泉,总体要好于上海,换言,深圳和上海,哪个更能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形容。

【大学】深圳大学偏弱于上海,但是,结合香港大学,连同全球知名大学的联合进驻办院校,深圳的大学实力,有可能后来者居上。

【位置】上海是中国东部的中心,深圳相对是东半球的中心;上海辐射长江流域,大量的货物经上海转运到长江流域和北面的省市,甚至转运到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等。如果大量货物要运转到中国南部或西南部区域,以及多条江河流域,甚或运转到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各国、欧洲各国,那么,还是选择深圳或香港较为近距。反过来也是如此,内地的货物,或北边各国的货物,要运转至东南亚各国,甚或运转至澳洲、新西兰等,如没有行政干预,相信经深圳转运的货物,会越来越多。但愿数学知识不是体育老师教的,地理知识和观测能力不是语文老师教的。

【国企】论到国企,上海远超深圳,但是,这里也会有变数,那就是大型央企和国企,有许多均在香港上市,总部也多设在香港,随着内地经济的不断强大,他们为了减轻成本,也可能在总部不离港的情况下,就近到深圳设立分部,进而把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转移到深圳,取得更有效益的发展。

【国家战略】上海的国家战略项目,远多于深圳,航母、邮轮、大飞机、大航天、大航海制造,深圳简直是空白。

【劣势】深圳的劣势,与上海有类似处,至今没个专司负责景观的市长,城市规建几乎就是在深南大道两边展开,而非沿着很美的滨海打造,所以整体景观似滨海又非滨海,高楼大厦一堆堆杂草一般地乱哄哄的,缺乏规划的前瞻引领,楼宇缺乏最佳方案的审美搭配,天际轮廓线显得较为粗糙,除了有100多栋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外,其余都是百米刚刚甚或百米以下的大楼;这点可以借鉴香港模式。后来开辟出前海,沿着滨海的建造,使尴尬的局面有所改观。

除了有100多栋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外,其余都是百米刚刚甚或百米以下的大楼;

深圳滨海空空荡荡

深南大道周边展开建设

借鉴香港模式

摘录今日头条一篇文章《“李超人”退休,再看和记港口与香港辉煌》的相关章节: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李嘉诚主控下的和记黄埔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并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型企业。其港口版图拓展趋向国际化,1990年,收购英国最大集装箱港——菲力斯杜港75%的权益,成为全球最大的码头运营商。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李嘉诚开始加码内地投资。1993年,和记黄埔与上海和深圳市政府合资,分别成立上海集装箱码头和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深圳盐田港成为和记黄浦挺进内地的大本营。

伴随着港口网络于全球的不断扩展,和记黄埔的港口旗舰企业——和记港口于1994年成立,持有并管理和记黄埔旗下所有港口业务及相关权益。自此,和记港口开启了香港、内地和海外的港口版图同步扩张步伐。基于此,和记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不断攀升。

在内地,1995年,合资企业江门国际货柜码头投入运营;2003年,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成立;2004年,和记港口外高桥与上港集团合资成立上海明东集装箱码头;2007年,和记港口发展深圳盐田港东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

2011年,和记港口将广东省、香港及澳门的深水集装箱码头业务拆分为和记港口信托,于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2016年,和记港口信托与中远海运港口签署统筹经营协议,共同运营葵青港16个泊位;同年,和记港口收购广东惠州国际货柜码头权益,和记港口信托持股41.3%。目前,和记港口在内地共运营9个集装箱码头。

和记港口的全球最大码头运营商地位来自于其在海外的持续扩张。1995—2014年,和记港口密集收购海外有竞争力的港口权益,几乎每年都有港口被其纳入麾下。2015年,和记港口在全球的码头泊位曾高达319个。

这正印证了新首披露在上海香港有28000个项目的说法。


以人为本201611


有一定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企业比较

上海有强大的国企和外企,一个吃公家饭,一个根基深厚。深圳国企和外企差了些,但深圳民企很多,港澳台新的企业很多,做民营产品,非常有活力,创造力非常强。深圳的人均专利全国第一,且和北京上海大量研究机构申请的不一样,企业申请的多,有效实用专利比例较高。

上海自身就是金融中心,企业有融资等方面的优势。深圳则靠近香港这个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区,受蕙良多,大量公司在香港注册一个马甲,方便进出口。

人才比较

上海的人才优势比深圳强不少。上海因为是全国市政水平最高的城市,所以对人才比较有吸引力。深圳这些年也吸引了很多毕业的学生去奋斗,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显然不如上海。上海的教育资源也比深圳好的多,自身培养人才很多。

环境比较

地理位置上上海好不少,是华东乃至长江流域的中心,有优良的港口,长江和大海带来了无尽的机遇。

深圳则本土面积狭小,规划人口极少,除非政策层面松动。同时面对广州、香港的竞争,争夺政策资源和经济资源。

深圳的创业精神比上海强得多,出了名的有闯劲。上海则是一个较为安逸的城市,人的活力野心都不算出色。

深圳最大的劣势

深圳最大劣势是规划的紧箍咒,现在常住人口两千五,户籍人数却极少,2017年才四百万。

要想真正成为超级城市,必须要摘掉紧箍咒,给土地给户籍指标。

没有人你什么都搞不起来,所以不看好深圳。


寻常味


上海是很有可能会被深圳超越的,我们都以为上海是不可能被超越,但是深圳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目前又把省里的老大哥广州超越了,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了?

深圳超越上海的底气在于创新,我们看经济一般都喜欢看工业,看金融,看这些数字上的对比,但是从长远看,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最根本东西就是创新能力。其实在知识经济越发发达的今天,传统工业几乎不可能在为经济增长提供多么强有力的动力的时候,创新就成为这个城市崛起的一个法宝。

2013年,深圳受理专利申请80657件,比上海少了将近六千件。2014年,深圳就实现了反超,从此把上海甩开,到了2017年深圳受理专利申请量达到17.71万件,比上海足足多了4.5万件。

深圳的专利申请可不是灌水灌出来的,其含金量相当高。深圳去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5万件,而上海的这个数字则远远不如深圳,只有2100件。

在创新能力上,深圳已经把上海抛在后面了,那么很有可能,未来进一步在经济实力上超越上海


海汇观潮


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两者目前的差距是鸿沟级的,即使是深圳最引以为傲的经济层面,至少经济规模也相差一个东莞,所以在两者经济增速没有形成十分悬殊的差距之前,深圳能够缩小差距都实属不易,毕竟基数差很多。

好吧,我们假设深圳经济已经超越上海,但是经济以外的领域呢?比如科教文卫等方面,这个差距可就不是经济层面这么简单了。上海的一众名牌高校,一堆国字号科研院所,顶尖的医疗机构和团队,国际级航空交通枢纽地位,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一流的重工业基础,这些都是靠时间和底蕴慢慢发展和沉淀出来的,不是靠金钱堆积起来的。所以深圳未来如果真的超越上海,也不可能是全方位的。何况经济型强市压根没必要去和综合型强市去比,深圳的优势在于人均经济更强,民众幸福指数更高,这就很好了。


子夜的风


这个话题被炒作很多次了。就像中国乒乓球队选拔最好的选手去参加奥运会,就会对主力队员进行全方位分析。

深圳能否超越上海,取决于几大因素:

1、国家战略。

在国家战略方面,上海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举办大型的国际活动、试验重要的改革措施,研制大飞机、造航母…这些资源是不可能轮到深圳的!因为深圳在国家战略中充其量是岭南重镇,科创试验田。目前还难以担当重任!

2、城市的综合能力和底蕴。

作为一百多年来领先全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上海,综合能力之强是深圳二十年内无法赶上的!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学历高、反应快,但是遇到处理复杂问题,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富有社会经验的中年人的!

3、从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看。

上海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上海港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港口。周围的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宁波等都和上海形成了产业和人才互补,加上长三角综合治理,上海能够调动的资源已经不是深圳可比了。

但是深圳的地理环境有些微妙。广州、香港和深圳的关系是互补还是继续拆台? 不好说!

综合以上,深圳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域层面,都不具备超越上海的条件!甚至在今后十年内,会被武汉、重庆等城市追上!因为重庆的直辖市地位是深圳无法相比的,武汉的地理优势也是深圳的短板!


上海漫步


上海会被深圳超越吗?

这个问题问得就有点意思。

一,如果你所说的超越是单单经济方面的话,那么完全有可能超越。

深圳2017年GDP总量为22438.39亿,上海为30133.86亿,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两地的GDP增速,上海为6.9%,深圳为8.8%,GDP增速深圳大约比上海多了2个百分点,深圳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超过了全国平均GDP增长速度,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深圳从经济上超越上海是必然的。

二,如果你所说的超越是综合实力的话,那么超越是非常困难的。

上海在政治地位,历史文化,科技,教育,医疗,交通方面都比深圳要好的多,

而在政治地位,历史文化,教育,这三个方面,深圳是望尘莫及的。



上海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深圳只是改革开放才发展起来的城市,上海在教育方面全国数一数二,高校林立,而深圳高校还是比较少的,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大学。这些深圳不管怎么发展,都是远远比不了的。

虽然科技,医疗,交通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会被超越,但是现在还是上海远远领先与深圳。

所以深圳在综合实力要超越上海,那是基本做不到的。



喜欢欢迎下方评论,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谢谢阅读。


小灰狼爱上大熊猫


深圳超越上海是必然的趋势。

使一个地方快速发展首先是人不是物。

上海与深圳相比,主要败就败在环境所造成的思想因素。

深圳自上世纪70年代未改革开放以来,开放、改革、创新意识一直领跑着整个中国。

几十年来,中国没有一个城市能超越,无论那一个地方的人来了深圳,都被边座城市一种巨大的魔力驱动,使你急速前行,然后敢为人先,敢吃头啖汤。

因为来到这里的人都被深圳洗脑了,洗得没了懒惰,洗得脱胎换骨了。个个都好象打了鸡血一样,想创业,想不平凡、想淘金、想冒险、想出人头地…

正是深圳这特定环境所形成的热土,培育出全中国,不,全世界一朵朵商业奇葩,光芒四射。

深圳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过关斩将,GDP每年以8%以上高速发展,目前经济总量己排全国第三位。

而上海正是缺乏这种精神因素,要追要改要学,那都达不到深圳这种境界的,原因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关外刀客1


标题应该改为上海还有机会超越深圳吗?在深圳面前上海的是自以为是的穷屌丝,人均GDP比深圳低50%,上市公司总市值只有深圳七成,中国首富前三有两个在深圳,上海首富排三十开外,人口多一倍面积大三倍总量GDP才多两成几,超出部分还主要靠人口基数大服务业比例高,第二产业核心高端制造业产值还不如深圳,最严重的人口还严重老化,经济增速远低于深圳,真不知道上海在深圳面前还有什么吹嘘本钱,再过几年深圳总量GDP超越上海时,上海只能跟深圳比历史,文化,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