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不好意思,才談得上是最基本的教養

梁曉聲說過:

“文化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教養和文化,有時候確實與學歷和身份無關。

有人說,一個人,最起碼要有“因為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不好意思”的自覺,才談得上最基本的教養。

深以為然。

有一種教養,叫做“不給別人添麻煩”。看似不起眼,卻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石。

有一種教養,就是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的事,不給別人添麻煩。

因為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不好意思,才談得上是最基本的教養

很多人坐飛機、動車出行的時候,都遭到過“熊孩子”的騷擾。

要麼拼命踢椅背、要麼全程哭鬧個不停,讓你根本得不到一點休息的機會。

孩子不懂事,你沒辦法發火,可最氣人的是家長也不當回事。

當你實在忍無可忍地開口後,有些家長會拿萬能金句堵你的嘴:

“他還是個孩子,你一個大人跟他計較什麼呢?”

世界上有太多的巨嬰症患者,他們無法做到將心比心,無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不隨意給別人添麻煩”,或者“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愧疚”的教養,整個社會想必會減少許多矛盾。

因為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不好意思,才談得上是最基本的教養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視頻,是在日本一家24小時超市拍的。

凌晨3點,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來買東西。他要買農藥,給家裡的菜園子殺蟲。

超市的店員問他為什麼要在這麼晚的時間來買,老人回答:“如果白天來,會打擾到其他的客人。”

因為自己行動不便,坐著輪椅,可能會影響其他客人買東西或結賬,所以選擇在凌晨3點,一個人慢慢搖著輪椅去買。

“不給別人添麻煩”,在日本社會,簡直成了一種執念。

他們在公共場合接打電話,基本都是輕聲細語,甚至會捂著嘴,生怕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他們的街道很少有垃圾桶,卻無比整潔乾淨,因為大多數人會隨身攜帶塑料袋將自己的垃圾帶回家裡;

他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抱歉,給您添麻煩了。”

一個人能想到不給別人添麻煩,最主要的就是能夠將心比心,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感受和體諒別人。

因為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而感到不好意思,才談得上是最基本的教養

教養,有時候就體現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地方。

這不但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表現,更是一種對他人的體諒與關懷。

有人說,中國是人情社會,感情都是麻煩出來的。

今天你麻煩我,明天我麻煩你,一來二往,感情就建立起來了。

這個道理原本應該是,朋友之間,如果長時間不聯繫,感情容易變淡,想要維繫,需要多聯繫、多走動。並不代表,要理所當然地麻煩別人,讓別人為難還毫無自察之心。

蔡康永在《奇葩說》裡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有恰當的人際關係,超越了人際關係的那個分寸,就是給別人添麻煩。

給別人添麻煩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無知,來自於教養,可能一切的根源,統統在於沒有把別人放在心上。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多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問題,是一種最高級別的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