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照分離」提升新效能——滁州經開區紮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

7月20日,滁州市首張涉及“直接取消審批”的“證照分離”營業執照在經開區頒發,標誌著我市“證照分離”改革試點順利實施。據悉,根據《安徽省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經省政府批准,滁州市在經開區進行“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改革試點工作複製推廣上海市浦東新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的行政許可事項共43項,將全面清理規範各類許可,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能分離的許可類“證”都分離出去,並根據實際分別採用適當管理方式。

“證照分離”企業辦證更便捷

“證照”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兩把“鑰匙”。所謂“照”,指的是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證”,指的是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企業要想進入市場,開門營業,必須先拿到許可證,再去辦理營業執照,這就是傳統的“先證後照”。然而經過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行業准入許可,存在審批事項過多、時限過長、過程不夠公開透明等問題。企業獲得營業執照後,還需耗費大量精力辦理行業許可證。基於此,“證照分離”改革應運而生。

據瞭解,截止到去年12月,滁州經開區共有各類市場主體9932戶。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動“照後減證”,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使企業辦證更加便捷高效。同時可以破解市場主體“辦照容易辦證難”“准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實省政府建設全國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營商環境。

改革共涉43項行政許可

為確保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具體事項表的行政許可事項確有必要、確實可行,滁州經開區結合園區產業規劃和發展方向,從近萬家市場主體中選擇36家與“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具體事項密切關聯的企業召開座談會、發放測評表,開展必要性評估論證,結合市直有關行政許可實施部門組織開展的可行性評估論證,最終確定納入滁州經開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具體事項表的行政許可事項共43項,其中直接取消審批4項、實行告知承諾制8項、提升透明度和可預期性16項、強化准入監管15項。

與此同時,滁州經開區在學習借鑑上海市浦東新區和陝西省西鹹新區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成立“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改革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制定《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按照涉改事項審批層級和改革方式,逐項分類制定事中事後監管措施,為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提供及時有效的制度支持,並創新性的將企業註冊登記材料及事中事後監管的具體配套措施全部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在政務大廳的辦事窗口,給企業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務,實現了窗口辦事“最多跑一次”。

行業自律直接取消審批

在《方案》中,對改革的總體要求、改革方式、事中事後監督等多個方面加以明確。

《方案》要求全面清理規範各類許可,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除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能分離的許可類的“證”都分離出去,並根據實際分別採用適當管理方式。對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能夠有效實現行業自律管理的事項,取消行政審批,實行行業自律管理,允許企業直接開展相關經營活動;對暫時不能取消審批,但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且不會產生嚴重後果的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企業承諾符合審批條件並提交有關材料,即可辦理相關審批事項;對暫時不能取消審批,也不適合採取告知承諾制的行政許可事項,簡化辦事流程,公開辦事程序,推進標準化管理和網上辦理,明確審批標準和辦理時限,以最大程度減少審批的自由裁量權,實現辦理過程公開透明、辦理結果有明確預期;對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係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活動的行政許可事項,加強風險控制,強化市場準入管理。

“為確保‘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取得成效,下一步要加大改革試點力度,推動‘照後減證’,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使企業辦證更加便捷高效。同時,經開區將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創業愉快、興業愉快、發展愉快、生活愉快。”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盛必龍表示。

——7月26日《滁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