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黄金十年”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1997年,于展弘以设计师的身份,在广州开创了自己的珠宝品牌公司。在他看来,身份的转变使他更加清晰的看到,这个行业的痛点以及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黄金十年”是近期被业内资深人士常追忆的词,通常是被认为从2003到2013的这十年,珠宝产业所迎来的机遇及发展。

但在于展弘的回忆中,从1998年与台商共同开发缅甸矿场,使他获得了人生中最大的第一桶金,到2014年行业内首次出现转折,并以2015年业绩整体下滑作为节点,于展弘经历了从珠宝设计师到自主创业,使得公司分支遍布全球各地,再到现在更多的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出现在消费者眼前。“黄金十年”的说法在他想来,确实不太足以形容过去的珠宝行业。


从更专业的角度,于展弘认为有三点真相

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珠宝设计师于展弘

第一,珠宝成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尚短,其实从业者很难从中寻找到规律。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古代,珠宝便是王公贵族彰显自己高贵身份的象征之物,也自然珠宝成为行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非生活必需品,也就是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奢侈品珠宝,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长期受到了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双重限制。

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也因此,珠宝成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节点,通常会被认为是从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开始点,并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正式形成。

所以于展弘认为,传统经济学中的历史研究方法,并不适用于这样一门多少新兴的珠宝产业,相关从业者其实很难从中寻找到规律。毋庸置疑的是,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第二,得益于短时间内的利好因素较多,有关珠宝产业的消费势头被直接带动。

于展弘认为,这样的利好因素有两点。

首先,中国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作为大背景,使得居民收入水平出现大幅度增长,奢侈品的消费需求正在快速涌现;其次,政府也先后出台了不少有利于珠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及其制品市场的国内全面开放等),以及相应的标准还有规定(比如《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等)。

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调研

如此推动的结果是,珠宝产业内的各项指标数据在呈现几何倍数般增长。如上图,是由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的,上海钻石交易所2001-2016年钻石交易额统计。要知道在世界珠宝市场中,钻石饰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虽然钻石饰品零售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钻石镶嵌首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再拿年复合增长率来举例。可以看到的数据证明,在2008年以前,国内珠宝产业以平均15%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而从2008至2015的这七年间,年复合增长率最高可达至33%,由此国内强劲的珠宝消费势头可见一斑。

年增长率与年复合增长率的比较:前者是一个短期的概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处于成长期或爆发期而导致年度结果变化较大,但如果以后者作为衡量标准,正因为以长期时间作为基础的核算(计算方法为总增长率百分比的n方根,n相等于有关时期内的年数),所以更能够说明产业增长或变迁的潜力以及预期。

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第三,对任何产业而言,过快的经济发展都是把双刃剑。

行业内都在说2015年是珠宝产业的一个下滑节点,可于展弘认为,低迷态势出现的征兆,其实一直都有隐约浮现,只不过需求与生产之间所出现的严重失衡,在2015这一年大爆发罢了。在《珠宝设计师生存报告:不妥协,于展弘与他的坚持》一文中,于展弘着重提到了行业内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但与之相对的,还有几点成因需要说明,首先便是产能过剩问题。

众所周知,过快的经济发展不一定是真的说明,这个市场极其繁荣,也有可能是在预支未来几十年的市场发展,更何况珠宝作为奢侈品,如果从业者都被繁荣的市场表面裹挟着往前走,那么珠宝零售业的迅速扩张便成为了现实。

“身边的朋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几家珠宝店铺连锁成几十家,他们除了挣钱,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有,只不过大家都这么做。”

产能过剩是一件再理所应当的事情。从业者真的都在一方面积极的扩展上游产业链,而另一方面又不去在意下游的消费者需求。那么这样的结果是近两年业内企业思考最多的,一定不是原创设计出新的产品,而是如何减轻自身的库存压力,卖不出去已成为了现状。可以说,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前提是产能过剩,然后便是行业内的彻底无序竞争,会发现,在今天从业者又开始不约而同的玩起了价格战,看谁卖的最低呗!

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才是于展弘最担忧的问题。现在有很多迹象表明,020在逐渐又成为业内最新关注的焦点,毕竟随着传统的运营模式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门店成本不断提升,在这个节点的信息化又成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最佳方法。说实话,对于珠宝行业的未来,于展弘难以保持乐观。在他看来,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首先思考的是跟风二字,而不是找到自身的定位以及特色。

同样的一句话说了很多遍,不管这个世界变成如何,于展弘始终坚信的,是珠宝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在设计、研发、产品以及服务上,也只有真正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会成为最终赢家不管是此前历经行业内的火热,还是现在乃至未来几年内所出现的市场低迷,这一点永远是不可辨驳的真相。


下期预告:翡翠全揭秘:玻璃种之父于展弘

珠宝产业过去篇:设计师于展弘是亲历者,也是诉说者

玉中之王的翡翠

说起玉文化,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中所代表的,为正义事业所牺牲的精神;自然也有可能是,诗词“化干戈为玉帛”中所代表的,爱好和平以及友好的内涵。

因此,以玉为载体,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成为了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过,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也意味着玉的种类实在繁多。所以,玉的核心在于展弘认为,一定是被称之为“玉中之王”的翡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