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友情在好也要懂得這一點

朋友的友情在好也要懂得這一點

關係再好,也要學會尊重彼此。

不跨越界線,保持彼此的獨立。

這是情誼長存的不二良方。

最近,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剛坐下來還沒有幾分鐘,他的手機鈴聲就響起來了,朋友極不情願地接起了電話。

這邊還沒有來得及說“喂” ,對面就是一頓無腦輸出,基本沒看到朋友接話,最後朋友說了一句:“如果你非要這麼說,那我也無話可說了。”便主動把電話掛了,看樣子是既無奈又氣憤拒絕了對方的什麼要求。

後來一問,果不其然。

確實是因為之前沒有答應朋友週末飯局的邀約,朋友又打電話過來勸說,好像還以多年的關係威脅朋友就範的意思。

但是因為朋友本身有安排了,朋友說他不可能因為關係好就勉強自己去附和別人,保持自己的獨立一直是自己多年來的原則。

朋友的一番話不禁讓我想起了胡適先生曾經說過的:“要爭獨立,不要爭自由。沒有獨立,即便是自由,最終也會變成其他人的奴隸。”

在生活中,我們本是自由的個體,但是有時候卻被交情綁架,無意中朋友甚至想讓你成為附庸,也許這些朋友就有點巨嬰心態了,為什麼非要別人來遷就自己呢?

成長本就是一個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

朋友在這個的過程中,無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有的時候影響太大,甚至會跨越界限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困擾。

朋友可以分很多種的,但是既然能被稱作朋友的人,那麼肯定是和自己有一定交情的人,不過不管有如何深的交情,你一定要記住:

再好的交情也要保持彼此的獨立。

最好的友誼並不是朝夕相處地在一起,保持彼此的獨立很重要。

李白和杜甫有過一段忘年之交,那時候李白四十三歲,杜甫三十二歲。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二人初遇就如見故人。

但是兩人一輩子只見過兩次面,真正的友誼從來不會因為時間和距離被沖淡,對於李白是這樣,對於杜甫更是如此了。

後來杜甫成名後,他的作品被傳譽各地,李白可能有所耳聞,但是他和杜甫有兩次相見以後再無聯繫。

李白也許早就不記得杜甫了,瀟灑放縱的他寄情於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杜甫心中了充滿了對偶像的崇拜和敬仰,後面的很多作品都有直接表達出這種感情。

直接抒情的《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更有間接表達的“秋來相顧尚飄蓬”(二人相識的季節)“二年客東都”(第一次在一起待的兩年)。

最好的友誼也許就是相見時可以親密無間,分開後又可以分頭行動。

李白沒有因為杜甫是晚輩朋友就俯視他,杜甫也沒有因為崇拜李白就跟隨他。

說到底,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就算杜甫和李白是忘年之交,對彼此的才華尤為欣賞,潑墨無數,卻依舊沒有讓他們相互羈絆。

朋友就應該是在一起時親密無間,分開後又能分頭行動,正是因為精神上的獨立讓這段友誼才熠熠生輝,顯得尤為珍貴。

成長說到底是一個人的經歷,周圍的一切變得和你息息相關,一個人的離場為另一種可能創造了條件,彼此獨立會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前不久,“筷子兄弟”肖央和王太利一同參加《吐槽大會》,回應解散傳聞,表示會不離不棄。

自從“筷子兄弟”因為《老男孩》一夜成名以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活動也多了起來,除了音樂,他們開始涉足其他行業。

近年肖央在影視作品亮相的頻率很高,而王太利相比較而言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了。

外人看來是覺得兄弟不應該這樣,而是哪裡有肖央哪裡就應該有王太利。

其實大概知道他們倆各自的經歷和性格就知道,這只是彼此獨立,互不干涉。

兩人因為拍攝西服廣告認識,王太利當時是一家生意冷淡的廣告公司老闆,而肖央是學廣告導演大四快畢業的學生。

相比於初入社會的肖央,王太利顯得更加沉穩,遇事三思,他喜歡音樂創作,而肖央能編會導,充滿幹勁和熱情。

成名以後,肖央一如既往地充滿幹勁,不斷在嘗試,而王太利則是顯得比較道家,無為而沉穩。

表面上看兩人似乎關係平淡,甚至在外界看來不像一個組合了,其實每次肖央微博上有新的動態,王太利總是會在第一時間點贊或者轉發。

兄弟的交情自是不必說,但他們又是彼此獨立又互不干涉的,選擇呈現真實的自己,沒有為了利益而迎合外界的眼光,這才是友情最好的狀態。

三毛說:

朋友之間,相求小事,順水人情,理當成全。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的捷徑。

朋友的友情在好也要懂得這一點

所以凡事看淡就好,交情再好,也要學會尊重彼此,不跨越界線,保持彼此的獨立,這是情誼長存的不二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